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的教育需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它是我们每位一线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情感教育,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真正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感教育 新课程
研究和经验都表明,一个人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中,反应敏捷;而情绪郁闷时,则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水平无疑能促进师生积极的投入教与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能培养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其重要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课程的加深,其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越来越强,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就越来越低,甚至放弃数学。尤其是到了高中,许多学生花了功夫却没有多大的效果,逐渐丧失信心。于是在一个班上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呈现了两极分化的状况。基于这种现象我一直在探索解决的办法。通过几年的摸索、尝试,终于从情感的角度人手,找到了一些方法,对于解决中差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每位教师都是从学生成长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作为学生喜欢一门学科首先从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开始。学生接触新的学科其实都有兴趣,只是时间长了,学习难度大了,我们当老师的没有好好引导,学生才对此失去兴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较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换言之,如果数学教师本身就不热爱数学,又没有严谨的教学态度,那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要让“爱”做主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名言说得多么透彻: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说明情感和爱在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学生也会获多获少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从而实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教与学的“双赢”。
三、适时渗入数学史,强化情感教育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而又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然而它又是十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学科。教学中除应注重其严谨性,掌握比较详实的数学史料外,同时还要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将数学史适时溶于教学中,用生动的事例及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譬如,讲授“无理數”时,可用的发现者希伯斯惨遭杀害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又如在讲解等差数列这一章时,便可以将德国大数学家高斯10岁那年如何聪明解答1 2 3 4 …… 100的故事作为教材来介绍,介绍中外历史上大数学家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研究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聚精会神了解这些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被数学家那种大胆探索、不断开拓的精神所感染,被数学家们那种坚持不懈的工作热情所感动,从而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意志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四、通过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加强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充分的认识这种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让学生在融洽,严而有序而又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好知识技能和做人的准则,从而培养孩子对自己及数学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创造性地组织课时教学内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以情景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故事情景、生活情景、形象动态情景、质疑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等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促进情感的发展。在这么多情景中,联系生活情景渗透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又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正如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说的一样: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说,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使以后的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程的标准,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21世纪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杨学枝,张玉峰,杨世明,谈谈数学教学的情感目标和素质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1999,(02).
[2]杨桂琴,《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术》,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P55.
[3]丁兆稳,情商培养与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月刊,2001,(11).
[4]李小平,情感性素质的构成与功能初探[J]教育探索,2001,(09).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感教育 新课程
研究和经验都表明,一个人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中,反应敏捷;而情绪郁闷时,则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水平无疑能促进师生积极的投入教与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能培养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其重要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课程的加深,其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越来越强,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就越来越低,甚至放弃数学。尤其是到了高中,许多学生花了功夫却没有多大的效果,逐渐丧失信心。于是在一个班上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呈现了两极分化的状况。基于这种现象我一直在探索解决的办法。通过几年的摸索、尝试,终于从情感的角度人手,找到了一些方法,对于解决中差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每位教师都是从学生成长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作为学生喜欢一门学科首先从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开始。学生接触新的学科其实都有兴趣,只是时间长了,学习难度大了,我们当老师的没有好好引导,学生才对此失去兴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较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换言之,如果数学教师本身就不热爱数学,又没有严谨的教学态度,那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要让“爱”做主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名言说得多么透彻: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说明情感和爱在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学生也会获多获少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从而实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教与学的“双赢”。
三、适时渗入数学史,强化情感教育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而又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然而它又是十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学科。教学中除应注重其严谨性,掌握比较详实的数学史料外,同时还要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将数学史适时溶于教学中,用生动的事例及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譬如,讲授“无理數”时,可用的发现者希伯斯惨遭杀害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又如在讲解等差数列这一章时,便可以将德国大数学家高斯10岁那年如何聪明解答1 2 3 4 …… 100的故事作为教材来介绍,介绍中外历史上大数学家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研究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聚精会神了解这些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被数学家那种大胆探索、不断开拓的精神所感染,被数学家们那种坚持不懈的工作热情所感动,从而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意志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四、通过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加强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充分的认识这种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让学生在融洽,严而有序而又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好知识技能和做人的准则,从而培养孩子对自己及数学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创造性地组织课时教学内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以情景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故事情景、生活情景、形象动态情景、质疑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等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促进情感的发展。在这么多情景中,联系生活情景渗透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又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正如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说的一样: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说,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使以后的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程的标准,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21世纪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杨学枝,张玉峰,杨世明,谈谈数学教学的情感目标和素质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1999,(02).
[2]杨桂琴,《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术》,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P55.
[3]丁兆稳,情商培养与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月刊,2001,(11).
[4]李小平,情感性素质的构成与功能初探[J]教育探索,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