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我的“三好”学生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ufhuh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找准体育教学的切入点,以“玩而生乐”为手段,真正做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健康、活泼、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三好”学生;体育;教育
  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吸引我的“三好”学生。学生好玩、好胜、好思考,他们就是我的“三好”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也将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要上好一堂体育课,就必须把握“三好”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吸引我的“三好”学生呢?我认为可以从“三好”学生的三个“好”入手。
  一、好玩
  玩,是人的天性,在少儿阶段表现得尤为强烈。学生往往为了玩会将一切抛置脑后,他们主观上渴望痛痛快快地玩,客观上却因繁重的学业负担而不能被允许。在想玩而不能玩的不断碰撞中,逐渐产生了一股强烈的“运动饥饿感”,利用体育课尽情地玩,正是他们得以名正言顺地发泄这种反应的绝好时机和手段。
  在少儿阶段,正确的“玩”就是运动。体育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学生从漫无目的的玩中解放出来,教会他们玩的正确方法,引导他们去发现“玩”的乐趣,启发他们去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从小启蒙他们“终身体育”的观念,积极贯彻“以玩为载体、以乐为主线”的全新教学观念。
  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使学生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把“玩”作为教的辅導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在“玩”的过程中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二、好胜
  “玩而生乐”是学生体育学习的根本动机,“比”则是使学生“玩而生乐”的一种“催化剂”。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小学生尤为明显,他们往往事事争取扮演“强者”的角色,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比赛的形式正是“强者”的最好表现机会。
  竞争是体育的重要特点之一。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互帮互助的合作交流、胜负输赢的起伏变化,时时震撼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令他们为胜利而欢呼雀跃,为暂时的失利而伤心流泪。在彼此的交流中,他们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觉得玩得有劲、开心。在扣人心弦的比赛刺激下,其他神经则处于抑制状态,减轻了因学业负担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同时,对学生从小培养公平竞争意识、承受失败的痛苦、磨炼意志等都有积极意义。
  体育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一般在竞赛前给学生分组,让学生练习几分钟,各小组之间为了取得好成绩,互相督促学习,形成互助提高的风气;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学生呐喊助威,促进学生间的感情交流,克服自身任性、自私等不良品质,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发展;还可利用不同的比赛形式,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
  三、好思考
  学习本身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体育的生命在于创新,思考是创新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善于思考,经常能想到教师所不能想到的游戏形式和练习方法,使课堂教学充满想象、探索性与体验性。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活动中有时往往表现为多动、不守纪律等,因此有的学生就被认为是“调皮”或“患有多动症”,教师或家长也会因此制止学生的行为,抑制其创新意识的发展。由此,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其思维和行为,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探究行为,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获得极大的满足。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完成规定动作后,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运用自己已获得的知识进行锻炼,或者由教师采用启发引导等方法,让学生短时间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达到教学要求。这样既体现了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弥补了集体练习的不足,使每个学生的技术水平、爱好特长得到发挥,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思考,活动课堂气氛。
  新的课程标准开始实施,“健康第一”思想必须要落到实处。学校开设的体育课不仅要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要增进心理健康。我们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增强自身素养,用言行去感召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体育教学的切入点,以“玩而生乐”为手段,逐渐引导学生“乐而思学”,真正做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健康、活泼、快乐地成长,进而达到使学生“学而恒之”的“终身体育”的目的。希望有一天,“三好”学生因体育课堂而雀跃,体育课堂因“三好”学生而生辉,生命因此而绚丽!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解读青春,感悟青春。  (2)收集、筛选、整理信息,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3)参与活动,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更好地完善自我。  (2)分享青春的喜悦和困扰,焕发青春的活力与朝气。  4.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收集资料、筛选信息、
摘 要:传统的英语课堂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获得,阻碍了学生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兴趣的培养。生本教学是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获得语言学习应用的机会,从而提升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充满活力的课堂也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阳光。  关键词:生本课堂;语言能力;张扬个性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既无法让学生获
摘 要: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要使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并取得良好成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健康教育的现状,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分析现状,提出加强健康教育的途径,力求使高校健康教育能适应学生的特点,贴近学生的需求。在健康教育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而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富广博,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文采横溢。从科学上来说,阅读就是就是用最温暖的方法,用最不着痕迹的方式,来影响学生、改变学生。让学生掌握“阅读”这种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武器
教研活动,一个传统的话题,伴随学校教育前行的步伐走过了沧桑;厚实的积淀,闪烁着智慧,可有时也会成为沉重的枷锁,有的也会退守为泛黄的形式,真是“教研,想说爱你不容易”。然而,一次主动参与式的主题教研活动却给了我别样的感受。  那是在草长莺飞的三月,我们全镇十多位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聚集在中心校的教科研论坛室,等待着“校本资源开发利用”这一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始。所谓主题教研,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组织
摘 要:当美术课遇上了多媒体,课堂上教师就不准备绘画工具材料、不动手演示,只需动动鼠标,通过多媒体就能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看似新颖又先进的形式,教学效果却并不一定理想。如何给教师示范一个合理的定位,体现示范教学的有效性?就美术教学教师示范的重要性、美术教学有效示范的策略、美术教学有效示范的形式这几方面对美术教师如何做到有效示范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师示范;重要性;策略;形式  曾经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以后,语文课堂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导入语的设计,再到教学环节问题的提出,最后到总结、延伸,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的设计,并且还应让这精心设计在课堂的实施上显得随性、自然。  关键词:语文课堂设计;目标导入;问题延伸  在新课程实施以后,我们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课堂自主性增强,突发情况增多,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抛弃教学设计,在课堂上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直觉,它们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基础上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  而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20页第9题,请你根据图
摘 要:每一位英语老师都有自己的教法,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对于这样一门语言学科来说,听说读写等基础性工作在当代英语教学中仍然是最主要的部分。注重平时的“厚积”,最终在考试中达到“薄发”。  关键词:立足学生;注重基础;学习规律  作为参加工作近十年的教师,自从接触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在不断地摸索如何有效地给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在此期间,遇到许多难点和疑惑之处,我经常向有经验的
摘 要:课堂表演,不仅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实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思维的含量,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的灵感。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表演,是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全身心感受的一种创新教学手段。  关键词:课堂表演;语言;创新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堂表演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使语文课堂的面貌焕然一新。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