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野葱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每次上街买菜,大都花五角或一元钱拿几根人工种植的葱。葱虽然代替不了菜,但充当调色、香料是一个好帮手。有了葱,无疑增加了几分食欲。因此,饭桌上的葱,好像有的人离不开喝茶、喝酒,也好像女人离不开化妆品,时而点缀其间,给人有种美滋滋之感。
  偶尔间,餐聚中谈起了野葱成了稀少之物;说到野味,兴致盎然,展开了话题,什么绿色食品吃健康,什么野鸟不能捕捉等。总之,有些带野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免不了我的喟叹,同时激发对野葱的兴趣。
  野葱之所以野,因为它生长于菜囿、山垄田、岩缝里、水沟边、坟墓上等处,不管风吹雨打、春夏秋冬,都是无人看管,任其自然生存的。野葱跟菜市场上种植葱很相似,只是细短一些,而香辣会浓烈一点。过了几天,我怀着一颗好奇心到处去寻找,费了很多时间来到一条庞大的水库堤坝下,顿时感受到这里环境有利于野葱生长。雨后的暮春,山顶上云蒸烟缭,青山叠翠。还是没有找到,只好问了当地的正在菜地劳作的一名村妇,她说:“对面山脚下的水井边有野葱,前几天被人拔了,大概没有了。”我不以为她的话为真,认定在这春天里,春风吹又生,那里会有一丛丛野葱,浓浓郁郁。兴冲冲地行至井前,亂石成堆,荒草匝地,溪水细流,只见零星几根,果然被人拔得稀稀落落,被雨淋得歪东倒西。当时,我轻轻地搬开小石子,恐怕它再次受创伤。潮湿的石缝里露出许多的雪白的形如黄豆的根,散发出淡淡的葱香,晶莹得惹人注目,怪不得《孔雀东南飞》中的“指如削葱根”来形容少女手指细腻柔软和洁白。
  花了大半天时间,仅仅只有一小撮葱收获,委实稀少了。切下茎,洗净,沥干,散落到炒熟的马铃薯上,香气扑鼻,吊起胃口。我的感慨呀,五十多年了,还是第一回吃到野葱,怎么如此稀少了?真的愧疚于大自然!我行动起来,把圆圆的葱根种植到家中闲置的花坛里,便于今后烧菜放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初,也有发芽吐茎,至后愈来愈细,尽管隔三岔五去看望打理,但一天不如一天,到结局还是枯萎败死。这家伙任其野性,不堪驯化。
  小时候,每逢冬天穿梭于糖蔗园来扒糖蔗叶。每块园地之间都通过一条水渎,渎内有鱼虾蟹之类,两岸长满野草和一簇簇野葱。曾经一次,我跳过渎另一岸,由于力度不够掉进水中,起来慌张失措,双手紧紧握住野葱,因葱脆弱,一拉又立即翻到水里,手里拿一把折断的葱,刺骨的冷水冻得我发抖。从那之后,野葱在我心目中是卑微的,没人采用它,甚至取它的名字叫狗粪葱,意思就是狗粪当肥料使它壮哉,后来才知道有的地方叫它鸟儿葱、狗儿葱等,反正没有一个文雅之名。一直到“四人帮”被打倒,恢复了招生制度,我考上了高中。开学那天,乘着江南水乡特有的轮船,发现一名同学的木质简易行李箱中搁置许多野葱,寓意深长,“野”代表身体健康,“葱”谐音于聪明的“聪”,实实在在的青葱岁月啊!唤醒我对野葱可无可有的长期沉睡的态度。
  从相关资料获悉,野葱与小葱近似,主要成分为蒜素,对多种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有发汗、解热、利尿、健胃、祛痰等功能。还有《大佛顶首楞严经》中,所说的“五荤菜”,“荤”是草字头,荤不是肉。肉食是腥,荤、腥要分开。荤跟腥不一样,荤是植物,腥是动物。五荤是大蒜、小蒜、葱、韭菜、兴蕖(洋葱)。所以,这五荤菜吃了,会使生理起反应,容易动肝火,妨碍清净心,妨碍修行。自古以来拜佛念经的人,不能吃五荤,更不能吃野葱,道理就在此。
  野葱是稀罕之物,也许与下列因素有关吧。一是除草剂普遍使用,二是吃的群体足够大,三是荒地野草葳蕤。若是到了某一个时期,野葱真的绝迹了,那是人类可悲。别的地方野葱生长如何?现在信息流通快捷,发一个微信送到新疆我表弟手机里,催他打听一下。
  他用口音向我传播,我用文字记录他那里的采拔野葱的叙述:五一期间,加依尔山上的野花星星点点,谷底河边草坦上有毛茛花和蒲公英;蓝天上翱翔着几只猎隼;岩石上偶尔出没黄鼠狼。面对的竟是一道道光溜溜的峭壁,攀着岩缝,费了九牛之力爬上一块石头,上面碎石有可能随时垮掉下来的危险,才能看到一大堆野葱。他还说了,这里葱的学名是阿尔泰葱,看起来野葱种类多样。十几年前草地上随时可见,近几年,挖的人很多,加上过度放牧等,也变得稀少了,所以才爬山寻找野葱。
  野葱,野葱,真的变少了吗?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那天中午下班回家,发现我家二楼窗口的烟窗上忽然热闹了起来。两只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推开玻璃窗扇,我扬了扬手,同时发出一声口哨——“嗖”,麻雀扑棱棱飞到了楼顶上,站在楼檐俯瞰,见我没有了动静,麻雀又飞回烟窗。我再次挥手驱赶,麻雀忽地一下又飞到了街道对面并排架设的电线上,迈着碎步观察我的喜怒,它们认准了烟窗这块地盘,和我打起了游击战。它们来了,我赶,我走了,它们又来,一连几日,麻雀衔柴周旋,竟然在我
