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自信,战神被自杀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n31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42年,蒙古军入侵四川,宋理宗紧急任命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全权主持四川防务工作。
  大敌当前,宋理宗如此信任余玠,是有理由的。余玠是穷苦人家出身,从小就没法子拼爹,只能走读书这条路子。16岁那年的一天,余玠上街买茶,与卖茶老人发生口角,进而发生肢体冲突。血气方刚的余玠将老人推倒,不料老人倒地身亡。一下子,青年学生余玠成了通缉犯。书没得念了,余玠一口气逃到湖北,隐居在偏僻的农村。30岁时,余玠投奔淮东制置使赵葵,投笔从戎,开始了他漫长的军旅生涯。
  当时,南宋最大的敌人是蒙古。有事没事,蒙古军队总要到大宋的边境搞抢劫,弄得皇帝很头疼。而余玠恰恰是蒙古人的克星。自从他坐上军事领导的位置后,几次与蒙古军队较量,都大获全胜。因为战绩辉煌,所以在蒙古军队再次来四川抢劫时,宋理宗第一個想到的人便是余玠。
  临危受命,分明是皇帝对自己的特别信任,余玠感激涕零,向皇帝表示:“愿假十年,手掣全蜀之地,还之朝廷。”余玢没有吹牛。入川后,他一方面广纳贤才,另一方面修筑工事,恢复经济,安抚民心,统率十万军民到合州修筑钓鱼山城;又在三江沿岸山险处筑十余座城池,形成坚固的山城防御体系。
  进入四川的第一年,余玠便与蒙古军队PK了36次,取得全胜纪录。1252年十月,不甘心失败的蒙古军队卷土重来,余玠调集四川的精锐部队,与蒙古人展开会战,这次,蒙古人的泡影依然破灭,不仅没抢到任何财物,还损失了不少弟兄,大败而回。就在这一年,战功赫赫的余玠被提拔为兵部尚书,仍驻军四川。
  如果继续这么干下去,余玠当年的誓言很快就会实现。然而,就在关键时刻,余玢的顶头上司宋理宗掉链子了,因为宋理宗是个没自信的CEO。
  宋理宗为什么没自信呢?这与他的出身不无关系。宋理宗原名赵与莒,他的身份证上写的是:皇帝宋宁宗的远房堂侄。这就很要命了,也让人很奇怪,不是前皇帝的嫡系,又是怎么坐上大宋CEO的宝座的呢?原来,宋宁宗没有儿子,要继承天下,只能在宗室中找一个,找来找去,找到了宋太祖第四子的十世孙赵竑,立为太子。
  但当时的权臣史弥远不喜欢赵竑,他心仪的是赵与莒。在史弥远的运作下,赵与莒被立为沂王。在史弥远看来,赵竑的才干远在赵与莒之上,将来对自己干政没有好处。而且,赵嬷也不待见史弥远,总是叫嚷着将来登位后要干掉他,这让史弥远很是焦虑。为了除掉赵竑这颗定时炸弹,在宋宁宗驾崩的关键时刻,史弥远联合杨皇后假传圣旨,将不知就里的赵与莒扶上了皇位。
  赵与莒本来就不指望当这个CEO,如今被人强行推上了这个位置,只得赶鸭子上架。但他的内心是无比惶恐的,假如哪天自己的故事被其他权臣复制,那自己不就成了第二个赵竑吗?所以,宋理宗日夜思考的不是如何赶走蒙古人,而是假想着有哪些人要夺他的位子。
  恰在这时,余玠的声望如日中天,以左丞相谢方叔为代表的一群小人在宋理宗的耳边开始黑余玢。“陛下,余玠现在手握大权,您要提防他啊!”“陛下,余玠不尊重您,要不您试试,突然把他召回京城,他肯定不愿意回来。”
  本来,余玠与谢方叔没有过节,但余玠得罪了一个叫姚世安的小人。在治理四川时的一次反腐行动中,余玠处理了姚世安,而姚世安与谢方叔的侄子是铁哥们儿,于是,姚世安用巨款搞定了这个高干子弟,做通了谢方叔的工作,谢方叔利用职权,唆使一批早就对余玠眼红的官员,死整余玠。
  宋理宗的自信由当初的动摇到逐渐消亡。他渐渐相信了,余玠对自己是有威胁的,而且是巨大的威胁。眼下,试一试最重要。于是,宋理宗发出金牌令,让余玠火速进京。
  16天后,朝廷收到了从四川送来的急报:余玠病重。宋理宗一看,不相信,认为余玠是在装病。自信心彻底丧失的宋理宗又签署了一道命令:让余晦接替余玠担任四川主帅。
  余晦做官口碑很差,既没能力,人又歹毒。宋理宗做出这个人事任免的决定后,就连一直攻击余玠的一个小人都看不下去了,劝道:“余晦这个人不合适,轻佻浮薄,不堪重任,他去四川,别说川人瞧不起他,就连蒙古人也会嘲笑咱们大宋没人!”宋理宗不听:“我做了决定,不允许反对!”
