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我国无论哪个行业都是一个单位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被提到首要位置,特别是电子技术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各种思潮,对价值观、人生观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面对当今这样复杂的情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适应,并在大学生中保持主导地位,引导高职院校师生即接受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新观念,同时不忘初心,坚定做一个热忱善良爱国上进的时代弄潮儿。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互联网
近年,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智能手机和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为标志,移动互联网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迅速普及,它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以其信息的宽阔度和交流的快捷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喜爱,这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课题,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对移动互联网普及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进行认真研究。本文在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后,针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定良好的道德教育路径。
1移动互联网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的普及
现如今在日常生活中,高职院校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终端是智能手机,通过手机与人们进行网上交流或了解信息,使之成为感知社会的平台。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不断增加,手机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刷微博、点个赞、聊微信、发朋友圈已经成为大学生之间主流的沟通交流方式。
2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1带来的机遇
2.1.1扩大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空间
在扩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上,移动互联网充分发挥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优势。使用移动互联网,师生之间随时随地通过微信、微博快速传播信息,双向沟通,突破时空限制,加强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引导。
2.1.2丰富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资源
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移动互联网融合了传统互联网海量资源和移动通信灵活便捷的特点,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可以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大大丰富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资源。
2.1.3搭建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交流平台
为了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交流平台。移动互聯网的即时、互动功能使交流更有效。师生之间利用手机软件,可以进行一对一交流,也可以集体交流,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二是更平等的交流,虚拟网络形象淡化了教师相对严肃的形象,学生对老师的心理距离在一个轻松的微信表情下被拉近,使得师生可以坦率得交流在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甚至愿意把平时不敢当面说的话通过手机软件表达出来。三是更有针对性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微信“朋友圈”或微博了解学生的动态、思想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
2.2对传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挑战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不够精彩或者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学生的手机就会变成课堂上多出来的另一位“老师”,严重挑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3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但提高了的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平台,高职院校的当团委组织可以利用网站,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用图片,视频等手段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示新一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与时俱进地做好教育工作。
3.1更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要及时强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更新调整工作思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与移动互联网的对接,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领导者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深入的分析研究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手机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2创新“移动互联网+”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特点,可以使传统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向双向互动转变,促使课堂教学向课外、课余时间延伸,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有了移动互联网,学生无论课前、课后都可以在线学习交流,结合移动版的易班、微课、慕课、云课程等在线学习平台,构建了“移动互联网+”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课前,教育者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一个“微话题”组织学生在微信群上积极讨论,教育者实时在线引导和答疑;课后,教育者可以把课堂总结、感想写成博客、日志更新在主页、空间和朋友圈和学生分享,并通过评论、回复、点赞等方式与学生进一步交流,通过“移动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更深入、学得更积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3突显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宣传作用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把其运用到学校网络宣传工作中。例如可以开设校、院(系)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积极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发布的微博、微信内容要“接地气”,注重信息质量、紧跟新情势,可以多使用生动的文字、图片、表情、语音、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形式,也要巧妙地融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办学成绩、好人好事等正能量内容,增强推送到学生手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提高高职大学生主动关注、订阅、接收的积极性。同时,有条件、有特色的班级和宿舍,也可以由班主任和辅导员牵头,创建“微班级”“微宿舍”等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更贴近生活的信息交流环境。
4结语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立有力渠道。只有适应新形势,建立移动互联网视域下的道德教育路径,才能提高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效率。为国家社会培养具有高尚情操、不断进取、爱党爱国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周洋.移动互联网条件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3:120-124.
[2]喻念念.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08:45.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互联网
近年,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智能手机和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为标志,移动互联网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迅速普及,它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以其信息的宽阔度和交流的快捷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喜爱,这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课题,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对移动互联网普及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进行认真研究。本文在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后,针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定良好的道德教育路径。
1移动互联网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的普及
现如今在日常生活中,高职院校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终端是智能手机,通过手机与人们进行网上交流或了解信息,使之成为感知社会的平台。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不断增加,手机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刷微博、点个赞、聊微信、发朋友圈已经成为大学生之间主流的沟通交流方式。
2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1带来的机遇
2.1.1扩大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空间
在扩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上,移动互联网充分发挥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优势。使用移动互联网,师生之间随时随地通过微信、微博快速传播信息,双向沟通,突破时空限制,加强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引导。
2.1.2丰富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资源
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移动互联网融合了传统互联网海量资源和移动通信灵活便捷的特点,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可以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大大丰富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资源。
2.1.3搭建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交流平台
为了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交流平台。移动互聯网的即时、互动功能使交流更有效。师生之间利用手机软件,可以进行一对一交流,也可以集体交流,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二是更平等的交流,虚拟网络形象淡化了教师相对严肃的形象,学生对老师的心理距离在一个轻松的微信表情下被拉近,使得师生可以坦率得交流在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甚至愿意把平时不敢当面说的话通过手机软件表达出来。三是更有针对性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微信“朋友圈”或微博了解学生的动态、思想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
2.2对传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挑战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不够精彩或者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学生的手机就会变成课堂上多出来的另一位“老师”,严重挑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3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但提高了的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平台,高职院校的当团委组织可以利用网站,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用图片,视频等手段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示新一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与时俱进地做好教育工作。
3.1更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要及时强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更新调整工作思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与移动互联网的对接,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领导者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深入的分析研究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手机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2创新“移动互联网+”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特点,可以使传统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向双向互动转变,促使课堂教学向课外、课余时间延伸,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有了移动互联网,学生无论课前、课后都可以在线学习交流,结合移动版的易班、微课、慕课、云课程等在线学习平台,构建了“移动互联网+”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课前,教育者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一个“微话题”组织学生在微信群上积极讨论,教育者实时在线引导和答疑;课后,教育者可以把课堂总结、感想写成博客、日志更新在主页、空间和朋友圈和学生分享,并通过评论、回复、点赞等方式与学生进一步交流,通过“移动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更深入、学得更积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3突显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宣传作用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把其运用到学校网络宣传工作中。例如可以开设校、院(系)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积极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发布的微博、微信内容要“接地气”,注重信息质量、紧跟新情势,可以多使用生动的文字、图片、表情、语音、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形式,也要巧妙地融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办学成绩、好人好事等正能量内容,增强推送到学生手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提高高职大学生主动关注、订阅、接收的积极性。同时,有条件、有特色的班级和宿舍,也可以由班主任和辅导员牵头,创建“微班级”“微宿舍”等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更贴近生活的信息交流环境。
4结语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立有力渠道。只有适应新形势,建立移动互联网视域下的道德教育路径,才能提高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效率。为国家社会培养具有高尚情操、不断进取、爱党爱国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周洋.移动互联网条件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3:120-124.
[2]喻念念.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