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作者对话,走进文言情感世界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dongsh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材从众多古代优秀文言作品中精心选择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作为文言阅读的范本,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民族历史与文化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一、背景及教学重点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游记散文中的杰作,而他的《小石潭记》则更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面对这样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我们在教学时如何让学生领略到小石潭的美景,体会出柳宗元的感情是教学的重点。
  二、主题及把握、处理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刻画出凄清的境界,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小石潭记》的语言细致而生动,简短而有节奏感。所以在教学时从朗读入手,通过反复诵读掌握字词大意,让学生读出景物的幽美,理解蕴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心境。然后在阅读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性问题,以深入理解作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教学过程中抓住“读”“画”(即想象构图)“写”(或“说”)这三个重要环节。具体实施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让学生在赏景品情中“走”进小石潭。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开场白)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此句边说边板书,并提示学生记住这句名言),每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总是寄托着作者深深的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一起来领略小石潭的景,体会柳宗元的情。
  2.读
  (1)精读
  ①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有关作者及文章背景的相关知识相互交流共享,老师最后总结,归纳出重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配以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②听课文配乐朗诵,注意对照课文听准字音(多媒体:诵读课文)。
  ③齐声朗读课文,过程中老师注意学生读错的字,朗读结束后提醒更正。
  ④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明白的字词,分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点,学会归纳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文基础知识。并布置学生将成果于课后归纳到古文笔记本内。
  (2)品读+画
  品读课文,品出景物之美,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一: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小石潭,这小石潭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抛出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可以用语言或用画笔把各自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勾画出来,并相互交流、品评。
  其二:引导学生着重分析两段文字:
  ①找出描写潭水和游鱼的句子,并认真品读。(即“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此句,在脑海中再现画面形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如有绘画才能,则要求把脑海中所想象的画面直接勾画出来。让学生相互交流、品评。
  用一个字概括景物的特点:(清)。
  体会此时作者的心情。
  (相关分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自然而然地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有的鱼儿灵活地窜动,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自然能引申出此时作者的心情:欢悦。)
  ②找出描写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句子,并认真品读(即“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景物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出来:(静)。
  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种凄清幽静。
  体会作者的感受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相关分析: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周围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深受景物的感染而产生悲怆幽凉的意味。因为它的环境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作者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
  其三:在引导学生领略了小石潭的美景,体会了作者游小石潭的复杂心情后,请学生选出课文中自己最欣赏的一段,体会它山情入景,山景及情的写法,然后放声朗读。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中勾勒出小石潭的景象。
  3.写
  走出文本,与作者对话。在以上两个教学环节的铺垫之下,学生对小石潭有了更具体可感的认识。此时用多媒体配放一首贴切于此文情感的丝竹之乐,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文字再次回味小石潭的幽深冷寂,感受柳宗元的孤凄悲凉。然后适时地提出一个问题:当时,如果你就在柳宗元的身边,作为他的朋友,你会怎样劝慰他呢?请大家提笔写下你想对柳宗元说的话。
  四、评析
  此案例的设计还是有些依据传统的文言文教授学习方式的痕迹,比如过程中的第二部分的精读部分,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花些时间给学生交代清楚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相关情况等基本知识,课文重点字词的梳理也是少不了的一个环节。毕竟这些都是文言文课文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要点。
  但从“品读+画”这个部分开始,则可以将教学过程设计得灵活多樣、积极主动一些了。设计时可以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些环节中可以把学生推到课堂的主人的位置上。
  “品读”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作者形象。在阅读中让学生不但能看到作者的外表,看到他紧锁于眉宇间的愁绪,还要能触摸到他的内心,去探寻他内心的惆怅和谪居的孤寂。
  而“画”这一环节则是一个突破口。每一首好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柳宗元的这篇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同样是一幅极美的画。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了“画”这个环节,让学生展开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小石潭。而学生为了要画好小石潭,就必须深入阅读课文,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构思画面。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生主动品味课文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小石潭的情境中。
