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被誉为“表情艺术的皇冠。”“在时间中流动的音响最适宜表现情感,最能拔动人的心弦,人类的各种情感,不管是幽邃细微的柔情,还是恢弘壮阔的豪情,在表情的丰富,生动,神妙上,其它艺术无一能与之媲美。”音乐将最严格的理性形式规律与最活泼的生命情趣相结合,它对情感的宣泄不是无度的,自然的,而是以美的规律为规范,音乐的情感内容也是对情感冶炼的产物。在中小学音乐目标教学中,情感目标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是由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情感目标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及其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挖掘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再通过教与学的过程,经过师生的二度创造,把音乐的情感内涵准确地表现出来,能促使学生潜在的内隐的音乐素质及其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从中受到作品思想的感染,陶治了情操,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教师的情感投入来丰富学生的情感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情感、节奏、音准、寓意。创新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而其中情感的教育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说:“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之上等;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情感寓于音乐教学之中。“情感培养的主导方面在于教师,教师应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一个很有情感,甚至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教師带有情感的一言一行都会激起中小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因为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檄发的。”那么,教师应怎样用自己的情感去培养学生呢?首先教师要有对学生强烈的爱心和对音乐教学工作的责任心,这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对工作的强烈感情,它是基于献身教育,对教书育人的执著要求,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所产生的一种自觉、真挚的职业感情。其次,音乐教师应对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这是音乐教师重要的业务素质和心理品质之一,也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自己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清。音乐教师即要作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耍做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见解和阅历,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并首先引起自己感情上的共鸣。然后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教师的这种情感传递反映了他对某一事物或他人所具有的评价。首先态度要和蔼,教师安详的神态,端庄大方的仪表,略带微笑点头,抚摸一下学生的头,都是教师情感的流露,都能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教师是亲切的,可信赖的;其次,语言要生动,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有表情,这样才能有感染力,再次,情感交流、教学要有双边活动,教学活动即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又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音乐教育以情动人的规律,“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为基础,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同时教师以饱满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以自己高尚情操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相应的情感。做到以情激人,以情育人,使音乐教学在师生情感的交融中愉快地进行,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满腔热情地投入、范唱,范秦以及富有感情地讲解等都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感染。”因此,情感培养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学的目的。因为情感培养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情达则理通,凡是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地理事物往往能较长久地保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凡是学生有兴趣地、学的扎实的课,几乎都是倾注了教师强烈的情感而所讲授的课,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情感地学生,就必须是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用怎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呢?首先,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投入、参与音乐实践,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中体验,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情感和魅力。教师在启发、引导学生情感时,要富有激情和艺术感染力,在语速上做到恰到好处,力求准确、生动、清晰、抑扬顿挫,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教师要努力通过自身情感的充分投入,紧紧吸引住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之中,因为这种情感的发挥主要是靠施教者,所以音乐教师应把情感的纽带首先抛向学生,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首要任务是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感知能力,要充分利用教学中各种欣赏环节。通过音乐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全身心的融于音乐作品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重于解说,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以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留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诱导,将学生引入音乐情境之中。欣赏者以情感体验为主,并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起理性的思索,从崇高的情感体验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使命.强化了自己的信念,使欣赏者达到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与音乐作品中。
为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绪,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参与的特点。音乐教学中也可尽量多采用一些综合性、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学中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如:低年级学生感受歌曲乐句的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示一个乐句的进行,用手面弧线或简单的舞蹈动作,也可以用“声音”或敲打桌子、拍手等表现音的时值和音乐的节奏、节拍。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则可让学生发表个人对音乐表现特点的见解,并将学生的不同方案通过实践进行比较,让大家唱一唱,听一听,通过比较确定取舍,在积极主动参与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的理解,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自己剖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所向往的、能展示自己特长的角色,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以适当的方式,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给予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受到老师的好评,根有成功的感觉。通过这样参与活动能够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在学生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应向更高层次的方面去发展。使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情感的满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音乐课上司根据中小学生好动的心理,可以用表情和动作音乐,用乐器富于情感地演奏歌曲。根据歌曲中的节奏;激发学生简单的节奏或旋律节奏创造练习,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为歌曲编配简单的伴奏,用简单的图画,诗歌,表现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等。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力求每一次练习,每一次表演、每一次创造都有新的收获和感受。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把自己体会的表现出来。“把感受到的音乐情绪、速度、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诸要素表现出来,通过音乐创造活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最终达到抒发内心情感的目的。”
三、结论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音乐同样肩负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它启发和培养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它可以沟通人们的情感,改善和调节周围的人际关系,起到陶冶情操和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结合人生带来极大的快乐。因此,在情感培养的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相结合,循序新进地进行音乐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还耍做到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要做到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救学论叫]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5
