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使用音乐进行辅助教学效果浅谈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789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资料表明,音乐通过听觉可以作用于人的大脑,使人产生或轻松或紧张、或激昂或低沉、或喜乐或忧伤等诸多情绪体验。不用说喜庆的锣鼓喇叭给人的振奋鼓舞、低沉的哀乐给人的黯然神伤,哪怕在烦躁时一支轻柔的小夜曲也能让我们充分体悟到音乐对人精神产生的奇妙功效。随着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的普及,音乐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日渐频繁,合理使用音乐,对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等都有着良好的催化作用,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大有裨益。
  一、音乐辅助教学,让文本融入学生心田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是诗人1933年于狱中创作的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抒情长诗。在诗中,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保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惨的旧中国最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表达了对大堰河由衷地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中宜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大堰河”形象,虽然分析诗句中细节描写、排比句式、反复修辞的表达效果,也能使学生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感,但效果不能达到最好,如果能配上合适的音乐效果就不同了。
  例如韩老师执教《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巧妙引入音乐。韩老师与学生对话谈说,似在不经意间提到自己喜欢“唱”,学生兴致陡起,不依不饶,要他一展歌喉,他爽快地答应了,不过要唱一首诗,那就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唱是需要音乐伴奏的,当电脑屏幕打开,一支舒缓深情略带回忆色彩的旋律在大厅回荡时,几十名学生和听课教师一下子都静下来了。韩老师开始“唱”了──用富有感染力的男中音深情地诵读起《大堰河──我的保姆》来,当读到: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许多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滴落下来。这样的教学震撼人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这样一个充满深情的音乐和人声的双重感染下,谁的心灵之弦不会被拨动呢?在这动人的音乐和诵读中,艾青对大堰河那无尽的思念和赞美,那无奈的痛楚和不平的控诉,那无与伦比的深情厚意都被乐声和诵读声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了。那节课学生十分投入,妙答此伏彼起,课上得非常成功,音乐先行感染引发的良好开端应该功不可没。
  在这里,音乐的出现丰富了人的诵读,为人的诵读拓开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和形象空间,烘托出一种氛围和气势,增强了人的诵读表现力,这种诵读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和形象的心理准备,这种利用音乐进行的形象化暗示和启发胜过对文本千言万语的讲解分析。
  二、利用歌声收尾,增加了课堂分量和艺术的张力
  山东省沂南一中的来凤华老师执教《我与地坛》一课,在赏析过课文并和学生深入探讨了“地坛”的象征内涵以及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对民族对母亲的爱之后,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母爱的认识,意在点拨学生懂得母亲懂得母爱,学生各抒己见,谈得十分动情,教学现场十分感人,台上台下热泪盈眶。这时,音乐响起,来老师用饱含感情的声音总结道: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出家门
  却永远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诵读声未落,“花,轻轻地绽放……”满文军《懂你》的歌声轻轻响起,课在《懂你》的歌声里终止,但母爱的旋律却久久在学生和听课教师心中回荡。歌声成了授课内容的延展,成了授课内容另一种艺术形式的阐释,既丰富了文本内容和授课方式,又增加了课堂分量和艺术的张力。
  三、利用音乐辅助记忆,提高理解和记忆效果
  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美文,教材要求全文背诵,对于不爱背诵的高三的学生来说,颇有难度,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背诵呢?我就利用音乐,设计了一个配乐背诵的教学环节,并且要比一比,看谁随着音乐背诵的最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果然,学生被我选用的古琴曲《高山流水》迷住了,思维也被这种从未见过的新鲜的背诵形式激活了,他们在优雅的古琴曲中兴致盎然地读着背着……最后那理想的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音乐的成功运用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引下,随着教师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运用音乐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必将不再是阳春白雪,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也必将会在音乐声中开辟出一个新天地。
其他文献
目前教育界正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探索就是其中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践,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观察中获得知识能力上的收获。   一、巧创情境,引导自主探索   最佳教学情境,是运用情感与爱心创设与环
介绍了对二甲苯异构催化剂的制备原理,分析了分子筛含量、氧化铝含量、沸石的硅铝比、沸石的交换度、金属功能等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简述C^A/8异构化催化剂生产工艺和催
摘 要: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兴趣盎然地学习。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教学方式。在美术课堂中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改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与课堂紧密结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提
小说是社会的缩影,尤其是优秀的长篇小说浓缩了时代人文、社会风俗。长篇小说以其引人人胜的曲折情节,更为广大中学生所喜欢。但很多学生在阅读长篇小说时浮光掠影,不求甚解,吞咽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让语文课堂尽显特性和魅力,充满浓浓“语文味”?  一、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让语文教学提升受教育者的修养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通过自己的讲授将人类长期形成的优秀思想和文化进行传播,提升受教育者的整体修养。悲天悯人之心、友爱感恩之情、对生命的关注
华师大著名教育学教授郑金洲曾这样说过:“区分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的标志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从这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