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学毕业的第三个年头去浙江大学参加浙江省高考政治备考会,主讲名师潘人发的名字第一次刻印在我的记忆中,但不管是从地域上还是从地位上来讲,我们都相距遥远,没有任何交集。10多年过去了,循环的教育教学、简单的生活和看不到前途的写作让我慢慢放弃了曾经梦想的诗和远方。
2015年的一天,我在本校的校园网站偶然看见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一个文件,经特级教师自主申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选后,授权部分特级教师组建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这些特级教师将从全省各市教研员推荐的和个人自荐的老师中筛选不多于10个老师作为工作室成员,自荐的老师必须获得市级或市级以上的综合荣誉。一眼看去,我就从特级教师工作室负责人的名单中找到了潘人发的大名,沉睡多年的梦想猛然醒来,再一看报名注意事项,才发现离截止时间只剩下一天了。“我职称是中级,所在学校也是一个县级二流中学,又不是名师。在衢州市,比我优秀的政治老师比比皆是,一个市基本上也就只有一个名额,而市教研员又没有推荐我,我能有机会吗?”我一度犹豫过,但梦想的力量还是让我快马加鞭地完成各项申请材料,并在网络上成功提交。
晚上7点钟,潘老师给我发来一段信息,“段老师,晚上好!我看到你的报名了。有个问题,我想问一下,你好像没有获得你们当地教育局的推荐,那么,你报名时你们学校是什么态度?有一点需要参加工作室的老师作好准备,工作室会有不少研修任务,要求非常高,有点辛苦!”我明白潘老师已经委婉地拒绝我了,但我还是如实回答了自己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和人生职业规划,并传给他一些自己曲折发展的详细材料,希望打动他的心。晚上9点时,潘老师这样回复我,“不要灰心,我曾经也有你一样的经历,機遇会偏爱有心人!段老师,你的材料我已看过,我已同意你加入我的工作室,目前工作正处于省里审核阶段。希望你与工作室的其他同仁都能积极进取,以后有好的发展!此事需要省里最后核准,目前省里文件还没有下发。”这一个晚上我彻夜难眠,既兴奋又紧张。
省名师工作室的第一次线下研修活动放在潘老师所在学校松阳二中,主题是当时最流行的“微课的制作与教学”。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这些名词刚刚传入我国不久,我也是从网上知道这个名字,对其内容一概不知。工作室突然要求我们主攻微课,我是惊喜交加。惊的是这么先进的教学方式早已被潘老师掌握,喜的是能跟从潘老师共同研究与开发微课。潘老师让嘉兴的两个工作室成员先给我们播放她们制作的微课,然后用PPT一一讲解微课是如何制作的,最后总结微课制作的经验、教训与技巧。我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在大家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这个热闹的活动从清早持续到深夜。第二天,潘老师开始手把手地教我们制作微课,如何挑选一张图片,如何编辑一段材料,如何设置一个动画……我看见了一个小孩刚学走路时歪曲的脚印,也看见了这个小孩行进中前方的长路,更看到了他成长中飘逸潇洒的身影,那就是我心中的诗和远方。
我开始认真反思传统教学,努力学习相关微课理论,加强微课的制作、打磨与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潘老师的指点和工作室成员的帮助,我不断总结与反思,在2015年和2016年取得不错的成绩。面对这些成功,就在我飘飘然的时候,潘老师说我在微课方面开始入门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我静下心来,认真研究,踏实工作,想在微课教学方面更进一步。
因为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很多教育难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教育的有效性时时困惑着我,用怎样的方式对学生最能潜移默化和教育无痕,我喜欢采用创新的手段解决一些教育难题,微课就是我的一个有力武器。借助微课,教育活动焕发生机,教育效果立竿见影。
“如果能够在这条教育新道上坚持不懈,前途必将无量。”潘老师的这句话我一直深记心间,也正是这句话让我真真切切地抓住了诗和远方!
2015年的一天,我在本校的校园网站偶然看见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一个文件,经特级教师自主申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选后,授权部分特级教师组建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这些特级教师将从全省各市教研员推荐的和个人自荐的老师中筛选不多于10个老师作为工作室成员,自荐的老师必须获得市级或市级以上的综合荣誉。一眼看去,我就从特级教师工作室负责人的名单中找到了潘人发的大名,沉睡多年的梦想猛然醒来,再一看报名注意事项,才发现离截止时间只剩下一天了。“我职称是中级,所在学校也是一个县级二流中学,又不是名师。在衢州市,比我优秀的政治老师比比皆是,一个市基本上也就只有一个名额,而市教研员又没有推荐我,我能有机会吗?”我一度犹豫过,但梦想的力量还是让我快马加鞭地完成各项申请材料,并在网络上成功提交。
晚上7点钟,潘老师给我发来一段信息,“段老师,晚上好!我看到你的报名了。有个问题,我想问一下,你好像没有获得你们当地教育局的推荐,那么,你报名时你们学校是什么态度?有一点需要参加工作室的老师作好准备,工作室会有不少研修任务,要求非常高,有点辛苦!”我明白潘老师已经委婉地拒绝我了,但我还是如实回答了自己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和人生职业规划,并传给他一些自己曲折发展的详细材料,希望打动他的心。晚上9点时,潘老师这样回复我,“不要灰心,我曾经也有你一样的经历,機遇会偏爱有心人!段老师,你的材料我已看过,我已同意你加入我的工作室,目前工作正处于省里审核阶段。希望你与工作室的其他同仁都能积极进取,以后有好的发展!此事需要省里最后核准,目前省里文件还没有下发。”这一个晚上我彻夜难眠,既兴奋又紧张。
省名师工作室的第一次线下研修活动放在潘老师所在学校松阳二中,主题是当时最流行的“微课的制作与教学”。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这些名词刚刚传入我国不久,我也是从网上知道这个名字,对其内容一概不知。工作室突然要求我们主攻微课,我是惊喜交加。惊的是这么先进的教学方式早已被潘老师掌握,喜的是能跟从潘老师共同研究与开发微课。潘老师让嘉兴的两个工作室成员先给我们播放她们制作的微课,然后用PPT一一讲解微课是如何制作的,最后总结微课制作的经验、教训与技巧。我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在大家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这个热闹的活动从清早持续到深夜。第二天,潘老师开始手把手地教我们制作微课,如何挑选一张图片,如何编辑一段材料,如何设置一个动画……我看见了一个小孩刚学走路时歪曲的脚印,也看见了这个小孩行进中前方的长路,更看到了他成长中飘逸潇洒的身影,那就是我心中的诗和远方。
我开始认真反思传统教学,努力学习相关微课理论,加强微课的制作、打磨与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潘老师的指点和工作室成员的帮助,我不断总结与反思,在2015年和2016年取得不错的成绩。面对这些成功,就在我飘飘然的时候,潘老师说我在微课方面开始入门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我静下心来,认真研究,踏实工作,想在微课教学方面更进一步。
因为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很多教育难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教育的有效性时时困惑着我,用怎样的方式对学生最能潜移默化和教育无痕,我喜欢采用创新的手段解决一些教育难题,微课就是我的一个有力武器。借助微课,教育活动焕发生机,教育效果立竿见影。
“如果能够在这条教育新道上坚持不懈,前途必将无量。”潘老师的这句话我一直深记心间,也正是这句话让我真真切切地抓住了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