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创设情感氛围、活动氛围、探究氛围、体验氛围等方面阐述了构建和谐地理课堂等问题。
关键词:创设氛围;尊重学生
中国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1-040-02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所以说,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身体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感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的相互交往、共同参与下实现的。而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心地善良的人,首要一点就是爱人。”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连接起师生情感的纽带,很好地缩短了与师生横向的心理距离,放下教师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见,是民主,是平等,也是和谐。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我们老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而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更是一种美,一种永恒的美。在课堂上,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氛围充满民主、平等与和谐。
如:学生在学习天体的概念时,我就把宇航员当个例子来列举。上课时,我问学生“宇航员在地球上可以称为天体吗?”学生回答:“不可以!”我又问:“在太空中,宇航员与宇宙飞船失去联系,而以很快的速度绕地球公转,那宇航员可以称为天体吗?”学生笑着回答说:“可以!”,紧接着我又问:“过了一段时间宇航员穿越大气层与大气发生摩擦而成为流星还可以称为天体吗?”学生大笑回答说:“不可以!”通过这样幽默的例子让学生永远记住了天体的概念。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针对本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了,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了,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了,这样的师生和谐的关系,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创设活动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展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职能所决定的。教育是一种生产,是一种创造,是关于“人”的生产,关于“人”的创造。课程标准观认为,课程不再只是由教材这单一因素构成的静态课程,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互相作用形成的动态生长的构建过程。这种过程离开活动是无法实现的。活动是人存在的形式,是学生个性的体现。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学生个性的体现为前提,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因此,把个体的人塑造成负有一定社会义务与责任的社会成员,这也就是人的个性的社会化过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比如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们多半考虑的是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思维的共性,很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出发,这就很难使具有不同语言素质的学生真正得到提高。再如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多习惯于群体活动形式,不了解学生个性完美的发展主要依靠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自身的努力,因此个人的或小组的学习形式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地理课为例,课的起始阶段可用疑问启思、练习启疑等方式激趣,使“课伊始,趣味生”。课的发展阶段可用揭示矛盾、比较对照、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等方式激趣,使“课正行,趣正浓”。课的结束阶段可用质疑问难、讨论延伸等方式激趣,使“课已尽,趣犹存”。
实际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通过看看、听听、想想、讲讲、做做等产生复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用讨论交流、竞赛抢答、画画演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体现,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
三、创设探究的氛围,尊重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要求获得新知识的一种积极心理表现,它对于顺利取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和推动不断学习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做个好“导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辩论、讨论、演讲、角色扮演、学习竞赛等。借助于活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实践,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在教学“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一节做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学习竞赛活动:(内容)李明同学要在暑假从哈尔滨去北京故宫、南京中山陵、杭州西湖、上海、春城昆明、成都青城山、西安兵马俑、泉城济南乘火车旅游,请帮他设计最便捷的铁路旅行路线。(形式)全班分成八个小组讨论旅行路线。每组推荐三人参加表演。角色分工:导游(报行进路线、铁路起始点),司机(掌握方向、符合实际),乘务员(报站名)。准备好的小组先表演,全班同学做裁判。这样一来教室里沸腾了,每个人都投入到赛场上。这次竞赛活动,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教学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突破了,实现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不断探索知识、发展能力。
通过教师的激发,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创设体验的氛围,尊重学生的思维
潜能在体验中发展,智慧在感悟中生成。体验是学生由知识通向智慧的中介和桥梁。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亲身旅历和感悟,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叶圣陶先生说:“体验的方式并非一途。”体验学习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学生的任何一种试图理解所学的努力都可以说是体验。体验活动的方式有模拟体验,实验操作体验,活动中体验,实地观察体验,创高情境教学体验等。如在教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课时,在讲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别时,我就让一个学生扮演太阳,一个学生扮演遥远的恒心,另一个同学扮演地球,扮演地球的同学在绕扮演太阳的同学公转时,自己也在自转,进而得出因为参照物的不同而出现了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别。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通过体验情境、描绘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动中,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受到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通过体验表演,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地理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地理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创设氛围;尊重学生