  最后所有的铺垫汇聚,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把历史与现实、阅读和写作自然地结合起来,一切就会显得那么地
其他文献
在当前,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立人是一切的基础和根本,幼儿园应把礼仪行为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礼仪规范幼儿园教育训练方式一、前言  中国早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人更应肩负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使命,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时期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少年
期刊
安全工作已经逐步成为幼儿园的头等大事,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幼儿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幼儿的自我防护意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弱,因此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就要把幼儿在园的安全作为工作的重点,分析所有危险因素及其产生原因,从问题的根源上寻求解决途径,从幼儿园的管理、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幼儿的安全教育、家园的配合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完善安全工作,为这些稚嫩的花朵撑起一把安
期刊
学慎始习,功在初化,习书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养成良好的习惯。当下,书法学习低龄化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所以学习书法的开头路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选帖从优、临帖从严、姿势从难、纸笔从精。  修习书法选帖临帖纸笔选择一、选帖从优  学习国画离不开素描、写生和临摹古画,学习书法则要临习法帖。因此,对初学者来说,选帖非常重要,范本不仅是书法入门的钥匙,而且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它本身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有可能影响
期刊
情感是学生学习活动深入开展、有效解决难题、克服消极心理的思想保障。初中生学习情感的有效培养,能够对有效教学活动的提升起到“基础性”的保障作用。根据初中生思想情感发展基本规律,就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情感,从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初中数学学习情感策略运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是前进的基石。学习情感的培养,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推进教学进程,提升教学效能的根本条件和思想保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期刊
语文教学实践多年来的积弊导致教师在教学时过分强调其人文性、教育性和工具性,忽略了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培养。“我要学”不仅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更是衡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是否注重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标杆,而培养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思辨能力对促进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思辨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語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极强的人文性、教育性、工具性和趣味性,通过语文教学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语言文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批改作业不能成为老师高高在上对学生的一种单向的评判,而要弯下腰去,让学生直起身来与教师民主、平等的对话。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潜力的挖掘。  小学语文 面批 有效性批改 实施策略  批改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师生心心相映,平等合作的有效载体。然而,传统的批改模式单一,大多采用“全收全改”的方式。大部分老师认
期刊
教材内容:通过本次课程讲授,唤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拥有的使命感,合力塑造学生学业传奇,谱写家校教育传奇。教学目标:(1)明确教育目标:培养怎样的“人才”?(2)统一教育思想:肩负什么使命?(3)规划教育行为:要从哪里抓起?(4)展望教育愿景:谱写何等传奇?教学重点:统一教育思想:肩负什么使命?教学难点:规划教育行为:要从哪里抓起?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讲授疏导法。  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
期刊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和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古代文人因爱竹而种竹、赏竹、咏竹、画竹,以致至“身与竹化”。竹子与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密切相关,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  中国文化古代文人精神生活古代文人缘何钟情于墨竹?竹为吉祥之物。把竹子作为绘画的题材,古已有之,但在艺术家心里,画竹不是为了单纯的悦目欣赏了,更不是为了单纯的模仿,而是要表达一定的寓意。竹为常绿多年生植物,逢春即发,四季常青;其姿态八
期刊
德育教育教师宣誓职业责任感“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师”是我们的身份,更是我们的职业,在“教师”面前冠以“光荣”一词,身份的高贵,职业的崇高不言自明;在“教师”面前加上“人民”一词,工作的性质,服务的对象准确明了。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的肩上扛着民族的希望,我的心中装着祖国的未来,我的手中捧着孩子们的明天。”多么气势的话语,又
期刊
中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甚至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这些原本都只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但久而久之却转化为一种畸形的师生观,即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高高在上的,师生之间成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到今天,虽然师生平等,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已人尽皆知,但是师生矛盾历来是教学中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师生交往理解尊重一、尊重师生交流的三个原则  1.了解。了解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