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聋生身临其境文本“心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聋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在学习一些描写心理内容的课文时,不能够深入的理解文本中的真正含义,只有运用直观的手段创设当时的环境,才能使聋生真正理解人物的心理感受,进而深入的剖析课文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聋生 理解 人物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心理描写又分为直接描写式、抒情独白式、梦境描绘式、心理分析式、神态显示式、行动表现式、环境衬托式和幻觉展现式八种描写方法。如何让聋生在学习心理描写文章时,能够深入的理解文本内容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种方法入手:
  一、 课件创设——在观看中理解、感悟
  在学习描写人物心理的课文时,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的把聋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使聋生渗透到人物当时的心理中,體会人物在当时环境中的心理思想,理解文本的中心内容。例如在学习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这段人物心理的描写是幻觉展现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揭示文章的主题。在教学这样的心理描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能够让聋生很直观的理解当时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晚上卖不出一根火柴不敢回家,又冷又饿的心理,更能够抓住文本的主题。又例如教鲁迅在《社戏》中写小伙伴们划船去听戏路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段时,这段属于环境衬托式描写,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但是聋生由于自身缺陷原因,不能够很直观的想象到文中的环境场景,所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就能够很直观的把当时的景物再现,能够抓住景物特征,紧扣人物的心理,从视觉、听觉方面将人物的悲喜之情恰当的衬托出来。又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散文有这样一段: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这段文字属于梦境描绘式描写方法,写了“我”的一个夏夜之梦。先写铺席子睡熟的情形,然后写入梦,梦中寻找老师的情景,最后是被母亲叫住,“我才醒了”。在这段文字之前,有这么一句:“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之后又有这么一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这两句中间加了这么一个梦境,无疑都是心理描写,而梦境的完整展示,就更增加了作者想念蔡老师的程度,丰富了心理描写的内容,充分表达了师生情谊的深厚和真挚,有力地表现了主题。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播放,把当时“我”梦境中的内容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情景迁移——在表演中理解、感悟
  课堂教学是聋生语文的主要阵地,在教到一些直观的心理描写文章时,应该让学生出演文中内容。将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虚拟情景中体验,让他们全员参与交流,引导他们体会文中人物心理,相互说一说,交谈一下各自的心理感受。而且,聋生在表演时的“语言”就是手语,手语本身就很形象的演示文本内容,所以,在学习心理描写段落时,结合课堂表演能够让学生很容易的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学习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时,聋生通过生动的表演,演绎“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动作,一下就理解了孔乙己得意、炫耀的心理;又例如学习施耐庵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林冲听说陆谦追杀至沧州,不觉大怒这一段时,聋生通过演绎“买”“带”“寻”等几个连续的动词,体会出了林冲报仇急切的激愤心理。这两段片段都是行动表现式描写,在文中运用能够恰当的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例如学习《狐假虎威》这一课时,狐狸摇了摇尾巴、眼珠子骨碌一转等,通过这些动作表现出狐狸的狡猾,在想鬼主意,聋生学习这样的课文,进行片段性表演,一目了然的就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狐狸当时骗老虎的心理。这种描写叫做神态显示式,这种描写法是通过人物的神情来显示人物内心的感情,能够恰当的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将人物的情感很好的揭示出来。又例如,在学习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这段属于心理分析式描写方法,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聋生通过表演,感受到玛蒂尔德希望摆脱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在教学时遇到行动表现式、神态表现式和心理分析式都能够运用表演来让聋生很容易的理解文本内容。
  三、 以读促情——在朗读中理解、感悟
  在语文课堂中,朗读是一种能力。朗读有助于耳聋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聋生虽不能象健全学生那样有声有色的进行朗读,但通过反复朗读,他们能够在读时思考和体会中,来理解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鲁迅《阿Q正传》中“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这是最为常见的直观描写法,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聋生通过反复的朗读、研读、精读,会很容易的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化了出来。又例如,在学习王愿坚《粮食的故事》中“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这时,洪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抖了起来: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业更要紧!也许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聋生通过反复品读体会出“我”与儿子洪七给山上的红军送粮,在途中遇到了敌人。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是牺牲儿子保护粮食,还是保护儿子?“我”的内心极度矛盾、复杂的心理感情。直接描写式和抒情独白式这两种心理描写方法都是比较简单的心理描写,在教学这样写法的课文时,应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反复的品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感受。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思想活动的描写。它是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是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的重要手段。可是,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但是缺乏具象,所以聋生在学习描写心理文章时,比较难以揣摩人物心理情节,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播放,课堂表演和文本的品读,让聋生很容易的进入到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去。
  【参考文献】
  1、张连元:《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西南师范大学,2010年7月
  2、高雪梅:《精彩心理描写在作文中的借鉴》,辽宁人民,2008年3月
  3、赵景瑞:《怎样让学生爱写作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同种异位大鼠心脏移植外周血IL-2水平的影响,探讨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抗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苏木生物活性成分的免疫抑制作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目前西药治疗具有副作用大、价格昂贵、依从性差的特点。中医药治疗抑郁症虽有一定优势,但是有关于抑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不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要实现由教到不教的过渡,就识字教学中的合体字而言,要充分利用一切条件,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有效识字。《語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生有了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后,教师再进行认识合体字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轻松识字,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  学生在识字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改变学习方式,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基本体现。  主题词:妙导入 降难度 重交流 巧评价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耕耘已有三十四个年头了,回想几十年的教学,我经历尝试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和现代的语文教学,深深地体会到了,只有把他俩科学有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历史,编入初中的语文课本古诗文,名篇佳作众多。它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它的自然美、色彩美、意境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报国之志,所以初中的古诗文是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渗
期刊
【摘要】网络的发展已经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从同行们的探索实践以及自己的摸索情况看,我觉得以下几个模式还是比较可行的:独立篇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基于单元的整体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模式和课外自由的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网络教学 作文教学 网络资源  目前,全国有一百多所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通过近5年的教学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喜欢使
期刊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  新课程标准有一个明显的弊病,只是一个定性的方向指导,缺乏定量的直接要求,缺乏操作性和对教学的指导性。比如七至九年级阅读目標中有一条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到底理解到什么程度叫“体味”,没有可以量化的指标;如何培养学生“体味”和“推敲”的能力,课程标准里缺乏相关方法指导。其次,课程标准也没有具体分解到教材体系里,
期刊
目的:观察中风再造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择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中风再造丸组)30
摘要:本文从备课、课堂教学、作文写作三方面探究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阐明了渗透生活化教育理论,对提升语文教学实效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 生活化 课堂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构成了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育理论,对提升高中语文教育实效和学生语文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