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控制各项支出、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完成企业经营计划,全面预算管理对现代企业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战略意义。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争强企业竞争力,要求当下的企业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战略管理;有效控制;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036-01
一、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及当前存在的不足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和防御风险能力,以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为中心,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各项计划的有机整合。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有效的、量化的管理方法。因其明确性和有效性,能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益,能利用市场机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进而能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和防御风险能力。通过对预算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进而再评估和修正企业战略目标,从而对企业战略目标起到了全方位的考察、证实与支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的企业发展中全面预算管理仍然存在着不足如:管理层不重视导致企业投资盲目性;预算形式化缺乏对市场的调查,仅根据上年的企业经营状况,稍加改动,缺乏客观性,导致企业难以应对新的市场变化;预算管理的执行控制薄弱形如虚设,运作跟预算脱轨,流于形式。诸如此类的问题与不足,都导致了企业难以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导向性优势,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改进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内容及各个环节
1.企业全面预算内容重点包括了对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
第一,营业收入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与中枢环节。企业只有通过对市场客观调查与合理预测,营业收入做出得当预算,才能保证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才能正确指导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经营活动计划。
第二,成本费用预算是预算支出的重点。在营业收入预算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主要包括了: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企业对成本费用预算合理与否显示了企业管理的软实力,直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
第三,现金流量预算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和谐运行的保证。资本性支出项目的预算管理,要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所谓“入” 包括企业要从过去自有资金的狭义范围拓宽到举债经营,同时又要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杜绝没有资金来源或负债风险过大的资本预算。
2.企业全面预算的各个环节。通常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的考评三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与链接。
第一,全面预算的编制。企业预算的编制是全面预算的起点。
首先,客观的调查与合理预测。只有企业根据客观市场,对预期目标的成本、费用、现金流量等做详细的考察才能避免企业投资、经营过程中的失误。因此企业全面预算必需对市场作全面而客观的调查与预测。同时,市场是往往不期而遇许多变化,预算考虑到风险性,多变性,具有一定弹性。以不变应万变,是企业决胜的重要因素。
其次,企业的全面预算时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新的全面预算不是对上一年的預算,决算的简单重复和删改,而是新的时期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的最先执行,也即拟定新的战略目标的经营计划。因此在制定企业全面预算案时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循,也即从市场调研而来,根据本企业内部实际状况,诸如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等做出锁定既定战略目标,兼顾其可发展性、可实施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调整性、层次性、明确责任性的企业全面预算案。
第二,全面预算的执行。全面预算的执行无疑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
首先,管理意识的转变。也即要求企业内部领导层以及各部门员工转变,认为全面预算仅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的错误理念,充分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作用,实现全面预算对全局的协调性、调整性作用,把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到企业经营的各个部门。只有使全面预算各项要求责任到人,给其工作指明方向和要求。使员工都紧紧围绕预算目标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才能真正实现全面预算对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其次,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只有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三,全面预算的考评,同样全面预算具有绩效考核性。
全面预算考评是指:科学的预算目标值既有对企业作为主体的经营的绩效考核又是企业部门与员工绩效考核衡量指标。全面预算管理在为绩效考核提供参照值的同时,管理者可以把预算指标与执行结果进行的比较,既可肯定成绩,又可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以后的工作,完善企业的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不断修正、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真正发挥其对企业员工及部门的评价与激励的作用。
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指向目的是: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控制各项支出、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完成企业经营计划,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局性、协调性、调整性、有效控制性、明确责任及效验性,其既是科学的也是公正的管理方法。全面预算管理对现代企业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星,田志莹,吴慧香.中外全面预算管理比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02).
[2]张瑞君,殷建红.基于价值链的动态预算管理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01).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战略管理;有效控制;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036-01
一、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及当前存在的不足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和防御风险能力,以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为中心,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各项计划的有机整合。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有效的、量化的管理方法。因其明确性和有效性,能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益,能利用市场机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进而能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和防御风险能力。通过对预算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进而再评估和修正企业战略目标,从而对企业战略目标起到了全方位的考察、证实与支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的企业发展中全面预算管理仍然存在着不足如:管理层不重视导致企业投资盲目性;预算形式化缺乏对市场的调查,仅根据上年的企业经营状况,稍加改动,缺乏客观性,导致企业难以应对新的市场变化;预算管理的执行控制薄弱形如虚设,运作跟预算脱轨,流于形式。诸如此类的问题与不足,都导致了企业难以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导向性优势,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改进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内容及各个环节
1.企业全面预算内容重点包括了对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
第一,营业收入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与中枢环节。企业只有通过对市场客观调查与合理预测,营业收入做出得当预算,才能保证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才能正确指导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经营活动计划。
第二,成本费用预算是预算支出的重点。在营业收入预算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主要包括了: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企业对成本费用预算合理与否显示了企业管理的软实力,直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
第三,现金流量预算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和谐运行的保证。资本性支出项目的预算管理,要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所谓“入” 包括企业要从过去自有资金的狭义范围拓宽到举债经营,同时又要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杜绝没有资金来源或负债风险过大的资本预算。
2.企业全面预算的各个环节。通常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的考评三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与链接。
第一,全面预算的编制。企业预算的编制是全面预算的起点。
首先,客观的调查与合理预测。只有企业根据客观市场,对预期目标的成本、费用、现金流量等做详细的考察才能避免企业投资、经营过程中的失误。因此企业全面预算必需对市场作全面而客观的调查与预测。同时,市场是往往不期而遇许多变化,预算考虑到风险性,多变性,具有一定弹性。以不变应万变,是企业决胜的重要因素。
其次,企业的全面预算时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新的全面预算不是对上一年的預算,决算的简单重复和删改,而是新的时期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的最先执行,也即拟定新的战略目标的经营计划。因此在制定企业全面预算案时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循,也即从市场调研而来,根据本企业内部实际状况,诸如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等做出锁定既定战略目标,兼顾其可发展性、可实施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调整性、层次性、明确责任性的企业全面预算案。
第二,全面预算的执行。全面预算的执行无疑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
首先,管理意识的转变。也即要求企业内部领导层以及各部门员工转变,认为全面预算仅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的错误理念,充分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作用,实现全面预算对全局的协调性、调整性作用,把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到企业经营的各个部门。只有使全面预算各项要求责任到人,给其工作指明方向和要求。使员工都紧紧围绕预算目标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才能真正实现全面预算对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其次,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只有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三,全面预算的考评,同样全面预算具有绩效考核性。
全面预算考评是指:科学的预算目标值既有对企业作为主体的经营的绩效考核又是企业部门与员工绩效考核衡量指标。全面预算管理在为绩效考核提供参照值的同时,管理者可以把预算指标与执行结果进行的比较,既可肯定成绩,又可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以后的工作,完善企业的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不断修正、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真正发挥其对企业员工及部门的评价与激励的作用。
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指向目的是: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控制各项支出、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完成企业经营计划,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局性、协调性、调整性、有效控制性、明确责任及效验性,其既是科学的也是公正的管理方法。全面预算管理对现代企业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星,田志莹,吴慧香.中外全面预算管理比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02).
[2]张瑞君,殷建红.基于价值链的动态预算管理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