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部门:“家里”是未成年人上网最主要的场所
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中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0个省份对9~16岁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教师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家里”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场所,占调查总数的71.9%。
报告显示,在网吧上网的比例由2006年的23.79%下降到今年的12.6%;平时主要在学校上网的由2006年的20.09%下降到今年的9.2%;平时上网选择去公共场所(如图书馆)的人比较少,约为3.1%。
另外,独生子女中选择在家里上网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选择在家里上网的接近八成,非独生子女选择在家里上网的比例相对较小,占总数的54.8%。非独生子女选择在网吧上网比例为24.2%,接近独生子女8.2%比例的三倍,在学校上网的比例为14.2%,也接近于独生子女7.8%比例的两倍。从城、乡未成年人对上网地点的选择来看,尽管他们都将家里作为上网的首选地点,但城市未成年人75.5%的比例明显高于39.7%的乡镇未成年人。乡镇未成年人选择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达到34.5%,和在家里上网的比例大体相当,而城市未成年人只有10.3%将网吧当作主要的上网场所。
(中青网2008年10月15日)
天津:九成中小学生“为自己而活”
天津市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等多家机构对本市2万名学生进行了有关成长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不会交往的孩子,在小学1~3年级占10%~30%,4~6年级占50%~80%,有一半孩子认为自己有沟通障碍。很多孩子反映,自己说出的一些话其实并无恶意,但对方会感到不高兴,甚至发生争执,因此他们就不愿意和对方接触、沟通了。再过一段时间,就变得不爱交往了。
调查显示,小学和中学中分别有98%和90%的孩子认为是“为自己而活”。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愈发强烈,不仅事必躬亲,还总觉得为孩子考虑得不够周到。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认为自己也应该为这个家庭和周围的人付出。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为他人考虑,只为自己着想。
(北方网2008年11月4日)
上海:孩子“快乐分”刚“及格”
一份对上海万名儿童快乐指数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儿童“快乐分”人均值为3.35,刚过及格线。
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段镇对长宁、普陀等十个区县的18所中小学的万余人进行了调查,“快乐分”采取5分制,其中3分为快乐及格线。调查让孩子自己为快乐感受打“快乐分”。快乐生活分为学习生活、活动生活、集体生活、家庭生活四个板块。结果显示,全市少年儿童“快乐分”处于“有快乐但还不多”的程度,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快乐指数越来越低。
调查显示,“课业负担重”和“考试成绩差”为学习生活快乐失分的主要原因。其中,“课业负担过重”占38.2%,“考试成绩差”占29.5%。在快乐指数总值中,学习生活快乐指数分值最低,拖了整个快乐指数的后腿,这特别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新闻午报》2008年10月16日)
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中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0个省份对9~16岁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教师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家里”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场所,占调查总数的71.9%。
报告显示,在网吧上网的比例由2006年的23.79%下降到今年的12.6%;平时主要在学校上网的由2006年的20.09%下降到今年的9.2%;平时上网选择去公共场所(如图书馆)的人比较少,约为3.1%。
另外,独生子女中选择在家里上网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选择在家里上网的接近八成,非独生子女选择在家里上网的比例相对较小,占总数的54.8%。非独生子女选择在网吧上网比例为24.2%,接近独生子女8.2%比例的三倍,在学校上网的比例为14.2%,也接近于独生子女7.8%比例的两倍。从城、乡未成年人对上网地点的选择来看,尽管他们都将家里作为上网的首选地点,但城市未成年人75.5%的比例明显高于39.7%的乡镇未成年人。乡镇未成年人选择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达到34.5%,和在家里上网的比例大体相当,而城市未成年人只有10.3%将网吧当作主要的上网场所。
(中青网2008年10月15日)
天津:九成中小学生“为自己而活”
天津市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等多家机构对本市2万名学生进行了有关成长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不会交往的孩子,在小学1~3年级占10%~30%,4~6年级占50%~80%,有一半孩子认为自己有沟通障碍。很多孩子反映,自己说出的一些话其实并无恶意,但对方会感到不高兴,甚至发生争执,因此他们就不愿意和对方接触、沟通了。再过一段时间,就变得不爱交往了。
调查显示,小学和中学中分别有98%和90%的孩子认为是“为自己而活”。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愈发强烈,不仅事必躬亲,还总觉得为孩子考虑得不够周到。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认为自己也应该为这个家庭和周围的人付出。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为他人考虑,只为自己着想。
(北方网2008年11月4日)
上海:孩子“快乐分”刚“及格”
一份对上海万名儿童快乐指数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儿童“快乐分”人均值为3.35,刚过及格线。
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段镇对长宁、普陀等十个区县的18所中小学的万余人进行了调查,“快乐分”采取5分制,其中3分为快乐及格线。调查让孩子自己为快乐感受打“快乐分”。快乐生活分为学习生活、活动生活、集体生活、家庭生活四个板块。结果显示,全市少年儿童“快乐分”处于“有快乐但还不多”的程度,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快乐指数越来越低。
调查显示,“课业负担重”和“考试成绩差”为学习生活快乐失分的主要原因。其中,“课业负担过重”占38.2%,“考试成绩差”占29.5%。在快乐指数总值中,学习生活快乐指数分值最低,拖了整个快乐指数的后腿,这特别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新闻午报》2008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