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熟悉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分层等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模式 多样化 研究
随着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教学模式出现,这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而且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因此,加强对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本人对语文教学中几种常见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仅供参考。
一、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需要
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智力发育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学习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首先,对学习要求进行分层。对处于不同层次的班级,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对同一班级也应按照学生能力的高低提出分层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应掌握到怎样的程度,并努力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对课堂设问进行分层。语文教师要善于设计分层式问题,在抽问时对学生分层对待,如:对基础层学生提出比较基础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对中等学生,应设计一些较为灵活的问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对优等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多角度和多层次进行思考,拓展和拓宽学生思维,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此外,对教学辅导进行分层。对于优等生来说,教师要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和发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对其进行适当点拨,让他们思考与合作讨论;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师要进行细致和耐心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第四,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虽然各个层次学生的作业量大体一致,但是其内容却有所差异,教师可以将作业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基础层学生做一些基础性练习题,中等学生除了需要完成基础性练习题之外,还要配有少量的提高性练习题,而优等生则要在前两者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使三个层次的作业呈现出递增状态,不但要让学生感受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而且要让他们感觉完成作业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对考核检测进行分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同一份检测题中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要求基础层的学生必须完成必做题,而中等生应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争取完成一部分选做题,而优等生应两个部分都完成。只要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题量就可以获得相同的分数,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用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动力
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而这一能力同时也是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基础。通过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并深层次挖掘自己,激活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进步。为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消除他们的被动心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并自觉探究学好语文的方式方法。经过多年实践教育证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就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同时,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良好的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动机是促使学生进行学习的原动力,也是推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促使他们积极探索,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俗话说的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所以即使对待同一篇文章,每个学生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因此,语文教师要避免将课文中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方式强加到学生头脑中,以免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我们要学会在保护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既不能横加干涉,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应该采取交流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与引导。
三、利用合作学习,加强互动交流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意识,这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在实施合作学习时,首先将班内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确定每位小组成员的角色,按照角色进行分工,如设计组织员、汇报员、记录员、计时员等不同角色,使分工清晰明确,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小组内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得到相应的锻炼;其次,根据学习任务要求通过不同角色进行切分,每位学生结合自身特长或兴趣从中选取一项,完成相应任务之后再相互交流或讨论。这种分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扬长避短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互补互助。合作学习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不但欣赏别人的学习方式,欣赏别人的学习成果,也为别人的成功而感到高兴,并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最后,合作学习仍要以个体学习为基础,虽然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以个体为主的学习才是所有教学方式的重要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索;还要选好组织合作学习的适当时机,必须在有合作价值的时候运用这一方式,才能恰到好处;合作学习的内容或课题一定要具有新鲜感和趣味性,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同时,还应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能够有效开拓学生思维,对学生顺利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含义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四、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创造能力
所谓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不但要体现“传其道,解其惑”的教学要求,还要全面贯彻探究性学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提出探究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同时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教学《胡同文化》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三个课题:一是中国民居建筑中蕴含的文化;二是“忍”这个字在当今社会能否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三是简要评价汪曾祺的写作风格。当教师在教学汪曾祺的“京味语言”时,可以适当对比老舍先生的“京味语言”,并出示《骆驼祥子》的段落,让学生在课后加以比较和分析,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为了如此秀丽迷人,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既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程式化、模式化,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钟志宏.典型语文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0)
[2] 张静.论当代语文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历程[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
[3] 李秀菊.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1)
[4] 孙敬森.对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21)
[5] 刘维波.“四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0)
【关键词】语文教学 模式 多样化 研究
随着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教学模式出现,这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而且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因此,加强对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本人对语文教学中几种常见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仅供参考。
一、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需要
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智力发育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学习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首先,对学习要求进行分层。对处于不同层次的班级,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对同一班级也应按照学生能力的高低提出分层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应掌握到怎样的程度,并努力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对课堂设问进行分层。语文教师要善于设计分层式问题,在抽问时对学生分层对待,如:对基础层学生提出比较基础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对中等学生,应设计一些较为灵活的问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对优等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多角度和多层次进行思考,拓展和拓宽学生思维,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此外,对教学辅导进行分层。对于优等生来说,教师要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和发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对其进行适当点拨,让他们思考与合作讨论;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师要进行细致和耐心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第四,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虽然各个层次学生的作业量大体一致,但是其内容却有所差异,教师可以将作业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基础层学生做一些基础性练习题,中等学生除了需要完成基础性练习题之外,还要配有少量的提高性练习题,而优等生则要在前两者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使三个层次的作业呈现出递增状态,不但要让学生感受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而且要让他们感觉完成作业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对考核检测进行分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同一份检测题中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要求基础层的学生必须完成必做题,而中等生应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争取完成一部分选做题,而优等生应两个部分都完成。只要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题量就可以获得相同的分数,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用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动力
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而这一能力同时也是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基础。通过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并深层次挖掘自己,激活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进步。为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消除他们的被动心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并自觉探究学好语文的方式方法。经过多年实践教育证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就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同时,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良好的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动机是促使学生进行学习的原动力,也是推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促使他们积极探索,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俗话说的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所以即使对待同一篇文章,每个学生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因此,语文教师要避免将课文中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方式强加到学生头脑中,以免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我们要学会在保护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既不能横加干涉,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应该采取交流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与引导。
三、利用合作学习,加强互动交流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意识,这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在实施合作学习时,首先将班内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确定每位小组成员的角色,按照角色进行分工,如设计组织员、汇报员、记录员、计时员等不同角色,使分工清晰明确,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小组内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得到相应的锻炼;其次,根据学习任务要求通过不同角色进行切分,每位学生结合自身特长或兴趣从中选取一项,完成相应任务之后再相互交流或讨论。这种分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扬长避短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互补互助。合作学习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不但欣赏别人的学习方式,欣赏别人的学习成果,也为别人的成功而感到高兴,并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最后,合作学习仍要以个体学习为基础,虽然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以个体为主的学习才是所有教学方式的重要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索;还要选好组织合作学习的适当时机,必须在有合作价值的时候运用这一方式,才能恰到好处;合作学习的内容或课题一定要具有新鲜感和趣味性,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同时,还应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能够有效开拓学生思维,对学生顺利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含义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四、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创造能力
所谓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不但要体现“传其道,解其惑”的教学要求,还要全面贯彻探究性学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提出探究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同时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教学《胡同文化》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三个课题:一是中国民居建筑中蕴含的文化;二是“忍”这个字在当今社会能否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三是简要评价汪曾祺的写作风格。当教师在教学汪曾祺的“京味语言”时,可以适当对比老舍先生的“京味语言”,并出示《骆驼祥子》的段落,让学生在课后加以比较和分析,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为了如此秀丽迷人,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既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程式化、模式化,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钟志宏.典型语文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0)
[2] 张静.论当代语文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历程[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
[3] 李秀菊.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1)
[4] 孙敬森.对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21)
[5] 刘维波.“四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