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探究为中心,使学习主体实现主动发展.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在教师帮助下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认识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真理”;如果教学中有一些探索发现的活动,那也不过是在教师指导下经历一下类似科学家那样发现真理的认识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了解这种过程.这样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我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究等活动,最终难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就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是对人类所经历的某些必要过程的“亲历和再现”,是带有创新、发现性质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操作、体验活动,学习才具有了主动探索的意义.
  一、解剖演示实验,将演示实验探究化
  目前教材中演示实验中验证性成分多于探索性,使得演示实验平淡无奇,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教师应大胆创新改变演示实验程序,使演示实验学生化,多提供探索性问题,注重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提高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我们可以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并且再增加一些实验,如可增加在敞开体系和封闭体系两个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的质量有何变化,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质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展示探究过程,将理论知识过程化
  现在学生使用的教材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一一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重点地选择某些内容,提供素材,展示科学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过程进行探索,体验科学家研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学习“空气”一节的内容时可以这样设计,师:学生现在都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在很久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中只含有氧气这一种气体,那么空气中是否仅有氧气这一种气体呢?直到十八世纪法国的一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才证明了空气的成分,那么学生愿不愿意也成为一名科学家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呢?生:愿意.师:虽然我们现在掌握知识并不多,只知道空气中氧气能支持燃烧,空气还看不到,摸不着,但只要我们肯于探究,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老师和你们共同探讨.
  三、变识记性知识为探究性学习内容
  化学知识的特点是识记性知识较多,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比较零乱,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做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一些平淡无奇的识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学习内容.如,学习完“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后,学生都明白白磷保存在水中,但是通过以下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的兴趣大增.
  a.水的作用是什么?
  b.如何寻找替代品?
  c.选择替代品的原则是什么?
  d.实际选择水考虑了哪些因素?(价格、挥发性、易取等)
  再比如,学完“铁”一节内容后,让学生跟据铁生锈的原理思考:
  a.如何使家中的菜刀不生锈?
  b.为什么从商店新买的螺丝刀总带有很多油?由此你想到哪些防止工具生锈的措施?
  c.家里使的铁盆掉漆后不久就漏了,这是为什么?
  四、激励参与,培养学生主动性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选择容易操作、安全性好、现象明显的实验,鼓励学生课后参与,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探讨、自主研究:
  1.问题提出:前几章学过的反应中,哪些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这些反应是否都能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2.结合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仪器、药品:仪器自选,药品有碳酸钙、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等.
  4.实验操作: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做不同物质之间的实验.
  5.学生自行写出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具体方法.
  五、联系实际,将实用性知识现实化
  在学习物质的用途时,教师应避免教条化,应加强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联系,使所学知识贴近生活.如在学习“几种常见的碱”时,学生已经了解到胃酸的主要成分,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探讨:
  1.胃酸过多的病人有哪些症状?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治疗胃酸过多?选择治疗药物的原则、依据是什么?
  4.近期电视广告经常出现胃药广告,能否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其成分、作用.
  实践表明,学生在讨论生活中经常出现情景或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时,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并有成就感,尤其是通过化学实验,获得化学知识,加深理解概念与理论的认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更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界集中学 (223900)]
其他文献
摘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的需要.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如何主动参与教学呢?本文从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方面谈一点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主动参与;有效策略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营造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
灾害发生之后快速对建筑物倒塌损毁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对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建筑物倒塌评估,在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ResNet)预训练网络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迁移学习的方法,按照建筑物破坏评估标准建立了用于建筑物倒塌评估的分类器模型,利用图像数据结构损伤识别比赛(PEER Hub ImageNet Challenge,PHI)的开放数据训练获得了相对最优的
摘要:着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是初中物理教师梦寐以求之事,是一个初中物理教师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也是初中物理教师的神圣使命.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的途径有很多,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我认为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实验教学的加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三大关键路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关键;兴趣;实验;师生关系  一、学习兴趣的激发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
摘要:初中科学这门课程中的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而物理概念的形成其实也是一个思维递进的过程.分析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更好地教会学生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科学;思维障碍;对策  物理思维是要求人们对自然界物质的运动、相互作用等本质规律和特征在头脑中形成对整个物理世界本质的、完整的、深刻的反映,而中学生虽然思维水平已基本达到形式运算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