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近年来在心理健康咨询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在制定团体目标、多种角色转化、弥补团体心理咨询的局限性以及咨询效果的评估和巩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值得广大辅导员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团体心理咨询 优势
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状态可以为其奋斗之旅保驾护航。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咨询起步较晚,受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心理咨询师较为缺乏;再加上随着学业、就业、考研等压力的增加,学生中心理咨询的对象范围逐步扩大。面对这种情况,团体心理咨询以其影响广泛、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等优势成为高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征,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般而言,团体心理咨询方式是由1-2名指导者主持,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有的发展课题或相似的心理障碍。团体心理咨询成功有四个要素: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二是要有称职的领导者,有爱心、责任感和领导能力;三是团体成员积极参与投入;四是要有适当的团体活动,生动有趣使人乐于参加。四个要素中,核心问题是要有称职的领导者。高校辅导员其工作的本质特征是为学生服务,包括学生思想导向、规范管理、班级建设、活动开展等诸多方面。可以说,辅导员的工作在纵向上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横向上与学生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因此,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辅导员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有针对性的制定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
任何一个团体心理咨询都必须有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团体目标是团体行为的指引,为团体指出了共同努力的方向,清楚的目标可以帮助成员了解他们聚在一起做什么。高校辅导员从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融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对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心理情况、家庭背景等方面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和掌握。因此,高校辅导员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分析总结,发现部分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人深层次问题。继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使其具体、明确、可行、切合实际,同时可评估,真正做到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整体上把握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利于多种团体心理咨询领导者的角色转换
在团体心理咨询中领导者扮演着多种角色,如领导、专家、成员、朋友、老师、医生、桥梁等。因此,领导者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角色的功能与技巧,在充满信任,理解,真诚的团体气氛下鼓励成员主动探索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与行为,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将领悟化为行动。事实上,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就是一个不同角色的转换过程。在日常管理中,辅导员是领导,是桥梁;在思想引导中,辅导员是专家,是老师;在实践活动中,辅导员是成员,是指挥。因此在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辅导员的身份有利于其在担任团体领导者的同时扮演专家的角色,而且也是成员的角色;扮演“局外人”的角色,同时也是“局内人”的角色;既是团体中的中心人物,也是以团体成员为中心。
三、辅导员担任领导者可以弥补一些团体心理咨询的局限性
团体心理咨询优于个别咨询的地方,但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及局限性,团体心理咨询也不例外。例如,在团体情境中,由于不可能以某一个人为中心,因此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容易暴露。这时辅导员作为领导者就需要根据以往的了解,有针对性的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照顾每一个成员的同时,充分发掘个人的深层次问题。再如,在团体情境中,有的成员可能会受到伤害,或者某个成员的隐私在事后会无意中泄露,给当事人带来不便。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开展团体心理咨询之前对成员进行有效的甄选。通过对本人、同学、家长等多方面的了解,结合甄选成员常用的具体方法,最终确定团体心理咨询的成员。这样,既可以让不适合团体心理咨询的同学得到保护,同时保证了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
四、辅导员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有利于咨询效果的评估和巩固
团体心理咨询评估的目的在于有效监控咨询方案的执行状况,辨明问题和及时修正;检验咨询目标达成状况;改进今后同类咨询方案的设计、训练策略以及了解和改进领导技能,提升专业水平。如果是外聘团体心理咨询的领导者,由于不能继续和团体成员有更多的了解和追踪,因此会产生咨询效果反复等问题。而辅导员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则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关于心理咨询的长效机制,不仅仅是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也可在日常管理中潜移默化的发现问题,追踪评估,巩固效果,将心理咨询贯穿在学生的各个时段、各个方面,既可集中,又可分散。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进而解决学生的思想和道德问题,全面提高人才素质。”
当然,团体心理咨询对领导者的要求较高,不称职的领导者带领团队会给成员带来负面的影响。2005年10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版)》,这对于应对急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规范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心理咨询师严重短缺的社会需求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更应该顺其社会发展形势,取得国家规定的心理咨询资质后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龚咏梅.团体心理咨询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黑河学刊,2010,(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团体心理咨询 优势
