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站在课堂上,教师就成为一个“为学生服务”的人,而不再单纯是老师自己。这种特定的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接受职业道德的约束,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关键词:教师;情绪;主人
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也是一个凭良心干活的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孔子时代,就对老师这个职业有着清晰的定位。2000多年来,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教学技术怎样发展,教师这一职业“传、授、解”的职能没有根本变化。在信息化条件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虽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作为老师来说,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一直是这个职业一脉相承的好传统。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应该是善于把握自己情绪的人。
一、从公共服务角度看,教师具有公共角色成分
自从现代教育产生以来,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就构成现代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整个教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一旦走上讲堂,就成为一个“为学生服务”的人,他所面对的,是一张张渴望知识的脸,他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以不同的影响,甚至是穿着打扮,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影响到学生对某一课程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越是低年级学生,越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
站在课堂上的老师,从某种程度上说,就不仅仅是代表了老师自己,也是一个“公共人物”。在他身上,承载着学校的形象,也承载着从事教育这一行业的人的整体形象。作为“公众人物”,情绪的把控十分重要。这些年,经常出现老师体罚学生,幼儿园老师针扎学生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切不说这些老师职业操守如何,单是从老师个体的角度去看,老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遇到不听话、顶嘴或者调皮的学生,老师对学生耐心不够,又拿不出合理有效办法,情绪急躁,行为失控,造成不良后果,既毁了自己,也坑了学生。
因此,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以良好的情绪面对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二、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教师是人生航船的导航者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纵观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老师就是在一个人青少年的时候介入到他的生活中来的,学校成为除学生家庭外的第二个家庭,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承担着家长、教书的双重责任。而这个时期,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把学生塑造成什么样子,老师起着家长难以替代的作用,对学生走好今后的人生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无数做出成就的人,都与青少年时期老师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作为老师,学生每天看见老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今天老师高兴不高興,而老师的高兴不高兴,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如果是老师不高兴,这种不良情绪就会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传导给学生,学生就会格外小心,在心理上感受到压力。有的学生甚至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潜移默化影响到学习、生活,甚至影响一生的成长。教师交给学生如何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比单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所以,老师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面对学生时,都不要把不良情绪表现出来,更不能随意发泄出来,学会控制情绪,始终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三、从爱护学生的角度看,教师是传播爱心的使者
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对他们的爱更加困难。一个教师只有从爱学生出发,从学生的一点一滴去关心他,爱护他,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成才。一个不能做自己情绪主人的教师,不管嘴上说的多么好,内心世界必然是自私的。在他们心目中,学生到学校来是向我学习知识来的,不是我请他们来的,学生既是自己传授知识的对象,也可以是自己情绪发泄的对象。这样的老师,学生必然是敬而远之,甚至为了躲避这样的老师还会选择去逃课。如果被家长知道,学生免不了还会受到家长的责骂。因此说,教师能不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看上去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实际上对孩子的影响更直接,后果更严重。所以,一个教师若想教育好学生,应该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把学生作为知心朋友,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既鼓励学生的进步,又包容学生的缺点,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班级、课堂的温馨,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教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人格力量,来源于教学水平和道德操守的完美统一。教师无论在学校,还是在校外,都应当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加强自身修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自己一时的情绪所左右,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魅力影响学生。只有这样培养出好学生,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丽称号。
参考文献:
[1]孙延秋.《教学中的情绪控制技巧》.《职业》,2008年第14期
[2]刘琳琳.《语文教学中的情绪控制》.《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1期
关键词:教师;情绪;主人
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也是一个凭良心干活的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孔子时代,就对老师这个职业有着清晰的定位。2000多年来,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教学技术怎样发展,教师这一职业“传、授、解”的职能没有根本变化。在信息化条件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虽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作为老师来说,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一直是这个职业一脉相承的好传统。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应该是善于把握自己情绪的人。
一、从公共服务角度看,教师具有公共角色成分
自从现代教育产生以来,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就构成现代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整个教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一旦走上讲堂,就成为一个“为学生服务”的人,他所面对的,是一张张渴望知识的脸,他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以不同的影响,甚至是穿着打扮,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影响到学生对某一课程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越是低年级学生,越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
站在课堂上的老师,从某种程度上说,就不仅仅是代表了老师自己,也是一个“公共人物”。在他身上,承载着学校的形象,也承载着从事教育这一行业的人的整体形象。作为“公众人物”,情绪的把控十分重要。这些年,经常出现老师体罚学生,幼儿园老师针扎学生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切不说这些老师职业操守如何,单是从老师个体的角度去看,老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遇到不听话、顶嘴或者调皮的学生,老师对学生耐心不够,又拿不出合理有效办法,情绪急躁,行为失控,造成不良后果,既毁了自己,也坑了学生。
因此,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以良好的情绪面对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二、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教师是人生航船的导航者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纵观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老师就是在一个人青少年的时候介入到他的生活中来的,学校成为除学生家庭外的第二个家庭,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承担着家长、教书的双重责任。而这个时期,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把学生塑造成什么样子,老师起着家长难以替代的作用,对学生走好今后的人生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无数做出成就的人,都与青少年时期老师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作为老师,学生每天看见老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今天老师高兴不高興,而老师的高兴不高兴,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如果是老师不高兴,这种不良情绪就会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传导给学生,学生就会格外小心,在心理上感受到压力。有的学生甚至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潜移默化影响到学习、生活,甚至影响一生的成长。教师交给学生如何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比单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所以,老师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面对学生时,都不要把不良情绪表现出来,更不能随意发泄出来,学会控制情绪,始终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三、从爱护学生的角度看,教师是传播爱心的使者
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对他们的爱更加困难。一个教师只有从爱学生出发,从学生的一点一滴去关心他,爱护他,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成才。一个不能做自己情绪主人的教师,不管嘴上说的多么好,内心世界必然是自私的。在他们心目中,学生到学校来是向我学习知识来的,不是我请他们来的,学生既是自己传授知识的对象,也可以是自己情绪发泄的对象。这样的老师,学生必然是敬而远之,甚至为了躲避这样的老师还会选择去逃课。如果被家长知道,学生免不了还会受到家长的责骂。因此说,教师能不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看上去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实际上对孩子的影响更直接,后果更严重。所以,一个教师若想教育好学生,应该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把学生作为知心朋友,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既鼓励学生的进步,又包容学生的缺点,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班级、课堂的温馨,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教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人格力量,来源于教学水平和道德操守的完美统一。教师无论在学校,还是在校外,都应当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加强自身修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自己一时的情绪所左右,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魅力影响学生。只有这样培养出好学生,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丽称号。
参考文献:
[1]孙延秋.《教学中的情绪控制技巧》.《职业》,2008年第14期
[2]刘琳琳.《语文教学中的情绪控制》.《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