  这个消息压垮了余玠,在各种压力之下,余玠服毒自杀。一代战神,没有死于敌人的箭矢,却亡于愚蠢的皇帝之手。余玠死后的蝴蝶效应马上显现:四川战局发生逆转,宋军防线日渐恶化,宋军将士深感寒心,士气低落,四川人民又饱受蒙古人的侵略之苦。
其他文献
1870年,曾國藩长子曾纪泽由荫生补户部员外郎,时年32岁。后因父亲去世,守制在家,于曾国藩陵前结庐而居,苦读《圣经》,由此而精通英文,为后来出国维护国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8年,曾纪泽奉朝廷之命,到英、法两国担任公使。初到欧洲,曾纪泽以诗明志,对英国人的傲慢之举予以严厉的反击,彰显了一个泱泱大国义正词严、凛然不可欺的一面,赢得西方外交界的尊重和朝野的好评。  两年后,曾纪泽又被紧急调任为
1947年夏季,“二十四孝”突然又在中国流行起来。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之誉的天蟾舞台在8月初开始预告新戏,请大家关注《二十四孝》的演期。位于上海的毅成出版社則编印了一本《二十四孝暨女子二十四孝图传汇编》,在传统“二十四孝”的基础上增加了24则女孝子的故事。该书刊印目的相当正能量,就是希望对世道人心有所裨益,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变了味。  1947年,抗战期间的汉奸嫌疑人黄鹤亭自辩时说:“我事母至孝,
古代中国素有认义子、义弟的习惯,搞社团、混江湖的老大们更是对这一套耳熟能详。风靡于两广的天地会中,收养异姓更成了一种约定成俗的风气。太平天国起自收养过继十分流行、天地会堂口遍布的两广,自然也是如此。  不过,这些义子、义弟并不都是同一种情形。杨秀清父母双亡,直系亲属只有一个叔叔,但叫“杨某清”的却多达十几位。据记载,这些人的确姓杨,但和杨秀清没有血缘关系,杨秀清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壮大嫡系势力。像
盘点《西游记》里的妖精,背景有深有浅,他们占山為王创办企业,公司也有大有小。最大的那家公司,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一  这家公司位于狮驼岭,主营人肉生意,仅办公场所就占了800里地,员工共计四万七八千,称得上是家大公司了。  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是青狮、白象、大鹏三驾马车,个个不同凡响,以大王青狮为例,他“神通广大,本事高强,一口曾吞了十万天兵”,可见其厉害程度。除了三个合
17世纪,有首歌在法国教会中流传,歌词是这样的:“雅克兄弟,雅克兄弟,你在睡吗?你在睡吗?去敲响晨祷的钟,去敲响晨祷的钟,叮叮当!叮叮当!”这首催促修士起床做早课的《雅克兄弟》,旋律源于10世纪罗马天主教宗教音乐。不过彼时,它已经走下神坛,成为戏谑的起床歌,随后又迅速走红,不仅是法国家喻户晓的童谣,更在欧洲大陆广为流传。  它一度有好几个名字,在英国叫《约翰兄弟》,在德国又改作《马丁兄弟》。每一个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很多国际友人前去助美国一臂之力。其中也有一些人是为了捞取好处,比如法国军官托马斯·康韦。康韦到达美国后,自恃是美国大陆军中最有经验的外国军官,要求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封他为少将。华盛顿看不惯康韦傲慢自负的态度,拒绝了。这惹恼了康韦,康韦决定伺机报复,把华盛顿搞下去。  经过观察,康韦发现大陆军军需长米福林是个可以利用的对象:此时的米福林正在和华盛顿闹矛盾,对华盛顿一肚子意见。康韦
米芾有几大怪癖,洁癖,石痴,拜石为兄;再就是坑蒙拐骗,喜欢顺人家东西,比如字画、古玩、好石头等,甚至为了一幅字帖要与船同归于尽。  这还不算什么,借人古画临拓,完了造一张假的归还,真品自己留下……米芾这一类的事更是层出不穷,所以米府金石字画藏品甚丰。但他还是在画家王诜手里吃了次苦头——有一次,王诜借了米芾收藏的王羲之书法卷,归还时竞剪下一段自己留存了。  王诜也是个借物不还的惯犯。他和苏轼是好朋友
郭嘉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可以说是算无遗策,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他弃袁绍而投曹操后,为曹操陈述“十胜十败”;劝曹操东征吕布、刘备;准确预见孙策之死;献计曹操伪征刘表,使袁绍二子发生内讧,平定冀州;建议曹操以轻兵击乌桓,果然,乌桓仓促应战,蹋顿阵亡,袁尚败走辽东。因此,曹操极力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还在赤壁之战战败后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然而郭嘉真的有这么牛?  郭嘉确实是非常出色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汉高祖坚定的崇拜者。他隔三岔五就跟群臣说:“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朕最服的就是汉高祖高超的用人本事!  汉高祖用人确实有本事:他老婆吕雉差点儿遭到仇家雍齿的毒手,自己更是被项羽的大将季布追得入地无门;待到汉高祖君临天下,他却先给雍齿封了侯,又给季布封了官——整我整得越惨,越说明这是好员工,当然得重用!  唐太宗不仅佩服,更把对汉高祖的学习成果运
八达岭长城:虽然杂草丛生,但是游客可以随意攀登,关键是不要门票!  清末北京天安门:当时的人们估计怎么也想不到,如此冷清的天安门前有一天会车水马龙。泰山顶的南天门:此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喊着“泰山欢迎你”!  济南大明湖:旁边那座房子莫非就是大明湖畔夏雨荷的家?  西安大雁塔:唐高宗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而建,据说杜甫与岑参、高适等人均在此留诗。  四川的乐山大佛:大佛脸上的油彩掉了不少,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