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状态可以为其奋斗之旅保驾护航。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咨询起步较晚,受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心理咨询师较为缺乏;再加上随着学业、就业、考研等压力的增加,学生中心理咨询的对象范围逐步扩大。面对这种情况,团体心理咨询以其影响广泛、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等优势成为高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征,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般而言,团体心理咨询方式是由1-2名指导者主持,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有的发展课题或相似的心理障碍。团体心理咨询成功有四个要素: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二是要有称职的领导者,有爱心、责任感和领导能力;三是团体成员积极参与投入;四是要有适当的团体活动,生动有趣使人乐于参加。四个要素中,核心问题是要有称职的领导者。高校辅导员其工作的本质特征是为学生服务,包括学生思想导向、规范管理、班级建设、活动开展等诸多方面。可以说,辅导员的工作在纵向上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横向上与学生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因此,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辅导员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有针对性的制定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
任何一个团体心理咨询都必须有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团体目标是团体行为的指引,为团体指出了共同努力的方向,清楚的目标可以帮助成员了解他们聚在一起做什么。高校辅导员从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融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对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心理情况、家庭背景等方面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和掌握。因此,高校辅导员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分析总结,发现部分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人深层次问题。继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使其具体、明确、可行、切合实际,同时可评估,真正做到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整体上把握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利于多种团体心理咨询领导者的角色转换
在团体心理咨询中领导者扮演着多种角色,如领导、专家、成员、朋友、老师、医生、桥梁等。因此,领导者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角色的功能与技巧,在充满信任,理解,真诚的团体气氛下鼓励成员主动探索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与行为,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将领悟化为行动。事实上,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就是一个不同角色的转换过程。在日常管理中,辅导员是领导,是桥梁;在思想引导中,辅导员是专家,是老师;在实践活动中,辅导员是成员,是指挥。因此在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辅导员的身份有利于其在担任团体领导者的同时扮演专家的角色,而且也是成员的角色;扮演“局外人”的角色,同时也是“局内人”的角色;既是团体中的中心人物,也是以团体成员为中心。
三、辅导员担任领导者可以弥补一些团体心理咨询的局限性
团体心理咨询优于个别咨询的地方,但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及局限性,团体心理咨询也不例外。例如,在团体情境中,由于不可能以某一个人为中心,因此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容易暴露。这时辅导员作为领导者就需要根据以往的了解,有针对性的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照顾每一个成员的同时,充分发掘个人的深层次问题。再如,在团体情境中,有的成员可能会受到伤害,或者某个成员的隐私在事后会无意中泄露,给当事人带来不便。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开展团体心理咨询之前对成员进行有效的甄选。通过对本人、同学、家长等多方面的了解,结合甄选成员常用的具体方法,最终确定团体心理咨询的成员。这样,既可以让不适合团体心理咨询的同学得到保护,同时保证了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
四、辅导员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有利于咨询效果的评估和巩固
团体心理咨询评估的目的在于有效监控咨询方案的执行状况,辨明问题和及时修正;检验咨询目标达成状况;改进今后同类咨询方案的设计、训练策略以及了解和改进领导技能,提升专业水平。如果是外聘团体心理咨询的领导者,由于不能继续和团体成员有更多的了解和追踪,因此会产生咨询效果反复等问题。而辅导员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则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关于心理咨询的长效机制,不仅仅是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也可在日常管理中潜移默化的发现问题,追踪评估,巩固效果,将心理咨询贯穿在学生的各个时段、各个方面,既可集中,又可分散。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进而解决学生的思想和道德问题,全面提高人才素质。”
当然,团体心理咨询对领导者的要求较高,不称职的领导者带领团队会给成员带来负面的影响。2005年10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版)》,这对于应对急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规范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心理咨询师严重短缺的社会需求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更应该顺其社会发展形势,取得国家规定的心理咨询资质后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龚咏梅.团体心理咨询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黑河学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