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qi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速度的快慢与否直接关系着阅读量的大小,关系着阅读质量的好坏。大部分小学生阅读能力基础薄,与要求的差距较大,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在实践操作上有所突破。希望通过研究,能引起大家对小学快速阅读教学的应有关注和更多了解,以期对小学快速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一、纠正不良阅读习惯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回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逐词阅读和频繁回视是才、最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许多学生特别注意并习惯逐词阅读.而不是按照句子的意群来阅读。他们过于注意细节,结果失去了对文章内容的总体理解。如特别注意每一个单词.这样每个句子所给予的注释次数就过多。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控制回视的次数。学生要尽量控制自己,一眼读完读懂。如果这样做仍不奏效,不妨用一块硬纸板,遮住已读过的文字,使回视不可能,这样练习若干次,学生觉得自己可以掌握了。就可以甩掉辅助手段。
  二、指导学生的阅读养成默读的习惯
  阅读分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大多数小学习惯于用有声阅读,而有声阅读是眼、脑、口、鼻四个器官共同活动。使阅读速度受到说话速度的影响。因此。有声阅读不利于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提高。相反,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人脑内部默默进行,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快速速度就成为可能。
  三、有意加速,建立阅读新习惯
  在学习快速阅读的时候,首先要打破旧的、逐行逐字阅读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放任”自己的眼睛,用一种过去不曾有过的阅读速度扫视每一行字,有意识地迫使自己的眼睛尽快扫过每一行文字,要努力快速地移动眼睛,加快汲取文字意义的思维频率。如果缺少自我克制力。快速阅读则是困难的。快速阅读中十分重要的是应当养成控制注意力的良好习惯。快速阅读的效果取决于读者对自己注意力的控制程度。因此,提高阅读速度的实质,就是要提高眼睛在停顿的单位时间里接受的信息量和减少眼停的次数,养成眼睛沿着书页的中心向下垂直运动的新的阅读习惯。只要当你捧起书本阅读的时候,提醒自己要先提高速度,不能因理解能力而影響你的阅读速度。要坚持高速,不管你对每个句子的意思理解得怎样,都应大胆地让自己读下去。快速阅读的初始阶段的重点,就是要使自己建立一种新的阅读习惯。
  四、理解课文时的寻找式阅读
  寻找式阅读是寻找特定信息的一种速读方法。寻找式阅读的目的是寻找某个特定信息,由于动机明确、目标集中,阅读的速度可比整体式阅读快。寻找式阅读是带着问题寻找有关文字。问题可以在初读课文时提出.也可以在初读后提出,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理解课文时的寻找式阅读要采用变速读。看到有针对性的文字时要适当放慢速度。该画圈的画圈,该批注的批注。其余课文一扫而过。读后作尝试性回忆。把问题的答案梳理一遍。使思维条理化。有些问题读一遍还不能回答的可再次寻找。寻找式速读倡导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思考,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五、每天训练——快速阅读的有效手段
  阅读速度慢,很大程度上与阅读者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有关。因此,利用小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阅读者的紧迫感。在阅读前。根据阅读内容的多少,先给出规定的时间。对于时间的限制,迫使学生争分夺秒,专心阅读。计时竞赛阅读每次训练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时间过长学生精力容易分散,反而乏味。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 思想品德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摘 要】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要“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语文课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每一篇文章都有无数“美”的因素。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典范之作。让学生从语言、情景、哲理的角度品味,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陶冶,促进正确世界观,树立完善人格。  【关键词】审美教学 语言美 自然美 哲思美 陶冶情操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要“提高文化品味和
摘要:关注西藏农牧区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而农牧区学校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因此要高度重视培养西藏农牧区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农牧区 培养 健康的心理 中小学生需要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
很多理论、实践都说明:人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作用很大。甚至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支配着人的意志活动和行为表现。当然了,不同的情绪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如:积极的情绪可以起到协调、促进的作用,而消极的情绪则会起到破坏、阻碍的作用。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使人身心愉快的事情总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印象深刻。既然这样,在教学中,我大胆做了这样一个推想:何不利用情绪对人的影响,借助它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写作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而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责无旁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创新能力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改变老的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相对于传统的教育而言是一种超越式的教育,同时,学校确定的育人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现代学生
【摘要】为深入实施《课程标准》,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课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为主题探究、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思品课问题探究教学实践。  【关键词】思想品德 问题探究 教学 实践    一、实践的四个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想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里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
口语交际是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儿童具有天生的语言潜能,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辨证统一的。同时,语文具有工具性,语文能力的提高在口语交际中能得到表现。   新教材一改以往的单向说话训练为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并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以人为本”,让学生在熟知的环境中开始学习,在兴趣中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我在引导学生口语交际方面进行了尝试,把单纯的口语交际同学拼
1.转变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生物学科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吸收传统教学的优点,摒弃其弊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是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民主、互动的。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个性差
摘要:文学理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其本身的概念繁杂,抽象艰涩,教师教学不得法,教材遴选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了教学的困境。本文本着对文学理论教学中的困境的梳理,从教师业务水平、教材把关和重视文学作品三个方面尝试突围。  关键词:文学理论 教学 困境 突围    1、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  1.1文学的边缘化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学在当时的大学校园
【关键词】重视衔接 数学语言 兴趣 精讲多练  重视学生情况分析:告别小学校园,经历短暂的暑假,便又跨入中学的大门,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对于少年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环境转换,新的教室,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挑战等等,特别是一个老师的认知,他的外貌形象着装语言叙述及对他们的要求,一边关是严厉训斥他们不敢与你交流沟通甚至连课堂上都不敢回答问题;跟不敢提出问题。平时多关心学习上的难点问题,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