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最高级的形式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维护学生自尊,保护学生独立的个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教学中问题的设置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现代教学手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力保证;阶段性复习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思维;尊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素质中的各种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而人类的思维活动中,创造性思维是最高级的形式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
  一、维护学生自尊,保护学生独立的个性
  维护学生自尊,保护学生独立的个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常常被看成“给予”和“接受”的关系,这种不平等关系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和独立性,因而压抑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建立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生学会学习的保证。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对喜欢质疑、喜欢提“怪”问题的学生,要持欢迎的态度,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鼓励学生超过老师,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我们班的王子路同学刚入学时,语文学习成绩一般。但他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发言,且喜欢质疑老师和同学的一些看法,我积极鼓励他的这种做法。因此,他特爱上我的语文课,且预习的非常到位,只为了课堂上能说得有理有据。一学期下来,他的语文成绩提升很快。
  二、教学中问题的设置
  教学中问题的设置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启动器”,它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的质疑,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应把备教材转化为备问题,研究如何设计问题,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分析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
  当然,并不是任何问题学生都能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一个问题的设置是否成功,主要是看经过教师教学的加工后,能否成为学习知识的源头、动力和载体,教师应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深入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思维的规律性,从多角度不同的侧面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学生积极探索。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问题“你对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怎么看?”学生们众说纷纭。有的说“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太落后”;有的说“三味书屋的生活就和咱现在的学习生活很相近,是严肃活泼的”;有的说“鲁迅是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有的说“鲁迅是个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我让他们当堂辩论,这样,很好的练习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和创新思维。
  三、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
  现代教学手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力保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激发探索意识。
  例如,课堂上一体机、智慧教学、电子书包的引用可以使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直观再现。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維转化,进一步形成能力。
  例如,学习《地下森林断想》一课时,学生想不来“地下森林”是怎样的?课文朗读再加上MV展示,既生动形象又一目了然。
  四、阶段性复习
  阶段性复习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坚实基础。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在踏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在教学中,教师每堂课都要引导学生做好自我总结,每学完一单元、一册教材时,都要认真做好复习。复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新对知识系统考察。其总结能力又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现,把新知和旧知、纵向和横向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归类总结,在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变传统教育为创新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贾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2]喻秀芳.初中二年级课外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09.
  [3]田锦昉.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4]翁小兵.中学作文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5]姜丽华.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杨春艳,女,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教二十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且担任班主任工作。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教育界开始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正是对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能够提升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为此,文章在阐述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結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实例具体分析如何实现高中语文生本教学,旨在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本教育理念;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制定中最为重要
【摘要】生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生本理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十分重要,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理念;特点;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的写作资源,则能点燃每一个个体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从而为课堂注入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材;写作资源;活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以往的作文指导课上,教师或是一味地讲授写作理论,或是不恰当地引用范文。不仅教学气氛沉闷乏味,课堂缺乏生命活力,学生也听得百无聊赖,毫无创作的兴趣和活力。其实要调动学生习作的求知欲,唤醒作文教学
【摘要】本文认为《学与问》一课的教学应该从围绕“文章讲了什么观点,举例什么道理,学与问两者有什么关系”等明线,通过学生自学,师生对话,来渗透“如何写”说理文的学习,亦即弄清说理文的结构。  【关键词】说理文;勤学好问;学习的主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应该说
【摘要】语文是情感的体悟,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去捕捉,去挖掘,引领学生用心体验情感,定能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创设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在教育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记忆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记忆习惯,全面促进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学生主体;记忆能力;自学能力;素质教育;实施方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单篇教学模式中的目标不清以及教学方式僵化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出了主题教学的概念。小学语文的主题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的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结合课内外资源去发掘课本中的教学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思维主题,促进小学生在语言、思维以及文字理解能力上的培养和锻炼。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