期刊
父亲那年十月走了,留下母亲一人在家里过。怕她伤心,我很少在她面前提起父亲。  有一次,母亲坐在沙发上像自语又像是对我说:“我和你爸一辈子都没领结婚证。”没领结婚证?我一下怔住了。这么大的秘密,想不到父母竟然保守了一辈子,这才揭底。“你俩原来是不合法的啊!”我浅笑着和她开玩笑。母亲笑了。我说:“怎么不领证呢?今天谁还敢不领证就结婚啊?”“不是不领,是没来得及,结婚前你爸在东北,回来我们就结婚。第二天
期刊
过年前,我整理旧物,发现一张夹在书里的粮票。眼前这张半斤的粮票,虽然旧却没有一点破损。不要小看这些长五六厘米,宽三厘米左右的花纸头,在计划经济年代,没有它就吃不到饭。  当时,按计划发下来的粮票,拿去买米根本不够吃。上初中后,不管男女每个月都会增加十斤粮票,因此,当我们只要上了初中,母亲紧锁的眉头就稍微舒展一些,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又多十斤米了。”  月底,父亲照例揣着粮油本去粮管所领回粮票,然
期刊
我从没想过,要当一名语文老师,还是初中的。  作为中师毕业生,作为美术老师、书法老师的宠儿,我希望自己能和小学生打交道,教他们画画,或者写字。  当初中的校长和书记几次三番地披着星光登门游说,还说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话以后,我踏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校长语调高昂,每一个字符都流淌着信心:“他们都说,你语文功底很好,是初中毕业就能教初中的。我看好你。”  可是,我不看好自己。  我和初中的学生才相差
期刊
张猫是个猫性突出的女生,第一,她很黏人,每天24个小时,时时不离开一个人;第二,她嘴里会发出叽里咕噜,如同猫念经似的言语。但以前,她是个安静的女生,像猫一样喜独处,不善言谈,几个女人扎堆,她只是远远地静观其变,偶尔捡到一块笑料,就微扬嘴角,瘦削的长瓜脸上涟漪般荡漾着几缕笑容,但她绝不插言半句。  近半年,据说为了她黏的人,她求佛吃素,甚至住在寺庙里近一个月,只求得铅华尽染的一颗心能皈依净土,不再困
期刊
去年从广东回家乡祁东后,陆续地在京东上买了不少的书。买书当然是用来读的,而读书是需要時间来保证的。于是,每天吃完晚饭后,我就爱习惯性地倚靠在床上,然后从床头拿起一本书,将自己的思维放牧于字里行间。  然而,某人却不乐意了,硬要拉着我去散步。当然,她是有理由的,每每双眼盯着我的肚子,用铿锵的话语敲响警钟:你看看你的肚子大得像十月怀胎,吃了饭就躺着,哪有不大的道理?  其实,这是真的冤枉了我。我每天走
期刊
这个周末,儿子又不回来了,说是他们外语学院的足球队要练球。看了他们学校的公众号,确信即将开校运会。从初中就迷上足球的儿子不可能缺席他们院队的训练。前天晚上的来电中,他兴奋地说他们外语学院足球队终于逼平了向来强势的计算机队。儿子还说下星期也回不来,因为他们英语演讲队有排练任务。大学里的社团很多,为了不影响学习,儿子听从我们的劝告,只进了足球队和英语演讲社。儿子说想进英语演讲社的新生有两百多人,结果只
期刊
一踏进我最眷念的小村子,心嗖地一下收紧了。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时候以为是全世界最美好的村子,现在咋就会变成这样荒凉一片呢?我的眼泪不由得簌簌掉了下来……  你为什么这样让我伤心,让我揪心,让我震颤呢?窘得我,不敢抬头再看你,再抚摸你……而几年前,我来看你时,你却是那样的令我陶醉、令我向往。可现在,小道上落下满地的树叶子,昏黄的光遮掩着你,空气中嗅到一股难闻的味道,让我生出几分怜悯、几分酸楚。
期刊
那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  我被分配在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这所学校的校址,原来是一片坟地,因为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又是村上的中心地带,所以,村上就选中了这里。  为了取暖,教师的宿舍里都生了一个火炉。当然,这个火炉必须是带烟管和炉盖的。为了防止煤气扩散,在白天,我们都很小心地把炉盖盖住,让煤气尽可能被烟管吸到屋外去。那天晚上,我先看了一会书,大约十点多吧,我有些困了,便下床在炉内换了一块新煤,
期刊
我们来到人世,最初是懵懵懂懂、混混沌沌的,只知道哭,却不会笑,不会说话,也没有自我意识。在母亲的一声声呼唤里,我们渐渐清醒明白起来。就是说,是母亲把我们从混沌中唤醒的。  呼和唤,是不同的。呼,是高声的,声音拉得长长的,是远距离的。而唤,是轻轻的,亲切的,温情的,声音是短促的,距离相对很近,也许就在身旁,甚至母亲的嘴已凑近我们的耳朵。母亲首先是唤我们,然后是呼。母亲的呼唤,是世上最亲最深情的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