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与方程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t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中的核心考点。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题可以大大简化问题,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一、解数列问题
  例1若(z-x)2-4(x-y)(y-z)=0,求证:x、y、z成等差数列。
  解析:观察题目条件,容易发现题设与判别式b2-4ac=0形式相似,联想到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来证明。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x=y时,(z-x)2=0,得到z=x,此時x=y=z,x、y、z成等差数列;当x≠y时,引入参数t,构造一元二次方程(x-y)t2-(z-x)t+(y-z)=0,该一元二次方程Δ=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易得t=1是该方程的根,所以t1=t2=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之间的关系可得t1+t2=x-yz-x=1,解得2x=y+z,所以x、y、z成等差数列。综上可得,x、y、z成等差数列。
  二、解不等式问题
  例2若存在正数x使2x(x-a)<1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这是不等式的“存在”类问题,观察不等式,不等式左边是两个基本函数的乘积,右边是常数1,直接处理左边不方便。可以在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x,因为2x大于0,不等式符号不变,这样不等式变为x-a<12x,两边都成了基本函数。设f(x)=x-a,g(x)=12x,作出如图1所示的两函数图像,
  当x>0时,00,即存在f(x)图像在g(x)图像下方,所以f(0)<1,解得a>-1,即a的取值范围是(-1,+∞)。
  三、解立体几何问题
  例3如图2,在△ABC中,∠B=π2,AB=BC=2,P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PD平行于BC交AC于点D,现将△PDA沿PD翻折至△PDA′,使平面△PDA′垂直于平面PBCD,当棱锥A′\|PBCD的体积最大时,求PA的长。
  解析:要求棱锥体积最大时PA的长度,可以将棱锥体积表示为PA的函数,然后求函数取最值时PA的长度。令PA=x(0  总之,函数与方程思想几乎已经渗透到高中数学的各大知识板块中,高考中,函数与方程的题目综合性较强,使用的技巧也很多,同学们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南莫中学
其他文献
教师站在教学的第一线,是教育的直接执行者。教师的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培养。因此.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型学生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讲,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近几年,国内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
运动训练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对运动负荷的合理调控,没有适宜水平的运动负荷,要么不能发挥运动员的应激能力而提高运动成绩,要么会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向劣性方向发展而造成过度疲劳。所以,对运动员施加适宜的运动负荷,使其机体能力和运动成绩不断提高,是教练员在每天具体实施训练过程中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运动负荷的可接受性、有效性和适时性   什么是“适宜负荷”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角度予以解
我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学生来源较广,既有边远农村学生;又有县城郊区学生;还有一部分城里学生。如果按着同一标准去给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因此我摸索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对本学年初一一班新生来源的初步了解,我采集学生信息,根据学生特点,采取自愿选
曾有人这样描绘我们:“我们从芸芸众生走来,又向芸芸众生走去。走来是为了追求太阳底下的崇高;走去是为了书写一生的承诺。我们刻骨铭心的是: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一朵朵花,一片片幼林,为这个世界筑成一道真善美的风景。”   做一名好教师、出色的班主任应该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爱生胜子的情意。从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任初中数学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多年
构造法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关键在于构造什么和怎么构造,充分地挖掘题设与结论的内在联系,把问题与某个熟知的概念、公式、定理、图形联系起来,进行构造,往往能促使问题转化,使问题中原来蕴涵不清的关系和性质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恰当地构造数学模型,进而谋求解决题目的途径。下面介绍几种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构造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学习化学不单单是
一、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常见物理模型  我们可以利用物理模型将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对物理模型的理解和学习,有助于高中生在解决物理习题时能够找出有效的解题思路,加快解题速度。通过物理模型帮助学生找出不同问题的共性,进而解决不同的物理习题。  二、高中物理解题中的物理模型应用  1.研究问题建立正确的实体模型  在学习高中物理课程时,涉及的物理研究对象和规律都是比较抽象的,但其在内容上存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