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日语听力是以综合日语水平为基础的语言实践活动。伴随着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日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对于大部分的日语专业学生而言,恰恰是最为困难和吃力的薄弱环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日语听力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日语听力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日语听力 语言技能 语言类因素 非语言类因素 对策
  一、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国际政治的多极化、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外语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国门打开,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官方和民间交流日益增多,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和商务活动也迅速开展起来。社会急需一批具有熟练掌握和运用日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然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其中,听力是获取各种信息、知识及进行交际的最基本的手段,是在日语学习中最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不具备日语听力能力就不可能利用日语进行交际活动。
  “听”作为五种语言技能之一,在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听力是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听力水平直接影响到语言知识的接受,以及有效的交流和成功的交际。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基础阶段教学应重视听、说训练,只有有较高的听说水平,才可能有接受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基础阶段的听说训练也将直接关系到高年级阶段语言水平的提高。”[1]并对听力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听力作为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必须在具备相应的日语语言基础的前提下,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巧,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尽管听力能力的培养已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但是实际语言应用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日语语言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日语听力教学中应分析影响听力理解的有关因素,寻找相关解决对策,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日语听力水平,最终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二、影响日语听力理解的因素
  1.语言类因素。
  所谓语言类因素,是指起因于日语自身语言特点而影响日语听力理解的因素。日语作为黏着语,具有与汉语不同的很多特点,这些都影响着听解能力的提高。
  (1)语音、声调、语调。
  在日语学习中,学生本身没有掌握好日语的特殊发音,即拨音、长音、促音、拗音等发音方法,从而影响日语听力理解。分不清长短音、不送气音和浊音,缺乏拗音与非拗音、促音与非促音的辨音能力。尤其是南方的学生受到方言影响,常常出现语言上的方言化,较难区分“な行”和“ら行”的假名。日语的简体会话中经常出现语音的变化,如缩略形、同化现象较多,学生知其音,却不知其意。日语单词和单词结合在一起时,原来的单词的声调在语流中往往会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掌握好这一规律,就会影响对词汇含义的理解。
  (2)生词、语法。
  在日语听力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生词和语法问题。学生自身掌握的词汇量少,使大脑不能产生联想,因纠缠于生词而思维跟不上语速,进而影响对听力内容的理解。日语词汇从词的来源看,可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词。固有词适合表达日本人丰富的心理情感和对外界的感受,在日常生活语言当中,使用频率相当高。对学生而言,这类与民族心理特点相关的地道的日语词,往往最不容易记忆。所以,当这些词在听力材料中出现时,学生很难将这些词的意思快速地复现出来。[2]汉字词中有很多一音多词或一词多音现象,这些导致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很难分辨词义,不能迅速地反映出在文章或对话中相应的词汇。外来词,特别是“和式外来词”随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量日趋增多,也成了日语听力理解的一个难题。
  有些学生对日语的语法结构掌握得不透彻,不熟悉命令形、假定形等大量的用言变形规则及助词、助动词的语法作用,导致不能迅速准确地理解语意,甚至还会产生歧义。
  (3)关键词。
  有些学生不善于捕捉关键词。由于句子中出现的信息较多,容易形成干扰。因没有掌握好听力的技巧和方法,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生词和句子上,耽误后面的听音,破坏听力材料的连贯性,从而导致无从把握文章大意。
  2.非语言类因素。
  所谓非语言类因素,是指起因于日语自身特点以外的因素。
  (1)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习语言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日语专业的学生是在非母语环境中学习日语,缺少实际语言交际环境,只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听到一点日语。并且由于日语教师自身口语能力有限等因素,难以达到培养日语听力习惯的需要,从而造成对听力材料的语言、语调不适应,影响日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2)心理因素。
  心理素质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解码后的声音信号被转换成短时记忆储存起来。短时记忆不具有稳定性,容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遗漏、误记等现象。由于听力理解的瞬时性,要求听者具有快速、准确地捕捉信息和储存信息的能力。听者在听力过程中,将处于高度集中、紧张的状态下。而长时间处于此种消极的情绪中,容易出现听觉障碍、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差等情况。学生平时听练的机会越少,在遇到生词或跟不上语速时,越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消极情绪。[2]因此,大多数学生对听力产生畏难心理,不愿意主动接受训练,影响掌握听力技巧和方法,无法真正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
