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一门和学生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和探索,掌握物理知识的内涵与本质。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路径,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能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学习动力能够直接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所以作为物理教师一定要针对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初中物理相对来说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不少学生都表示物理非常难学,所以对物理学科也缺乏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或者是结合教学内容来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都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激活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整体的课堂氛围比较枯燥和乏味,导致学生的情绪比较压抑,学生不够放松,会严重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而引入情境教学法,通过各种渠道来创设情境,能够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图文并茂,让学生身临其境,物理知识也不再以单调的文字传输给学生,物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路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学贵有疑,学习伴随着疑问的产生而进行,学生只有产生疑惑才能拥有持续不断的探究动力,从而深入把握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1]。教师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
比如在学习汽化相关的知识时,对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师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探究,比如呈现晒衣服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冬天衣服干得很慢,而夏天的衣服干得很快?晒衣服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衣服展开来晒?通过这些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创设问题情境,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可贵,教师要多引导和启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疑惑,并寻找问题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让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加强物理实验的开展,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众所周知,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只注重书面的实验成绩,而进行大量的实验刷题工作缺乏实际操作,大大限制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与教学的出发点相违背,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教师应积极落实每一个实验,要做到“不放过,必严谨”,积极将教材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偏理论,也不偏实践,做到二者的均衡处理。初中课程较为轻松,因此教师更不可只重成绩而忽略实践,在课堂上开展一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对学生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勾起学生们学习的欲望,落实物理实验的过程极大地助力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2]。
例如,在初中物理人教版《光现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物理实验进行相应的情境创设。如在光的色散学习中教师可拿出物理仪器三棱镜进行实验,在课堂中教师以阳光经过三棱镜的散射后所呈现出来的彩色光进行展示来向学生证明光的色散,以实际实验操作强化学生的理解,在光反射的教学中教师可用镜子做实验进行教学,通过反射从不同方向而来的阳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光反射的过程;在物态变化的学习中教师通过物理小实验的开展创设物理情境,以一杯凉水一杯热水和一杯温水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温度的变化,在气化的学习中,教师可通过物理设备加热水至沸腾,让学生看到水气化现象等。通过实验开展教学使得物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结合,加深了学生的物理学习体会。
(三)将生活化思维注入到物理课堂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因而将生活化思维注入到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毋庸置疑。运动、声音、温度、光等初中的物理知识充斥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将生活化思维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出一个亲切亲近的物理知识环境氛围。通过日常行为活动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以降低物理学科的复杂性。同时物理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融入生活化思维定能助力物理知识学习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生活化思维进行相应物理知识的讲解。分子本来是肉眼不可见的物质,具有抽象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墨汁滴入水中进行教学,运用生活化建模方式,进行分子模型的构建,同时以实物为引将抽象化为具体,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改变水的温度等条件来向学生证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同时也可以花香来证明分子是在运动的,花粉中的分子通过不断运动才促使人们闻到它的香味;在浮力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皮球在水中是浮起来的、木头在水中是浮起来的,但是石头在水中却是处于下沉的状态,通过这样的生活常识,以生活化思维融入教学,为学生们扫清教学盲点,缩短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助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感悟和探究,优化学习过程和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来创设合适的情境,以此来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獻
[1]李开琼“.情景剧引入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79.
[2]李治.论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145.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能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学习动力能够直接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所以作为物理教师一定要针对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初中物理相对来说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不少学生都表示物理非常难学,所以对物理学科也缺乏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或者是结合教学内容来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都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激活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整体的课堂氛围比较枯燥和乏味,导致学生的情绪比较压抑,学生不够放松,会严重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而引入情境教学法,通过各种渠道来创设情境,能够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图文并茂,让学生身临其境,物理知识也不再以单调的文字传输给学生,物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路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学贵有疑,学习伴随着疑问的产生而进行,学生只有产生疑惑才能拥有持续不断的探究动力,从而深入把握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1]。教师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
比如在学习汽化相关的知识时,对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师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探究,比如呈现晒衣服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冬天衣服干得很慢,而夏天的衣服干得很快?晒衣服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衣服展开来晒?通过这些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创设问题情境,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可贵,教师要多引导和启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疑惑,并寻找问题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让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加强物理实验的开展,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众所周知,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只注重书面的实验成绩,而进行大量的实验刷题工作缺乏实际操作,大大限制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与教学的出发点相违背,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教师应积极落实每一个实验,要做到“不放过,必严谨”,积极将教材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偏理论,也不偏实践,做到二者的均衡处理。初中课程较为轻松,因此教师更不可只重成绩而忽略实践,在课堂上开展一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对学生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勾起学生们学习的欲望,落实物理实验的过程极大地助力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2]。
例如,在初中物理人教版《光现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物理实验进行相应的情境创设。如在光的色散学习中教师可拿出物理仪器三棱镜进行实验,在课堂中教师以阳光经过三棱镜的散射后所呈现出来的彩色光进行展示来向学生证明光的色散,以实际实验操作强化学生的理解,在光反射的教学中教师可用镜子做实验进行教学,通过反射从不同方向而来的阳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光反射的过程;在物态变化的学习中教师通过物理小实验的开展创设物理情境,以一杯凉水一杯热水和一杯温水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温度的变化,在气化的学习中,教师可通过物理设备加热水至沸腾,让学生看到水气化现象等。通过实验开展教学使得物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结合,加深了学生的物理学习体会。
(三)将生活化思维注入到物理课堂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因而将生活化思维注入到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毋庸置疑。运动、声音、温度、光等初中的物理知识充斥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将生活化思维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出一个亲切亲近的物理知识环境氛围。通过日常行为活动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以降低物理学科的复杂性。同时物理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融入生活化思维定能助力物理知识学习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生活化思维进行相应物理知识的讲解。分子本来是肉眼不可见的物质,具有抽象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墨汁滴入水中进行教学,运用生活化建模方式,进行分子模型的构建,同时以实物为引将抽象化为具体,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改变水的温度等条件来向学生证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同时也可以花香来证明分子是在运动的,花粉中的分子通过不断运动才促使人们闻到它的香味;在浮力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皮球在水中是浮起来的、木头在水中是浮起来的,但是石头在水中却是处于下沉的状态,通过这样的生活常识,以生活化思维融入教学,为学生们扫清教学盲点,缩短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助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感悟和探究,优化学习过程和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来创设合适的情境,以此来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獻
[1]李开琼“.情景剧引入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79.
[2]李治.论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