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存异中求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学校教科室确定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决定。于是,同课异构便应运而生。同课异构的组织形式分四步走——选定课题,进行三次备课以及初步反思阶段(包括教师初案准备、备课组集体备课、执教者完成实际的教学设计),正式登台执教,进行教学后反思。
  
  案例描述
  语文学科组针对教师反映的新课程中语文课怎么上的问题,安排了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的研课活动。为了搞好这一专题活动,教研组里进行了研讨活动,并制定方案,集中进行说课、议课,集中了老师们的意见,形成了三个典型的课例,相关教师分别上台执教:
  第一个以传统经验型的教师为代表,鉴于文章生字新词较多,在疏通文意上“精耕细作”——正音正字、积累词语、一词多义、难句突破;然后再以两个问题(一是作者如何来描写圆明园的景观的?二是作者在写圆明园的毁灭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为引导,学习作者抓住景物前后对比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个以青年教师为代表,认为应从学生的感官入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准备了大量的有关圆明园的图片资料,令人目不暇接。
  第三个以探究型教师为代表,鉴于课文的特点,主张以自读自悟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用“读懂文意——读出感悟——读出自己(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为线索进行教学。
  【片段一】
  教师出示字词,让学生认读理解。
  (1)记清字形:置、统、略;区分“损”和“捐”、“销”和“锁”、“侵”和“浸”、“菜”和“莱”。
  (2)理解词语的意思:西洋 先秦 瑰宝 估计 宏伟 销毁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奇珍异宝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蓬莱瑶台。
  (3)理解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环绕 宏伟 估量 奉命 任意 珍贵。
  反义词:损失 破坏 销毁 精华。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懂。注意同桌互相认读生字新词,读通句子,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学生高声朗读)
  (读后CAI再次显示出重点字、词、句,供学生解答、释疑,以扫除理解障碍)
  师:老师请4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4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学生朗读、点评)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好,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文主要写了圆明园的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片段二】
  师:听了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课文哪一句话归纳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什么叫“瑰宝”、“精华”?(多媒体显示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象)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和图片,请说说圆明园昔日有着怎样的辉煌。
  师:是啊。圆明园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能创造出这一世界园林的奇迹,真是了不起。但是,大家知道吗?圆明园又是怎样遭到毁灭的呢?
  (出示140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的那段屈辱历史的影视资料)
  师:课前布置大家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和它毁灭的原因,查到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小组讨论,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生1:圆明园是多么伟大的建筑呀,却毁在一旦,令人痛心呀!
  生2:圆明园的毁灭是由于英法联军烧杀抢掠所致。
  师:是啊,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却不能停止。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片段三】
  师: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板书“?”)你对作者这一部分的议论有意见吗?同学们,听我说,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胁迫清朝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待会儿交流。愿意对自己说的对自己说,愿意对别人说的对别人说。
  (教师巡回)
  师:看了课文的插图,那样好的皇家园林变成残垣断壁,你难道不想说什么吗?
  (学生自由写作,教师来回指导)
  生: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一种伤害,更是一种深刻的教训。帝国主义,罢手吧,这是世界每个渴望和平、渴望平等之人的呼唤。我最想对自己说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朋友们,站起来吧,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起来吧!(掌声)
  师:代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小小年纪,说出了所有中国人想说的话。
  生:我恨,他们凭什么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我恨,当时的清朝政府为什么那么无能。团结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告诉那些狂妄自大的人们:今天的中国很强大,明天的中国更强大,让帝国主义在我们面前发抖吧!(掌声)
  (每一个发言的孩子都充满激情)
  ……
  
  案例分析
  进行教学实践后,三种课例在效果达成度方面区分明显。
  第一个课例被字词句纠缠的时间过长,在对文章的脉络梳理完后,学生没时间深入文本,没有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二个课例在情境导入方面让学生听音乐、看录像,花时过多,进课违背迟了;学生虽然能结合圆明园的毁灭来增强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但紧扣文本不够,显然违背了语文课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的原则。这种迁移拓展的开放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第三个课例,整个课堂基本上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读中理解文意、体验感悟、学习写作,体现了较浓的语文味。这节课从课案设计到课堂实际操作皆体现了语文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无疑,这样的课是扎实有效的。
  
