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德育教育在近年来愈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进行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尤其是在信息化的建设背景下,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意义重大。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上应从多角度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优化初中政治教学的质量。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意义及德育教育开展的现状,重点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思想政治课 德育教育 现状 实施策略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教育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多方面引导来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帮助其在正确价值的引导下科学选择与评价,健全学生的思维认知。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十分重要,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该课程的教学重心出现了偏移,素质教育的地位下调。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背景下,提升国民素养需要通过德育教育来实现,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初中生理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不断的提升自我,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
  二、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开展现状
  1.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初中政治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去学习和与人交往,但是在中考压力的驱使下,部分教师忽视了教学中的人文性,过于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使得其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有所放松,单一的应试技巧训练无法激发学生的共鸣,教学质量不佳。
  2.教学内容晦涩难懂
  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过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及培养下,部分学生很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形式化问题突出,更无法开展德育教学活动。
  3.教學方式单一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较大,但是基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特殊性,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依然长期存在,被动式的学习下,学生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三、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1.立足现状,并予以改进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无论在什么时期,政治教学也应予以重视。新课改下,教师应客观认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在使思政教学流于形式。同时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合作、互助式的教学也应出现在课堂上,以此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2.强化德育教育理念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走近学生,从教学理念上进行革新,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抓住信息化的教学优势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鼓励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因材施教。
  3.重视教学氛围营造
  传统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于严谨,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强化教学氛围营造,实施多元化教学,充分挖掘出其它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合理利用,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教师可以慢慢的进行角色转移,将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优化初中德育教学的现状。
  4.以生活化教学方式实现德育教育显性知识的传递
  针对政治教学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的情况,初中政治教师应有意识的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即以生活化的语言解构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显性知识的传递,并且使学生在易于接受和消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接受德育理念,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
  5.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德育教育缄默知识的传递
  传统的政治课堂,往往课程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即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教师布置小组论题,在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实现了对他人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的学习,也就是缄默知识的传递。所谓缄默知识,即是隐性知识,无法通过语言传递。这种缄默知识的习得,使学生可以将他人思维模式内化为个人的知识。
  6.重视课程评价
  思想政治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学评估中不能仅仅以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标准,透过现象看本质应纳入到教学评估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观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来提升评价的有效性,从多重细节中优化德育教学的质量。
  总结
  新时期学生的个性需求急需得到满足,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实施下,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如何更好的体现出教师的育人职能值得人们进行反思。德育教育可以贯穿于各科目的教学中,通过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可得到较好的引导。作为信息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客观的进行问题分析及改进,本着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原则去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建军. 论初中德育教育活动的多样性[J]. 文理导航(上旬),2016(12).
  [2] 李晓梅. 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挑战与策略探究[J]. 中华少年,2017(02).
  [3] 赵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8).
  (作者单位:山东省北镇中学实验初中部)
其他文献
感恩是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在素质教育当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此,增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显得尤为必要,更是素质教育阶段需要强调以及强化的一项内容。初中历史教学同样也是进行感恩教育渗透的重要阵地,而且通过挖掘历史教材当中的感恩教育资源以及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感恩之心,培养学生健全的品德修养和人格。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感恩观念  历史本身就承载着培养学生
【内容摘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势在必行了,将其渗透进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方式的一种新的变革。本文从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时疏导,引领舆论导向,建立和谐的班集体,合理利用语言激励,加强与家长联系,多方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领等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中。  【关键词】心理健康 小学 班主任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初始时期,随着年纪
【内容摘要】初中的数学相对于小学的数学而言,它的逻辑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挑战性是比较大的,而课堂提问是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它的和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现在应试教育的潜在的影响下,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为解决目前的这些问题,更好的提高初中助学教学的质量提出以下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策略  一、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问题
【内容摘要】美术课程是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离不开美术教学。美术学习能够在提升学生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的同时,缓解升学压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美术课 培养 学生 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的教育更是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当作重中
【内容摘要】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需要走出知识论哲学,走向数学知识的实践意蕴。从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伦理诉求、在知识生成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生命、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集体建构性与行动属性,可以让数学知识的实践意蕴丰满起来,从而让核心素养培育更具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知识实践意蕴核心素养  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长期以来坚持的是所谓的知识论哲学的倾向,即将数学知识理解为基于数学逻
【内容摘要】新时期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以数学核心素养的理念。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全过程,善于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有效刺激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灵敏的观察能力,把思维训练落实到实处,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多元引导 提高效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數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最基本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文言文教学仍旧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考验,学生经常发出“古文学习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甚至调侃到:“高中语文两大难,周树人和古文言。”近年来,高考题型设置中文言文分值比重越来越大,题型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教师文言文教学方式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语文教学中,教师除去要熟悉教材、教法,同时也要熟悉学生,充分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根
【内容摘要】新课标强调,生物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其在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生物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高中生物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由此便可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模式,将生活知识引入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多元化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围绕“生活化”教学结合实例具体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活化 教学模式  生活化模式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历史学科也是如此。在初中阶段,历史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学习历史,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由此可见,如何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深思。  【關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探索 有效性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
【内容摘要】留白不仅是项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留白不仅是时间与空间的停顿,更是思维与反思的暂留,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与消化的过程,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思维上的保障。  【关键词】留白 初中数学 课堂 艺术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教学留白,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导入部分运用留白,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在构建知识时留白,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