  (3)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文化背景,语言与文化互相依存,密切相关。如果只有语言知识,而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影响学生对听力内容的全面理解。由于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在审美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中国人和日本人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实际语言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言障碍。
  三、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对策
  1.打好语音基础。
  当原始信息输入时,听力理解的第一步是根据语音、词汇、句法识别选择声音信号,以便进行短期记忆和预测补充联想。[3]语音是听力最重要的基本功。准确地掌握日语语音、语调是日语听力理解的前提条件。语音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日语听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在日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准确的日语语音、语调,让学生多听录音,模仿真实语境中的有声材料跟读,在听的过程中仔细揣摩句子的语调、语气等特点,从而了解日本人的发音习惯。要让学生透彻地掌握日语的长短音、拨音、浊音与不送气音、促音与非促音、拗音与非拗音、元音脱落、缩约形式等规则,增强辨音能力,减少听懂的困难。还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通过朗读让学生逐渐适应并熟悉日语语流,形成日语语感,更深刻地理解说话的内容和意图,从而促进听力技能的提高。在日常生活当中,并非每个日本人都能说标准的东京口音。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更真实的自然语言材料,感受日本人说话时的不同风格特点,要增多声源类型,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2.扩大词汇量,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
  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没有掌握大量的词汇,就不可能听得懂对方的说话。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单词,采用联想记忆法、扩展法、趣味记忆法、整体记忆法、对比法等,准确识记大量词汇,打下深厚的功底。如学到“行く”这一新词时,对比地记忆固有词“行う、行(ゆ)く”,顺便扩展一步掌握由“行”构成的汉字词:銀行、行動、逆行、行政、航行等。在听力过程遇到生词时,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运用逻辑思维推理判断的方法,从上下文内容上结合文化背景知识来推测生词的含义。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大量的词汇也不能有效地提高日语听力水平。词汇只有接受语法规则的支配,才能使语言表达人类的思想。听力理解具有短暂性、瞬时性、连续性特点,这要求学生对日语语法结构非常熟悉、敏感。可采用句素添入法,让学生对所学语法知识反复练习和记忆,培养语言感知能力,进而促进听力能力的提高。日语书面语和口语有很大不同,听力材料中大多以日常语言对话形式出现,这类语体素材结构松散,甚至不符合语法规则。所以在听力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这类语体素材结构进行讲解。重点放在学生容易搞错的问题上,如谓语动词的时体态、敬语、授受动词、委婉表达及省略现象等,减少错误率。
  3.抓住关键词,提高听力技能。
  听力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知识,而且需要较强的综合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应从总体上把握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注意关键词和句子,它们是从整体上理解听力材料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快速综合理解语言材料的能力和找出主次,抓住关键,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全文大意的良好习惯。抓住关键词,就可以根据已提供的信息对所听材料的内容进行预测,掌握其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听力理解的速度。
  通过大量的听力实践,让学生掌握听力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不能停留在某个生词和句子上,及时指出并纠正有碍于提高听力的各种不良习惯,根据上下文关系、不同的语言特点、各种语言线索及语境等多进行对听力材料的分析、联想、预测、推理、判断、归纳、综合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掌握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改善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4.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好的语言环境是提高外语水平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有关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各种影像资料,使学生大量接触实际生活交际中的日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全方位地感知、理解、接受、学习这些生动的日语语言材料和日本文化,在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日语听说能力。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提高日语口语水平。用标准的语音、语调、语速授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为学生积极创造一个生动而全面的日语学习环境。
  5.激发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多数日语听力教学中采取“听录音—对答案—再听录音”的三部曲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上课不积极,精力不集中,最后失去兴趣。在选择听力素材时,力求做到题材的广泛性和体裁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能够体现日本社会、文化特色的生动的听力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克拉申认为影响二语习得的情感变量主要有以下三类: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在外语学习中,自信心是取得学习效果的内在因素,焦虑感是自信心不足的表征。在听力理解中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才能克服焦虑感。因此学生在平时就应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克服和减少胆怯、自卑、畏难和应付的心理。[4]
  6.拓宽文化背景知识。