  案例反思
  一、同课异构,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载体
  要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教法,仅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往往力所不及。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艺锤炼也有借鉴意义。教师的“自主”,是指教师要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进行反思,做到自我要求——自我计划——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调控——自我批评——自我提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课异构”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实验室,靠的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每位教师都成为教研的主体。在上述案例中,三位教师同教《圆明园的毁灭》,虽然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预案都融入了集体的智慧,但由于教师的个体差异,使他们的教学存在明显的差异,诸如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实施的教学策略不同、选用资源的不同等。前两位教师虽然在本次课堂教学中不成功,但通过这次教研活动,他们明显地都认识到了自己过分追求个性化的课堂,因而存在的弊端不少。而又因为有了群体的评课议课,引发了集体智慧的碰撞,教师们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一次次的“脱胎换骨”。这让全体教师都得到提高。
  二、同课异构,是新课程必不可少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的教研大致经过定课题、研究教材、分析学情、选用资源、撰写教案以及上课、听课、评课、比较、反思等几个具体的环节。这样设置有几个优点:第一,课题相同,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呈现方式;第二,内容相同,可以尝试对教材做不同的剪裁组合顺序;第三,学生不同,可以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上述案例中,三位执教老师和大家一起共同研课。通过课后评价,大家向三位老师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同课异构架起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联系的桥梁,它使教师们经常将实践行为与理论联系起来思考,实践了新理念,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从而反过来指导实践,形成了教师自身的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
  三、同课异构,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互补共振的作用
  “同课异构”实现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了和谐共振。实践证明,通过听课,能促成不同教学风格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取长补短,达到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研目的。不仅如此,还可以在课余通过网络、通讯等方式,实现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信息互通范围,充分发挥“合力效应”。任何人的知识结构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弥补缺陷的途径之一,就是与人进行知识的交流与互补。比如在上述案例中,执教的第一位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程序,教法呆板,生成甚少;第二位教师采用拓展教学法,拓展过宽过泛,只有展示没有思考。两位老师都暴露出对文本把握不够准确的问题,说明还须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通过课后交流,在同伴的互助和专家的引领下,两位教师都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疏漏。这样,有效地促成了教师之间的专业知识互补。教师专业成长最快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寻找最近发展区的资源,尤其是与专家、优秀教师合作备课、听课、评课,专家的一个提示、几点建议,都会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以至教学品质和境界尽快提高,真正起到“催熟剂”的作用。
  
  “同课异构”的开展和推进,必将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的实践智慧。
其他文献
如何构建核心概念是近年来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要知道一系列的科学事实,更重要的是要围绕核心概念构建知识体系和模型,并广泛运用科学概念解释自然现象”[1]。而围绕着核心概念设计和实施教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澄清所学生物学事实、一般概念与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能在新情境中实现对概念的迁移应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形成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为此,《
2013年1月8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了“教育政策研究成果交流暨国家教育政策重大选题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国家督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于安教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袁本涛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岳昌君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这个重点难点的方法,关键在于培养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那么,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从哪里来呢?在笔者看来,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二是来自学生对写作技能的掌握,三是来自学生写出好文章后的荣誉感成就感。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兴趣;鼓励;技巧;荣誉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小学
郑书廷  女,1945年10月生,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宋夏庄人,初中学历。1963—1972年于宋夏庄小学任教,1972—2000年于小章村任教。1986年以前为小学民办教师,1986年转为国办教师。1993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2000年退休。  历史的拥有不应仅局限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伟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故事。追忆往事,那些不经意间走过的漫漫长路或许会成为后人永远珍藏的精神
1    是的,阮锦姬就是我。我就是关林生所说的那个臭名昭著的阮锦姬。四年前的一个早晨,他把我从梦乡中揪出来,有些落寞地说:今天我生日。  我揉了揉眼睛,望着被窗帘挡在外面的阳光说生日快乐。他却突然抱起我,像在黑夜里害怕独自行走的小孩,情急之下,抱住了妈妈的腿。在26岁生日的早晨,他突然失去了一贯的坚毅与落拓。  我摸了摸他坚硬的脑袋,飞快地盘算,怎样让这个早晨与众不同。  我去了厨房,要知道,我
2018年12月2日晚,湖南省沅江市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以下简称“少年”)因对母亲的管教积怨已久,在被母亲责打之后,愤而将其砍死。由于少年未满14周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故不能对其进行刑事处罚。警方遂将少年从派出所释放,要求监护人对其进行看护。面对“你把你妈杀了,你认为错了没有”的疑问,少年答曰:“错了,但是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当进一步被追问“以后怎么办”时,少年反问道:“学校不
一、寻“香”质疑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非常喜欢——?(桂花)  2、知道他为什么喜欢桂花吗?请再读读第一自然段,准备用这样的句式告诉我们。  出示:作者喜欢桂花,不是因为______,也不是因为______,而是因为______。  3、桂花就是桂花,怎么又叫桂花雨了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出示: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谁来读这一
作者之父因弹劾贤忠党遭构陷而死于狱中,后魏案发,青年黄宗羲草拟奏疏,请诛杀魏党。朝廷令刑部审讯。黄宗羲以铁椎击奸党,拔一人胡须,回乡焚以祭父,后又捶毙虐杀其父之狱卒并阉党。冤隋大白之日,偕同被难者子弟于诏狱门设祭,痛哭不已,观者莫不为之动容,明思宗感其忠孝未责其擅杀之罪。  黄宗羲自述曾被称为“游侠”,其实堪称热血壮士。清兵渡江,黄宗羲集合里中子弟组织“世忠营”,奔走钱塘江南北,九死一生,坚持武装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常常外出听公开课,然而一些名家或者名师空降而至,滔滔不绝,听课者往往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不免有人唏嘘:名师不过尔尔。笔者纳闷:作为名师,解读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自然不会欠缺,怎么换个班级上课就这般不堪呢?个中原因很难详说。但有一点感受特别强烈——公开课和家常课最大的不同其实在学生。老师在自己班上课,熟悉每一位学生,而在公开课这种场合,他却要在几分钟之内迅速地跟原本陌生的学生磨合
从1906年到2019年,语文教材的内部组元名称大致经历了“单元—专题—任务群”的变化。随着统编高中教材今年秋季在六省市的启用,“学习任务群”在成为语文学科流行语的同时,也给课程实施者带来了理解上的困惑:似乎这是一个与历史无关的全新架构,是对“单元”“专题”的舍弃。实际上,名称的变化只是反映了教材结构的更新与发展,一个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教材组元方式的形态从线性到块状再到茎状,从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