[2]王道俊 王汉澜.教曹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7
[4]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2—86
一、教师的情感投入来丰富学生的情感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情感、节奏、音准、寓意。创新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而其中情感的教育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说:“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之上等;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情感寓于音乐教学之中。“情感培养的主导方面在于教师,教师应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一个很有情感,甚至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教師带有情感的一言一行都会激起中小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因为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檄发的。”那么,教师应怎样用自己的情感去培养学生呢?首先教师要有对学生强烈的爱心和对音乐教学工作的责任心,这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对工作的强烈感情,它是基于献身教育,对教书育人的执著要求,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所产生的一种自觉、真挚的职业感情。其次,音乐教师应对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这是音乐教师重要的业务素质和心理品质之一,也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自己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清。音乐教师即要作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耍做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见解和阅历,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并首先引起自己感情上的共鸣。然后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教师的这种情感传递反映了他对某一事物或他人所具有的评价。首先态度要和蔼,教师安详的神态,端庄大方的仪表,略带微笑点头,抚摸一下学生的头,都是教师情感的流露,都能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教师是亲切的,可信赖的;其次,语言要生动,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有表情,这样才能有感染力,再次,情感交流、教学要有双边活动,教学活动即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又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音乐教育以情动人的规律,“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为基础,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同时教师以饱满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以自己高尚情操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相应的情感。做到以情激人,以情育人,使音乐教学在师生情感的交融中愉快地进行,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满腔热情地投入、范唱,范秦以及富有感情地讲解等都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感染。”因此,情感培养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学的目的。因为情感培养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情达则理通,凡是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地理事物往往能较长久地保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凡是学生有兴趣地、学的扎实的课,几乎都是倾注了教师强烈的情感而所讲授的课,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情感地学生,就必须是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用怎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呢?首先,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投入、参与音乐实践,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中体验,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情感和魅力。教师在启发、引导学生情感时,要富有激情和艺术感染力,在语速上做到恰到好处,力求准确、生动、清晰、抑扬顿挫,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教师要努力通过自身情感的充分投入,紧紧吸引住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之中,因为这种情感的发挥主要是靠施教者,所以音乐教师应把情感的纽带首先抛向学生,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首要任务是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感知能力,要充分利用教学中各种欣赏环节。通过音乐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全身心的融于音乐作品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重于解说,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以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留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诱导,将学生引入音乐情境之中。欣赏者以情感体验为主,并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起理性的思索,从崇高的情感体验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使命.强化了自己的信念,使欣赏者达到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与音乐作品中。
为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绪,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参与的特点。音乐教学中也可尽量多采用一些综合性、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学中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如:低年级学生感受歌曲乐句的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示一个乐句的进行,用手面弧线或简单的舞蹈动作,也可以用“声音”或敲打桌子、拍手等表现音的时值和音乐的节奏、节拍。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则可让学生发表个人对音乐表现特点的见解,并将学生的不同方案通过实践进行比较,让大家唱一唱,听一听,通过比较确定取舍,在积极主动参与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的理解,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自己剖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所向往的、能展示自己特长的角色,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以适当的方式,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给予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受到老师的好评,根有成功的感觉。通过这样参与活动能够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在学生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应向更高层次的方面去发展。使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情感的满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音乐课上司根据中小学生好动的心理,可以用表情和动作音乐,用乐器富于情感地演奏歌曲。根据歌曲中的节奏;激发学生简单的节奏或旋律节奏创造练习,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为歌曲编配简单的伴奏,用简单的图画,诗歌,表现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等。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力求每一次练习,每一次表演、每一次创造都有新的收获和感受。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把自己体会的表现出来。“把感受到的音乐情绪、速度、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诸要素表现出来,通过音乐创造活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最终达到抒发内心情感的目的。”
三、结论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音乐同样肩负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它启发和培养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它可以沟通人们的情感,改善和调节周围的人际关系,起到陶冶情操和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结合人生带来极大的快乐。因此,在情感培养的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相结合,循序新进地进行音乐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还耍做到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要做到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救学论叫]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5
[2]王道俊 王汉澜.教曹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7
[4]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