  中日文化在社会制度、生活习惯、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语言交际中的暧昧表达。这既反映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行为方式,又反映整个日本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5]在日常交往中日本人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语言表达上尽量避免与他人冲突,用词上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明确的表达,喜欢在暧昧、朦胧中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日本的传统文化是“体察”文化,是尽量减少语言交流的文化,是根据对方的心理来研究自己行为标准的文化。[5]说话人通常采用省略形式,讲究点到为止,听者通过推测和经验体察到说话人想什么或讲话的真正含义,在无言和暧昧的语言表达中达到交流。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扩大知识面。结合有关日本历史、文化、风情的有声视频材料,向学生传授有关日本的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积累日本的文化背景知识,减少听力理解上的障碍,有效地提高听力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听力材料应注重其涵盖信息的广泛性、新颖性、趣味性、实效性、真实性等特点。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就容易抓住听力材料的内容,扫除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听力理解障碍。
  日语听力是最难学习和掌握的一种语言技能,是以综合日语水平为基础的语言实践活动。掌握听力能力需要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丰富的词汇量、熟练的技巧和方法、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6-7.
  [2]桑凤平,李金玻.浅析影响日语听力理解的因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32.
  [3]马黎华.影响第二语言听力理解的因素[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0(2):69.
  [4]刘艳芳.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听力问题及教学改革策略[J].时代教育,2010,(1):79.
  [5]祝大鸣.强调“以心传心”的暧昧语言文化[J].外语学刊,1999,(1):89.
其他文献
英语书面表达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是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及书写能力的综合考查,其分值在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目前初中英语的书面表达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甚微。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语言的运用和交际,同时还要注重书写规范、工整。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就必须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多提醒学生积累英语词汇,有意识地让
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学习者经常会遇到一些具备英美独特文化内涵的句子,诸如teach fish to swim,spend money like water,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He was too yellow to stand up for his right.等。另外,很多时候学习者即使学会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也不能在适当的场合以恰当的运用目的语方式去交流,往往还是
摘 要: 课堂教学形式改革是英语教改的基本方面,在各类创新教学形式中,情景表演教学和分组讨论教学是特别有效的教学形式,前者突出直观与情景,后者突出抽象与理性。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形式 情景表演 分组讨论    通过教学改革使课程教学效益最大化,是课程改革的直接目标和至高境界。如何进行教改?就教学形式创新而言,我们尝试的形式主要有问卷调查、情景表演教学、讨论或谈话、多媒体网络教学、参观考察实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形成后不同时间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血肿周围脑组织及其细胞内病理形态学和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针刺作用及其时效性的相关保护机
摘 要: 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学习的方法,便是教英语的好方法。英语歌曲具有音韵优美和谐、语言生动平实贴近生活、结构简单且蕴涵丰富多彩的修辞等特征,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英文歌曲辅助教学,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英语歌曲 辅助教学 应用    作为一种语言,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沟通工具,因此它的教授与学习有异于其他学科。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转变学生的学
摘 要: 英语体育新闻报道以其独特的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意旨成为一种独立的语域。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和日益普及,使体育报道在新闻事业中已经成为一个难以取代的重要角色。足球新闻记者通过最佳关联建构隐喻以达到其特殊的写作目的,同时读者可以通过认知,获取最佳关联,以便更好地理解足球新闻。  关键词: 英语足球新闻报道 隐喻 认知分析    一、体育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  体育新闻是指具有新闻特质的、有关体
摘 要: 现今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网络教学已广泛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本文从分析使用网络教学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探讨了使用网络教学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大学英语教学 弊端 优点    英语是当今大学生立足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英语各
摘 要: 商务日语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兼具日语语言学和经济、贸易等多门学科的内容。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行动,从而对商务日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结果表明: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保证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从而明确今后的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 商务日语 教学方略 教学质量学习质量    20世纪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