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习的一种动力来源于兴趣,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总结了以下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发。用目标引导兴趣,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情感入手,激发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认识语文知识的有用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想象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目标;引导兴趣;从情感入手;想象;成功后的情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教学生如何快乐的生活着。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也应该让学生持有良好的兴趣。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课堂上学生只有兴奋起来,乐学的场面才会出现,这样学习语文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相反会认为语文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让语文课变得生趣盎然。那么,如何在语文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呢?经笔者调研与实践,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培养、提高学习兴趣。
一、用目标引导兴趣,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语感对培养人的语文能力十分重要。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可见在语文的教学中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是很有必要的,这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范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是学生阅读要超越的目标。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练好朗读的基本功,充分发挥范读的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带进艺术般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有声阅读的兴趣。从而让他们与文章作者产生心灵的共振、情感的共鸣,真切地领悟到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从情感入手,激发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课论新奇比不上自然科学课,论逻辑思维的乐趣比不上数学课,而语文课最大优势是情感,抓住它才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语文之树是成长在情感的沃土上的,情感来自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以情感来打动人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优美的童话故事、寓言、小说、儿歌等等,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不过现行的小学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太少,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近出版王尚文、曹文轩、方卫平等教授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所选的文章基本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包含雅拙的童真童趣和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语言中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言语世界的奥妙,产生阅读的乐趣。其次,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跟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以及跟教师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和善于运用情感去打动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用感情打动学生的感情,培养学习语文兴趣地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语文课内,情感是被当作工具加以利用的,而不是自然地表达出来的。当语文教师被迫热情奔放,被迫给学生提供美好的感受时,这样的课堂教学实在让人深感不安。这种虚假的情感带给学生的恶劣影响不能低估。学生往往说或写一些没有经过体验的话,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培养学习兴趣,反而让人感到厌烦。
三、认识语文知识的有用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听说读写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使语文学习成为其成长的需要,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成为成长的兴趣。例如:学生阅读林格伦的《淘气包艾米尔》掌握了其中的写作策略,即写最有趣的事。于是也摹仿“艾米尔”的风格,逮住身边小哥们儿最有趣的故事进行写作,写出了身边活生生的人。这就是阅读的用处,学生体会到这种用处,就越发多读多写了,语文素质也就提高了。
四、想象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一般都对它的结果有了预期的想象,而坚持去做这件事情。例如你想象某个电影非常好 看才促使你去看,假如你事先想象这个电影不好看,那么你一定不去看。厨师想象出自己做出来的佳肴是什么味道,继而辛苦劳作;作曲家想象出自己作出的曲子会产生什麽样的声音,从而激发出他的创作热情。你可以想象出考试成绩优秀,可以顺利进入大学,为家庭为社会作出贡献,为个人创造好的前程。也可以想象出考试成绩优秀,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得到同学们的羡慕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想象会帮你成功。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自信树立,都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正是这种兴趣的作用,才使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成为学生的心灵活动和生命活动,学生正是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成长,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总之,良好的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學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素养的首要条件。我们应重视语文课堂这个提高学习兴趣的有用载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用自己的教学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语文学习的领域,用兴趣的火花点燃智慧之火,从而使每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兴趣;目标;引导兴趣;从情感入手;想象;成功后的情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教学生如何快乐的生活着。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也应该让学生持有良好的兴趣。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课堂上学生只有兴奋起来,乐学的场面才会出现,这样学习语文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相反会认为语文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让语文课变得生趣盎然。那么,如何在语文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呢?经笔者调研与实践,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培养、提高学习兴趣。
一、用目标引导兴趣,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语感对培养人的语文能力十分重要。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可见在语文的教学中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是很有必要的,这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范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是学生阅读要超越的目标。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练好朗读的基本功,充分发挥范读的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带进艺术般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有声阅读的兴趣。从而让他们与文章作者产生心灵的共振、情感的共鸣,真切地领悟到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从情感入手,激发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课论新奇比不上自然科学课,论逻辑思维的乐趣比不上数学课,而语文课最大优势是情感,抓住它才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语文之树是成长在情感的沃土上的,情感来自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以情感来打动人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优美的童话故事、寓言、小说、儿歌等等,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不过现行的小学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太少,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近出版王尚文、曹文轩、方卫平等教授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所选的文章基本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包含雅拙的童真童趣和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语言中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言语世界的奥妙,产生阅读的乐趣。其次,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跟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以及跟教师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和善于运用情感去打动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用感情打动学生的感情,培养学习语文兴趣地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语文课内,情感是被当作工具加以利用的,而不是自然地表达出来的。当语文教师被迫热情奔放,被迫给学生提供美好的感受时,这样的课堂教学实在让人深感不安。这种虚假的情感带给学生的恶劣影响不能低估。学生往往说或写一些没有经过体验的话,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培养学习兴趣,反而让人感到厌烦。
三、认识语文知识的有用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听说读写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使语文学习成为其成长的需要,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成为成长的兴趣。例如:学生阅读林格伦的《淘气包艾米尔》掌握了其中的写作策略,即写最有趣的事。于是也摹仿“艾米尔”的风格,逮住身边小哥们儿最有趣的故事进行写作,写出了身边活生生的人。这就是阅读的用处,学生体会到这种用处,就越发多读多写了,语文素质也就提高了。
四、想象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一般都对它的结果有了预期的想象,而坚持去做这件事情。例如你想象某个电影非常好 看才促使你去看,假如你事先想象这个电影不好看,那么你一定不去看。厨师想象出自己做出来的佳肴是什么味道,继而辛苦劳作;作曲家想象出自己作出的曲子会产生什麽样的声音,从而激发出他的创作热情。你可以想象出考试成绩优秀,可以顺利进入大学,为家庭为社会作出贡献,为个人创造好的前程。也可以想象出考试成绩优秀,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得到同学们的羡慕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想象会帮你成功。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自信树立,都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正是这种兴趣的作用,才使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成为学生的心灵活动和生命活动,学生正是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成长,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总之,良好的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學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素养的首要条件。我们应重视语文课堂这个提高学习兴趣的有用载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用自己的教学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语文学习的领域,用兴趣的火花点燃智慧之火,从而使每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