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具魅力的语文课堂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youreadygola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让语文课堂尽显特性和魅力,充满浓浓“语文味”?
  一、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让语文教学提升受教育者的修养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通过自己的讲授将人类长期形成的优秀思想和文化进行传播,提升受教育者的整体修养。悲天悯人之心、友爱感恩之情、对生命的关注、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人生境界的向往等,都是语文素养的具体体现。
  语文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义不容辞地负担起挖掘人文资源、传播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更确切地说,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健全文学涵养,进而提升文学境界。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送东阳马生序》中马生的刻苦好学的精神,《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罗斯生死不渝的挚爱,《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执着、不气馁和大无畏的精神,《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作体现出的李白那种乐观与自信,激情与豪气……这些人类优秀文化,应该通过语文课堂融进学生的灵魂,并通过他们宏扬光大。
  二、突出语文的情感性,让语文教学情满课堂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灵魂。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情感互动和话题交流。如果教师能用自己真实的感情解读一篇文章,那么学生也会受其影响,进而用自己的真实感情来学习,那么学生就能更快融入文章。这样教学就是成功的,更容易提升教课效果。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情感,品味情感,从而培养健康而智慧的情感之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扣击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实践中,教师要使自己的情感充分真实化,就要认真备课,不断丰富自身的情趣、知识、素养,充分表达自我,表达文意,这样才能收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突出语文的开放性,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
  语文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生活时时刻刻与语文相关。所以学好语文是必要的,也是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语文教学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要想让语文课堂有点“生活味”,教师必须首先要有大语文意识,生活即语文。教学过程可以加入更多的社会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参加植树活动、公益活动、义务劳动,或一些书画展、摄影展、电影展艺术展等,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开阔学生的思维和眼界。
  教学过程要结合实际的生活,不要只是讲授课本知识,可以开发一些教学资源,如摄像、视频等,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让学生融入课程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能使师生产生共鸣,愈加和谐。语文课堂更贴近生活,也必然会充满激情,并会不断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四、突出语文的能力性,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
  学习语文,不是从知识到能力,不是依靠知识的先导,而是依靠对语言的多次体验模仿和艰苦的磨练。人们在长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都会慢慢体验到,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自主地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才是学习的关键和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有所侧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紧抓时代脉搏,适当地引入社会时事,创造有特色的、有时代特点的语文教学。这样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时事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民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引导学生用客观、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让他们科学地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让课堂这一小天地为学生的人生正确导航。
  参考文献:
  [1]郭根福.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演变看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发展[J].河北教育,2003,(10).
  [2]朱中义.怎样优化课堂人文环境[J].语文教学通讯,2001,(5).
其他文献
一、传统教学理念下英语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大力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形式新颖,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与束缚,有些教师在英语教学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存在着随意、重复、繁琐等现象,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甚至使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1.作业偏重记忆,缺乏应用性。巩固和运用知识是传统作业
教学反思是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教师自觉地在教前、教中和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这对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反思性教学越来越被更多的教师重视。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反思什么?又该如何反思呢?结合笔者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进行课前、课堂和课后反思的。   一、在生物課堂教学前的反思   在教学前对教
目前教育界正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探索就是其中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践,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观察中获得知识能力上的收获。   一、巧创情境,引导自主探索   最佳教学情境,是运用情感与爱心创设与环
介绍了对二甲苯异构催化剂的制备原理,分析了分子筛含量、氧化铝含量、沸石的硅铝比、沸石的交换度、金属功能等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简述C^A/8异构化催化剂生产工艺和催
摘 要: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兴趣盎然地学习。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教学方式。在美术课堂中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改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与课堂紧密结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提
小说是社会的缩影,尤其是优秀的长篇小说浓缩了时代人文、社会风俗。长篇小说以其引人人胜的曲折情节,更为广大中学生所喜欢。但很多学生在阅读长篇小说时浮光掠影,不求甚解,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