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战略性决策。素质教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学校体育中如何把素质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以及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重要的地位,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可见,实施素质教育已被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体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以前的老观念,跳出以前的老思路。素质教育是通过规范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所以体育教学也应该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二、体育素质教育的作用
以往只要一提到教育质量,人们只会想到以升学率,或者是主要学科教学成绩及所配备的师资力量来衡量教育质量的好坏,却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但事实上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也应该是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好与坏的一个衡量标准。
首先,通过体育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多方面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其次,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素质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使学生懂得健身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个性、行为、情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精神、热爱集体、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品质。这些都是学生适合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素质,与学校教育要实现的目标要完全一致。
三、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
1、首选是观念的更新。中学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为了获得健康体质还是为了获得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必要的手段,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其次是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强调体育在学校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位置,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要改革中学体育竞赛的制度,增强小型多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趣味比赛,智力与体力结合的比赛等。
2、学校领导要提高对体育素质教育的认识。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要提高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重大意义的认识。对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体育场地器材与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把学校体育纳入到学校工作中。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3、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素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师索质是学校实施素质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素养。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应经常有意识地在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等各方面加发提升和改善,让体育教师得到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武装。广大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术,既有自己所擅长的运动专项,又能做到熟练地指导学生进行其它运动项目的练习。体育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力、示范动作的质量和美感等自身素质、教学素养,保持强健的体格和外在的形体美。同时,积极探索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善于总结。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4、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既要按统一的场地器材配备来规范建设,又要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园,开发一些趣味性强与锻炼身体实效大、形式多样的体育场地与器材。
5、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兴趣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发自人内心深处的需要,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前提。中学体育工作者只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需要人手,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才能逐渐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使同学们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养成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才能使同学们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学有所得,受益终身,从而实现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学思想,真正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
6、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巩固学生的基础体育能力,增加对运动技能与运动知识的传授,重视对体育骨干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课外体育活动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形成良好的自我锻炼的习惯,扩大体育课的效果。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种体育竞赛,让学生有多方面表现自己才华的平台,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贵仁.试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8(3).
[2]管小法.《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六要素》,中国学校体育。2000,5.
[关键词]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重要的地位,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可见,实施素质教育已被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体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以前的老观念,跳出以前的老思路。素质教育是通过规范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所以体育教学也应该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二、体育素质教育的作用
以往只要一提到教育质量,人们只会想到以升学率,或者是主要学科教学成绩及所配备的师资力量来衡量教育质量的好坏,却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但事实上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也应该是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好与坏的一个衡量标准。
首先,通过体育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多方面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其次,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素质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使学生懂得健身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个性、行为、情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精神、热爱集体、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品质。这些都是学生适合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素质,与学校教育要实现的目标要完全一致。
三、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
1、首选是观念的更新。中学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为了获得健康体质还是为了获得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必要的手段,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其次是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强调体育在学校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位置,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要改革中学体育竞赛的制度,增强小型多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趣味比赛,智力与体力结合的比赛等。
2、学校领导要提高对体育素质教育的认识。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要提高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重大意义的认识。对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体育场地器材与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把学校体育纳入到学校工作中。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3、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素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师索质是学校实施素质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素养。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应经常有意识地在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等各方面加发提升和改善,让体育教师得到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武装。广大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术,既有自己所擅长的运动专项,又能做到熟练地指导学生进行其它运动项目的练习。体育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力、示范动作的质量和美感等自身素质、教学素养,保持强健的体格和外在的形体美。同时,积极探索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善于总结。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4、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既要按统一的场地器材配备来规范建设,又要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园,开发一些趣味性强与锻炼身体实效大、形式多样的体育场地与器材。
5、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兴趣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发自人内心深处的需要,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前提。中学体育工作者只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需要人手,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才能逐渐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使同学们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养成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才能使同学们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学有所得,受益终身,从而实现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学思想,真正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
6、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巩固学生的基础体育能力,增加对运动技能与运动知识的传授,重视对体育骨干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课外体育活动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形成良好的自我锻炼的习惯,扩大体育课的效果。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种体育竞赛,让学生有多方面表现自己才华的平台,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贵仁.试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8(3).
[2]管小法.《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六要素》,中国学校体育。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