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让学生逐渐喜欢语文,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成果很不理想,究其根源是学生对于语文的重视程度低,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从教师角度分析,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恰当,学生对语文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本文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感性与个性的教学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对语文教学的巨大作用,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教学;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探析
关于语文的概念,大部分学生不认为语文这个学科重要,认为语文很好掌握,作为一种语言学科,片面认为只要会交流就可以了,但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二字代表的太多,所以说学习语文要学习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不断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感性与个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感性与个性思维,让学生对语文课程做到充分的了解,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思考、参与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水平,這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是很重要的。
1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作为一门语言性质的学科,语文教学有着灵活多变的特性,由于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已经培养出来了,语文的学习就不重要了,所以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懈怠的情绪,同时在众多理科学科的压迫下,学生又不得不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些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兼顾这么多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逐渐对学习语文的时间安排就变得越来越少了。在教学内容上,语文大多是需要背诵的知识,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在加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化、陈旧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很低,进一步增强了语文教学的难度。
大多数的初中语文教师都是比较严格的,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容易出现叛逆心理,严格的教育方法反而会起到很大的反作用,让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厌恶感,这种现象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这同样也是阻碍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提升的一个因素。
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学要想提升,关键是看老师能否抓住问题的根源,而问题的根源就是在学生自身,要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和自身的对于学生的管理方式,感性与个性的教学方法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着很大的帮助,它的应用能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感化学生,让学生逐渐的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2如何运用感性与个性的教学方法
2.1在教学中注重语文的感性魅力
感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特别是初中生,其心理变化是很丰富的,所以在课堂上经常将学生带到一定的场景中,能够让学生心理上产生各种情绪,这样能够让课堂保持一个好的气氛,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在其中穿插一些比较新鲜有趣的事情,同时与学生展开互动,这能够解决学生上课走神不注意听讲的状况,要知道学生走神、打瞌睡主要原因是课堂的气氛不活跃,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而不合理的管教方法又可能会令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所以说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结合问题。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真正的语文学习是培养阅读欣赏的过程,而注重的是学生的感性认知的培养,目前的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忽视了语文的感性,把语文教学看成同理科教学一样,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知识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这样就更不谈不上学生喜欢语文学科了。
感性教学注重的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心理随着作者的感情色彩变化而变化,例如在诗词的教学中,作者在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各种小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同时在分组讨论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引导工作,防止出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盲目,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注重学生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在,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真正技巧,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建立好的基础。
2.2在教学中突出教学的个性化
2.2.1教师自身要有个性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一个有个性魅力的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老师具有个性魅力会吸引学生对其学科产生兴趣,所以说老师个性魅力同样也是很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师,自身个性魅力更加重要,其个性魅力的主要来源是对语文的深刻感悟,从而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加重对语文的重视程度,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引导者学生,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语文的海洋。同时教师的个性魅力还体现在自身的一些能力,例如朗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中的一些诗词被教师朗读出来后有了非常深的感情,学生更容易融入其中,这样的教师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逐渐喜欢上语文课,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
2.2.2教学方式要有个性
个性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在不断床戏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自身的教学风格。个性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提升,倘若脱离了这个原则,就失去了其意义,所以说,教师在进行创新时要有明确的目的。
3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提升都很重要,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是很关键的,感性与个性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主要是将语文的魅力发挥了出来,让学生转变对于语文的观念,从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语文学习,感性的教学法让学生与作者实现了情感上的共鸣,这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而个性的教师和个性的教学方法则让教师更加受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所以说这种感性与个性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课堂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仙华.简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06:55-56.
[2]谭斌帆.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教学方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298.
[3]杨眉.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J].学周刊,2015,10:169.
[4]汪玉国.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4,24:64-65.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教学;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探析
关于语文的概念,大部分学生不认为语文这个学科重要,认为语文很好掌握,作为一种语言学科,片面认为只要会交流就可以了,但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二字代表的太多,所以说学习语文要学习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不断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感性与个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感性与个性思维,让学生对语文课程做到充分的了解,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思考、参与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水平,這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是很重要的。
1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作为一门语言性质的学科,语文教学有着灵活多变的特性,由于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已经培养出来了,语文的学习就不重要了,所以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懈怠的情绪,同时在众多理科学科的压迫下,学生又不得不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些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兼顾这么多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逐渐对学习语文的时间安排就变得越来越少了。在教学内容上,语文大多是需要背诵的知识,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在加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化、陈旧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很低,进一步增强了语文教学的难度。
大多数的初中语文教师都是比较严格的,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容易出现叛逆心理,严格的教育方法反而会起到很大的反作用,让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厌恶感,这种现象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这同样也是阻碍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提升的一个因素。
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学要想提升,关键是看老师能否抓住问题的根源,而问题的根源就是在学生自身,要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和自身的对于学生的管理方式,感性与个性的教学方法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着很大的帮助,它的应用能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感化学生,让学生逐渐的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2如何运用感性与个性的教学方法
2.1在教学中注重语文的感性魅力
感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特别是初中生,其心理变化是很丰富的,所以在课堂上经常将学生带到一定的场景中,能够让学生心理上产生各种情绪,这样能够让课堂保持一个好的气氛,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在其中穿插一些比较新鲜有趣的事情,同时与学生展开互动,这能够解决学生上课走神不注意听讲的状况,要知道学生走神、打瞌睡主要原因是课堂的气氛不活跃,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而不合理的管教方法又可能会令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所以说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结合问题。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真正的语文学习是培养阅读欣赏的过程,而注重的是学生的感性认知的培养,目前的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忽视了语文的感性,把语文教学看成同理科教学一样,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知识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这样就更不谈不上学生喜欢语文学科了。
感性教学注重的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心理随着作者的感情色彩变化而变化,例如在诗词的教学中,作者在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各种小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同时在分组讨论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引导工作,防止出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盲目,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注重学生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在,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真正技巧,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建立好的基础。
2.2在教学中突出教学的个性化
2.2.1教师自身要有个性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一个有个性魅力的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老师具有个性魅力会吸引学生对其学科产生兴趣,所以说老师个性魅力同样也是很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师,自身个性魅力更加重要,其个性魅力的主要来源是对语文的深刻感悟,从而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加重对语文的重视程度,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引导者学生,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语文的海洋。同时教师的个性魅力还体现在自身的一些能力,例如朗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中的一些诗词被教师朗读出来后有了非常深的感情,学生更容易融入其中,这样的教师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逐渐喜欢上语文课,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
2.2.2教学方式要有个性
个性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在不断床戏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自身的教学风格。个性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提升,倘若脱离了这个原则,就失去了其意义,所以说,教师在进行创新时要有明确的目的。
3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提升都很重要,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是很关键的,感性与个性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主要是将语文的魅力发挥了出来,让学生转变对于语文的观念,从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语文学习,感性的教学法让学生与作者实现了情感上的共鸣,这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而个性的教师和个性的教学方法则让教师更加受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所以说这种感性与个性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课堂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仙华.简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06:55-56.
[2]谭斌帆.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教学方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298.
[3]杨眉.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J].学周刊,2015,10:169.
[4]汪玉国.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4,2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