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被阅读”为“自阅读”

来源 :名校·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bnw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是阅读者的一种体验活动、自主行为。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高中生的语文阅读往往处于“被阅读”(被迫阅读,走马观花;或只听讲不阅读)状态,很难谈得上有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更不用说乐读、会读等自主作为。高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变“被阅读”为“自阅读”,走向乐读会读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意趣撩拨,引发求读
  北宋教育家程颐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法国教育家卢梭亦曾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们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有爱学问的兴趣。”在学习新课前,可以用“问”“形”“情”等导入,撩拨学生的意趣,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引发自主阅读。
  例如,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我用“三问”导入。一问“负荆请罪”成语的意思,二问“负荆请罪”是谁向谁请罪,三问为什么要请罪。第一问,有比较多的学生知道;第二问,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第三问知道的、能说清楚的就更少了。多数学生都想弄清楚其中的缘由。
  教师在这种时候,让学生阅读文本,正是学生需求的,还要强迫吗?
  再如,教学《雷雨》一课,教学前播放《雷雨》课文情节之前的影视片段,到课文节选部分戛然停止,学生都很想知道后面的戏。这时告诉学生:要想知道《雷雨》剧情如何发展,请阅读课文。一片嘘唏之后,学生都埋头于文本。
  像这样立足文本,精心设计导入情境,把学生的意趣撩拨到“咽喉”处,使欲说不能,欲罢不休,学生不自主阅读文本,怎么满足欲望释怀呢?
  二、问题启导,引领研读
  鲍波尔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的积极性,启导引领学生研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诗歌的倒数第二节有总结内容、升华感情的作用。我抓住了诗句“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创设问题:诗人此处用“紫色的灵魂“来代指大堰河,大堰河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然后引领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紫色”在诗文中常有的内涵及象征;其次要通读诗作,研读文本,分析大堰河人物形象,探究其形象特征和“紫色”内涵的联系。
  面对这样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沉静研思流于笔端,同学交流、师生对话,擦燃点点、簇簇的智慧火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课堂留白,引导搜读
  在阅读教学中,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搜寻阅读、去思考发现,从而丰富过程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当师生读到第一段“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时,我问:刘和珍为什么爱看鲁迅的文章?学生触不及防蒙住了。我不急不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空去“补白”。提示学生:要从鲁迅文章的特点和刘和珍形象特点去思考。可以从文本、注解搜索、探寻答案,可以联系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和已知的有关鲁迅的事迹去理解领悟。学生经过一番搜寻、思考、讨论后恍然大悟而喜形于色,甚而手舞足蹈。
  再如,教学《荆轲刺秦王》一课后,我说:“荆轲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荆轲的故事我们知晓了,那么其他三个刺客是谁,他们的故事又是怎样的?为什么荆轲刺杀失败却又声名最响呢?”问题提出后,不予告知,留下“空白”,请他们课后自行查阅。学生是好奇心很强的人群。下一节课检查交流时,发现学生把“空白”填补得相当完美,不仅了解了战国四大刺客的事迹,而且对古代“士”这类人有了一定的认识,还进一步理解了荆轲的形象。学生主动阅读填补“空白”的欣喜感是不言而喻的。
  像这样通过课堂的留白,促使学生自主搜集阅读相关材料,体验探寻的乐趣,拓宽视野,拓展思维的深广度,由阅读到悦读。
  四、示范教“学”,引向会读
  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其条件之一就是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只是教“书”(传授书本上的内容)而是教“学”(传授学习思维的方法),因此,教学过程重在学法传授,组织探究交流,为学生自主阅读导路。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一般来说,一个单元一种文学样式,一个单元34篇课文。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文学样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采用探究交流、启迪点拨,或示范一篇课文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阅读文本重点该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再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同类或同单元的其他文本,提高自主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必修2第一单元(写景散文)时,我先组织学生阅读“单元说明”,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感受情感,体会美景,赏析精彩语言(语段)。怎样“感受情感”“体会美景”“赏析精彩语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讲授。然后进入具体的文本阅读,学生就会知道怎样去阅读一篇写景散文,不至于“茫茫然”看一遍课文了事。
  再如,必修4第二单元(宋词)所选词作,大体有两大类——写景抒情、怀古言情。教学时各选择一首进行解读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阅读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其他词作,教师做必要的点拨。像这样教给阅读思维的方法,而不是单纯文本内容的讲解灌输,学生自主阅读同类文本才会有的放矢,知道要重点解决什么,怎样解决,阅读时才会入心入境,进而举一反三,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走向“会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在如何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时,叶圣陶说:“应该把学生当作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循循善诱,布置合适的语文阅读环境,让学生自觉地体会……”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上下功夫,不断探寻有效的策略,还阅读教学于本位,让阅读之花在学生自主中绽放。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打破传统中职有机化学知识的分类模式,根据认知心理学广义知识分类理论将有机化学知识分为陈述性有机化学知识和程序性有机化学知识。根据各类知识自身的特点及对中职生认知心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具有很多优势,能更好的实现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信息技术 陈述性有机化学知识 整合策略  一、运用广义知识分类理论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分析  陈述性知识又称“言语信息”
期刊
【摘 要】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英语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它通过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改变了采用单一方式进行单向传播的传统教法,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 多媒体  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条件,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出发,让广大师生,特别是广大中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英语新课程学习,并且着重强调让他们了解如何开展英语新课程学习。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学生如何利用它更好地开展英语新课程学习,并且树立怎样的英语新课程学习策略。通过英语新课程的学习,使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我发展中体会到幸福和快乐。  【关键词】 培养 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策略 幸福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
期刊
【摘 要】中国学生学英语的最大问题是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间的巨大差异,而中高职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巨大困难。在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插上英语学习的的翅膀,从容应对英语学习,勇攀职业高峰。  【关键词】认知能力 语言接受能力 教师的职责  作为一位从教十年的职业学校的英语老师,在一线的课堂教学中我积累了很多的教学经验和观感,也对中国学生学英语的现状有了一些
期刊
一、反思“情境创设”的误区  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亮点,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或能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可那些情境教学原本应该成为师生共同交流的桥梁,但更多的时候,却被无端地变为制造师生距离的工具。因而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老师在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网络环境、阅读教学等视角入手,通过对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特征的研究,探索网络资源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方法和途径,探讨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指出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正确处理网络环境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网络化 三维教学模式 探究  网络环境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期刊
【摘 要】孩子的天性是阳光的,应该没有忧愁、没有烦恼,快快乐乐地生活和学习。但是,当代的小学生却越来越多的反映出情绪上、心态上的许多问题。他们的心情状况究竟怎样?是哪些主要因素在影响着他们呢?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发现现在的教育环境、学业压力等因素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很大的,这需要引起我们教育界的重视,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合理的应对。  【关键词】小学生 心情 影响因素  一、调查目的  人们常
期刊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媒体表现出强大的活力,它具有新颖性、直观性、交互性、重现性、可控性等技术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物理学科中去,以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为载体达到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以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 整合  目前,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
期刊
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他就会积极地探究所学内容,其学习效果就会大幅度提 高,下面就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谈一些尝试。  一、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
期刊
【摘 要】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当前课堂教学环境中技术的最佳集成者,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技术手段,使多媒体电脑和黑板的功能整合为一体,教师可以收放自如,尽情发挥。通过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中职物理有效地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多种有益的交互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中职物理教学 整合 应用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