中国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1-040-02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所以说,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身体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感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的相互交往、共同参与下实现的。而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心地善良的人,首要一点就是爱人。”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连接起师生情感的纽带,很好地缩短了与师生横向的心理距离,放下教师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见,是民主,是平等,也是和谐。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我们老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而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更是一种美,一种永恒的美。在课堂上,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氛围充满民主、平等与和谐。
如:学生在学习天体的概念时,我就把宇航员当个例子来列举。上课时,我问学生“宇航员在地球上可以称为天体吗?”学生回答:“不可以!”我又问:“在太空中,宇航员与宇宙飞船失去联系,而以很快的速度绕地球公转,那宇航员可以称为天体吗?”学生笑着回答说:“可以!”,紧接着我又问:“过了一段时间宇航员穿越大气层与大气发生摩擦而成为流星还可以称为天体吗?”学生大笑回答说:“不可以!”通过这样幽默的例子让学生永远记住了天体的概念。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针对本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了,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了,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了,这样的师生和谐的关系,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创设活动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展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职能所决定的。教育是一种生产,是一种创造,是关于“人”的生产,关于“人”的创造。课程标准观认为,课程不再只是由教材这单一因素构成的静态课程,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互相作用形成的动态生长的构建过程。这种过程离开活动是无法实现的。活动是人存在的形式,是学生个性的体现。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学生个性的体现为前提,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因此,把个体的人塑造成负有一定社会义务与责任的社会成员,这也就是人的个性的社会化过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比如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们多半考虑的是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思维的共性,很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出发,这就很难使具有不同语言素质的学生真正得到提高。再如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多习惯于群体活动形式,不了解学生个性完美的发展主要依靠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自身的努力,因此个人的或小组的学习形式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地理课为例,课的起始阶段可用疑问启思、练习启疑等方式激趣,使“课伊始,趣味生”。课的发展阶段可用揭示矛盾、比较对照、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等方式激趣,使“课正行,趣正浓”。课的结束阶段可用质疑问难、讨论延伸等方式激趣,使“课已尽,趣犹存”。
实际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通过看看、听听、想想、讲讲、做做等产生复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用讨论交流、竞赛抢答、画画演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体现,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
三、创设探究的氛围,尊重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要求获得新知识的一种积极心理表现,它对于顺利取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和推动不断学习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做个好“导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辩论、讨论、演讲、角色扮演、学习竞赛等。借助于活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实践,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在教学“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一节做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学习竞赛活动:(内容)李明同学要在暑假从哈尔滨去北京故宫、南京中山陵、杭州西湖、上海、春城昆明、成都青城山、西安兵马俑、泉城济南乘火车旅游,请帮他设计最便捷的铁路旅行路线。(形式)全班分成八个小组讨论旅行路线。每组推荐三人参加表演。角色分工:导游(报行进路线、铁路起始点),司机(掌握方向、符合实际),乘务员(报站名)。准备好的小组先表演,全班同学做裁判。这样一来教室里沸腾了,每个人都投入到赛场上。这次竞赛活动,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教学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突破了,实现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不断探索知识、发展能力。
通过教师的激发,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创设体验的氛围,尊重学生的思维
潜能在体验中发展,智慧在感悟中生成。体验是学生由知识通向智慧的中介和桥梁。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亲身旅历和感悟,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叶圣陶先生说:“体验的方式并非一途。”体验学习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学生的任何一种试图理解所学的努力都可以说是体验。体验活动的方式有模拟体验,实验操作体验,活动中体验,实地观察体验,创高情境教学体验等。如在教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课时,在讲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别时,我就让一个学生扮演太阳,一个学生扮演遥远的恒心,另一个同学扮演地球,扮演地球的同学在绕扮演太阳的同学公转时,自己也在自转,进而得出因为参照物的不同而出现了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别。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通过体验情境、描绘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动中,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受到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通过体验表演,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地理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地理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