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进行物理总复习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uai6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学好物理学,复习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过程,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学过的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提高复习效果,达到融会贯通。那么怎样才能进行物理总复习呢?结合教学反思,我认为物理总复习要达到以下三点要求。
  1.认真阅读教材,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物理课本是我们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主要来源,也是总复习的依据,因此,总复习不能脱离课本另搞一套。
  1.1认真阅读教材,并归纳整理,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
  阅读教材要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如在复习“浮力”一章时,可归纳如下知识结构图:
  1.2认真阅读教材,准确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对于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要强调“咬文嚼字”地读,对物理概念、规律、定义等,要仔细推敲,弄清关键的词语,务求真正明白其意义,彻底明了其实质,以达到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要认真分析各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密度、比热容、热值、电阻等概念,虽然他们的本质不同,但定义它们的思路是相似的,它们都是被定义为两个物理量的比值,这些比值分别揭示了物质的某种属性。这些反映物质属性的物理量与定义式中相比的那些量的大小无关。例如电阻R的大小只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既不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也不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再如有些知识表面上形式相似,容易混肴,在复习中要找出它们的本质不同,以便加以区别。如惯性和惯性定律,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阻力和摩擦力,温度、热量与内能等。
  1.3阅读教材要细读多思,前后联系。譬如,阅读“一些物质的密度表”时,应明确①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说来是不同的。②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意思是说: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③一般说来,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密度次之,气体密度最小。④密度的单位有时也用克/厘米3,使用不同的单位密度的值也将不同。⑤表中的数据是在通常条件下(常温、标准大气压)下得到的,条件变了数值也将变化。⑥记住某些物质的密度值(如水、铁、酒精等)。
  总复习时,要前后贯通,不受教材条块分割的限制,如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可联系前面的知识,进一步深化研究“为什么天平测出的是物质的质量而不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2.复习实验是复习物理的重要一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复习好物理实验,有利于牢固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2.1对演示实验的复习要求:
  ⑴搞清实验中每一元件的名称、用途和实验的装置结构。
  ⑵由观察到物理现象、推论出结论或规律。
  ⑶分析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及其原因。
  2.2对学生实验的复习要求:
  ⑴搞清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
  ⑵搞清实验所需的器材,弄清仪器的名称及在实验中的作用。
  ⑶根据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和表格,会画实验示意图。并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册。会根据公式进行相应的计算。会分析实验结果,进而得出结论。
  2.3回顾分析实验中曾经出现过的或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
  如复习“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可先把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注意点复习好,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数据记录下来,填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此法简单明了,条理清楚,实验的重点难点突出,易懂易记易掌握。
  物距(u) 像距(v)倒、正大、小虚、实应用u>2fu=2ff  3.强化综合训练,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基本技能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搞清并掌握好的。只有在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过程中,经过自己的多角度的独立思考,深入研究,才能逐步做到。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验证明,总复习做题不一定要多,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做题应在分析思路研究解题方法上多下功夫。
  3.1掌握解题步骤
  审题关:拿到题目首先要看清题目所讲述的内容,看清所给的条件和要求所解的问题。
  分析关:在审题的基础上,分析题目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分析“已知”和“欲求”的关系;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答题关:答题的关键是:考虑好答题顺序,使答题过程有条不紊。要考虑每一步骤的理论根据,做到步步有理。解答之后要验证,确保正确无误。
  3.2进行解题总结
  做题的本意不仅在于对知识的复习巩固,还包含有深化和提高的目的。“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做题时不能只满足于“解出来”,还要重视“善后处理”。即解答每一道题后都要想一想:①题目的用意何在?②解题中用了什么方法,这种方法能否普遍使用?是否还有其他解法等。
  总复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即复习的重点应放在教材的重点难点上,千方百计是知识系统化,在新的水平上加以掌握记忆,融会贯通。
其他文献
新历史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 要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新课标要求教师建立一套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为评价目标,重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兴趣和要求进行。学生的学习是有规律的。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就为什么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练习设计与减轻负担的关系谈了自己的认识,并提出了课堂练习应遵循的原则及如何科学得进行课堂练习设计。  【关键词】课堂练习;减轻;负担;培养;能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这一话题已经喊了多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亦提出了许多解决的办法,然而时至今日,
期刊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
期刊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是教的最高境界,将学习成为个体的常态化、自觉化、生活的一部分。人的一生教师规范指导学习室有限的、短暂的,大量的时间是靠自学,同时这也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有个教育家说过“二十一世纪不会学习的是文盲。”这句话告诉我们新世纪广博的日新月异的知识,富有挑战性的智慧大战,不会学习就会“挨打”,不会创新就会落后。语文学习就是如此,只有掌握了自学的方法、技巧,养
期刊
1.确定重、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重点有二,一个是台儿庄战役。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为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激发出的爱国情感。其二是百团大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转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方式也发生了转变。 2013年全国高考全国理综卷I化学试题在中学师生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普遍认为试题难度大,偏离高中教材,笔者则认为这恰好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好考查。作为高中新课改的践行者,现就在教学中的想法和做法作以下分析,以期与大家商榷。  1对教材的认识   新课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用语,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好英语不仅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更为重要的是英语在各类考试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们绝不能让英语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拦路虎。英语在各类考试中均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听力部分也在英语考试中占有相当比重的分值。因此,学好英语,就要学好听力。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怎样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1培养学生对听力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能学好英语,培养学
期刊
【摘要】面对新时代的学生,做为思想品德课的老师,更应努力适应变化,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变换教学方式和手段,善于发现学生的变化,感受学生的成长,善于运用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努力寻找提高教学效率的新方法。  【关键词】观念;教学方式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健康的中学生活打下基础。作为一名初中思品老师,我在本学年(2012.9—2013.6)教学工作中做出了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需要有激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情感体验,以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更要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手段和艺术。只有营造了这样的“激情课堂”氛围,学生才能由“知之”到“好知”再到“乐知”。  【关键词】教师激情;课堂教学;学生情感;兴趣 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没有激情,就失去了教学的原动力。巴班斯基也提出:
期刊
【摘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本文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方面具体例述了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基本形式,学生是在不断地探索发现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而探究学习是培养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途径;自主;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