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知识系统,提升语文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n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必须弄明白的是:选修课是必修课的一种拓展与提高。
  既如此,我们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提升语文能力。
  一、构建相关知识系统
  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帮助学生构建相关知识系统。
  可以这么说,因为必修课的教学,侧重的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学生在必修课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大多还是粗略的、零散的,譬如,他们对某一位作家和作品的了解,对某种思想和情感的认识,对某件事情的分析与看法等,基本上仍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尚未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思辨分析。所以,他们对某一方面知识的获得,基本上仍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不成系统。而选修课的教学,正好可以弥补他们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并藉此帮助他们建立某一知识系统。换言之,我们教学选修课,绝不能将教学的立足点停放在对某首诗词、某篇小说或散文的鉴赏上,而要以此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系统了解某位诗人或作家的文学创作,他们作品的基本风貌,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等等在“这一篇”作品之内的甚至是之外的一些东西。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教学《虞美人》(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47),就应该以《虞美人》为切入点,了解南唐后主李煜的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况,了解李词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真实朴素的情感特征,以及善用比喻、象征、对比的表现手法等;我们教学《虞美人》,就要了解李煜所生活的时代特征,了解李词所抒的“家国之愁”的根源,进而了解李词“粗服乱头,不掩国色”的艺术风貌。通过学习《虞美人》,我们还可以将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关写“愁”的诗词进行比较,从而了解不同的词人(如李清照、贺铸等)的不同的“愁”情,以及他们写“愁”的相同或相异的手法。这样,《虞美人》的教学,就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语文教学,而是一个相类诗歌的教学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就可以将探究的触角向四周延伸,从而获得更多的课文之外的新的知识。
  据此,我们也可以这么认为,教学选修课,虽然给教者与学者留下了相对自由与较大的选修空间,但我们并不能因为是“选修”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而要根据自己对某篇作品的个性化的解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并通过选修课的教学,为学生构建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知识系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互联意识、系统意识、平台意识,进而养成发散思维意识和能力。
  二、提升各种语文能力
  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我以为,教师的教学构思、课堂设计、教学流程等等,当以此为目标,切不可将选修课当作一般的课程,并以此来设计教学。也正如此,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在内容与方法上,为教师也为学生留下更大的“选”“修”空间。
  例如,我们教学苏洵的《六国论》(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85),就不应把它仅仅当作一篇文言文来教,在词句的教学上下很大功夫。我们在梳理好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应着力分析该文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以及一切与议论文写作有关的知识。譬如,在文中,作者运用反事实假设论证法——“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从反面进一步阐明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而这种论证方法,在一般议论文中比较少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重点跟学生講清楚这一论证方法,并趁机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一论证方法进行写作,从而提升议论文写作能力。而在对《六国论》思想内容的解读上,我们也不应囿于作者在文中开篇提出的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而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品内容引导学生延伸探究——“六国破灭”除了“弊在赂秦”之外,还有无其他原因?假如学生对作品的解读比较深入,假如他们稍有历史常识,假如他们能够联系《过秦论》来分析,他们就不难发现,六国的破灭,主要原因是在不讲诚信上。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提到:“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试问,这么一个庞大的政治与军事同盟,拥有那么多杰出的人物,怎么会不战而败呢?抓住这个问题展开探究,我们就不难发现,六国破灭,不仅弊在赂秦,亦弊在不讲诚信。为对付强秦,六国既立“纵约”,就本应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共同图存。然而,六国却各为私利,面对秦国抛来的诱饵,摇摆不定,全将盟约当废纸,尽将诚信抛九霄。试想,那六国离心离德,各自为战,互不信任,焉能不败?
  这种另类的创新解读,需要解读者具备一定的打破常规的勇气和理性分析的能力,更需要具备善于联系,综合相关知识的能力,否则,只能跟在他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而不能读出自己的见解。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湖中学)
其他文献
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文言文教学仍旧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考验,学生经常发出“古文学习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甚至调侃到:“高中语文两大难,周树人和古文言。”近年来,高考题型设置中文言文分值比重越来越大,题型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教师文言文教学方式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语文教学中,教师除去要熟悉教材、教法,同时也要熟悉学生,充分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根
【内容摘要】新课标强调,生物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其在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生物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高中生物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由此便可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模式,将生活知识引入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多元化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围绕“生活化”教学结合实例具体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活化 教学模式  生活化模式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历史学科也是如此。在初中阶段,历史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学习历史,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由此可见,如何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深思。  【關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探索 有效性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
【内容摘要】留白不仅是项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留白不仅是时间与空间的停顿,更是思维与反思的暂留,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与消化的过程,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思维上的保障。  【关键词】留白 初中数学 课堂 艺术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教学留白,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导入部分运用留白,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在构建知识时留白,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在
【内容摘要】德育教育在近年来愈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进行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尤其是在信息化的建设背景下,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意义重大。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上应从多角度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优化初中政治教学的质量。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意义及德育教育开展的现状,重点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新课
【内容摘要】“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高三的学生想在政治学科学习中学的扎实,高效,从而考出优秀的成绩,应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复习计划,将思想统一到教师的课堂授课的学习中,同时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和方案。因为教师的讲解是这对全体学生而言,个体还有差異,对此,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小计划,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考 复习  一、把握好《考纲》、《考试说明》,研究考试命题的动向  当前高考
【内容摘要】英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出发,创新教学策略,使初中英语课堂更具有趣味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初中英语课堂成为学生联系世界认识新事物的纽带。  【关键词】初中 英语 教学  英语是孩子从小学乃至大学都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对孩子的后续发展
【内容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师生协作、共同参与的特征以及团队协同作战的形式使得数学学习更为高效。为此,本文将从初中数学课堂推行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分析入手,对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施路径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科学评价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
【内容摘要】对运动员的管理需要管理者付出相当多的努力,需要全面科学地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还需要管理者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学生运动员 科学管理 途径  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学生运动员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思想素质和运动素质,这是摆在每个学校领导和教练员面前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几年来的实践经验积累,逐步摸索出科学
【内容摘要】评课不只是专家的事,普通教师如果真正从有效评课的角度反思教学,则可以让自己的教学多出更多有益的准绳,从而上出自己喜欢的好课。《今天我们应怎样评课》是来自于一线的出色语文教师的评课心得,其中蕴含着对好课的多元解读,普通语文教师读来,收获颇丰。  【关键词】评课 好课 教学反思  曾经以为评课应该是教育专家、教研员、学校领导的专属,像我等普通教师只应该听这些专家的耳提面命,又或是作为被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