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运用试题在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典型任务的要求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情境角度分析,2019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主要包括基于具体语境,基于社会生活情境,融合个人体验、社会生活与学科认知三类情境的试题。未来,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将呈现出现实性、应用性不断增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情境 任务 高考 语言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的“命题思路和框架”中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典型任务是指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而选取的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语言运用试题在落实课标上述命题建议方面有得天独厚的
优势。
本文以2019年全国7套高考语文试卷作为样本
卷(上海卷处于保密期无法研究),以独立设置语言运用试题的6套试卷(共15道语言运用试题)作为研究样本。15道试题的测试内容集中在扩展压缩、表达连贯、图文转换三个方面,“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重点关注知识见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笔者依据课标命题建议,对15道语言运用试题进行分类评析发现,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语言运用试题在“三类情境设置”上各有侧重,落实“典型任务”的程度各有不同,据此或可对未来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一、基于具体语境,考查学生特定关键能力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1道语言运用试题均依托具体语段,考查压缩语段、表达连贯等考试大纲规定的测试内容,在情境设置与测试能力指向上表现出一致的风格。
压缩语段指根据要求对相关语言材料进行筛选、整合,考查学生准确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2019年全国三套新课标试卷各有1道试题对此进行了考查。考查学生表达连贯能力的试题要求根据语境为语句排序,或补写相关词句,使语意连贯,合乎逻辑。2019年全国新课标3套试卷各设2题,江苏卷、浙江卷各设1题。这些试题虽没有刻意追求课标提出的“三类情境”,但均以特定文本材料作为试题的“具体情境”,考查学生加工信息、简明连贯表达等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信息超载已经成为现代人无法回避的处境,快速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优秀人才的必备素养、核心竞争力。这样的社会需求实际上成为这类试题的隐性“情境”,“真实、富有意义”的试题情境也在这种意义上成为可能。如全国新课标卷Ⅱ第21题。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域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答案】
关键信息: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此题要求考生提炼出一则真实新闻的关键信息,并简洁流畅地加以表达。新闻报道增强了试题情境的现实色彩,提炼新闻核心信息并简要转述内容,则是处于信息洪流中的现代人每天都要完成的真实语文实践活动。这类试题传递出清晰的导向:语文教师应重视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组织学生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典型任务”,课标指出要“减少针对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的简单、碎片化的试题数量,应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据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思考这类试题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江苏卷第2题为例。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关键词】情境 任务 高考 语言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的“命题思路和框架”中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典型任务是指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而选取的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语言运用试题在落实课标上述命题建议方面有得天独厚的
优势。
本文以2019年全国7套高考语文试卷作为样本
卷(上海卷处于保密期无法研究),以独立设置语言运用试题的6套试卷(共15道语言运用试题)作为研究样本。15道试题的测试内容集中在扩展压缩、表达连贯、图文转换三个方面,“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重点关注知识见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笔者依据课标命题建议,对15道语言运用试题进行分类评析发现,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语言运用试题在“三类情境设置”上各有侧重,落实“典型任务”的程度各有不同,据此或可对未来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一、基于具体语境,考查学生特定关键能力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1道语言运用试题均依托具体语段,考查压缩语段、表达连贯等考试大纲规定的测试内容,在情境设置与测试能力指向上表现出一致的风格。
压缩语段指根据要求对相关语言材料进行筛选、整合,考查学生准确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2019年全国三套新课标试卷各有1道试题对此进行了考查。考查学生表达连贯能力的试题要求根据语境为语句排序,或补写相关词句,使语意连贯,合乎逻辑。2019年全国新课标3套试卷各设2题,江苏卷、浙江卷各设1题。这些试题虽没有刻意追求课标提出的“三类情境”,但均以特定文本材料作为试题的“具体情境”,考查学生加工信息、简明连贯表达等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信息超载已经成为现代人无法回避的处境,快速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优秀人才的必备素养、核心竞争力。这样的社会需求实际上成为这类试题的隐性“情境”,“真实、富有意义”的试题情境也在这种意义上成为可能。如全国新课标卷Ⅱ第21题。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域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答案】
关键信息: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此题要求考生提炼出一则真实新闻的关键信息,并简洁流畅地加以表达。新闻报道增强了试题情境的现实色彩,提炼新闻核心信息并简要转述内容,则是处于信息洪流中的现代人每天都要完成的真实语文实践活动。这类试题传递出清晰的导向:语文教师应重视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组织学生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典型任务”,课标指出要“减少针对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的简单、碎片化的试题数量,应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据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思考这类试题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江苏卷第2题为例。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