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工作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rej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依托民政行业,以地区经济和职业发展要求为结合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职业性、高技能性人才。在此基础上,学院联合企业的专家、社会工作以及其他行业的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提供实习、实训设备,设立奖学金等。
  此举使得学院由单一办学变为与行业、企业共同办学、培养人才,形成了和谐共进的可喜局面,学院人才培养空间也由课堂延伸到社区、公司、车间。紧密依托区域需求校区、社区联合培养人才
  办学中,学院根据以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文明对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托民政部门,贴近社会工作行业、社区,实现开放式办学,走学院、社区、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培养人才的道路。
  为此,学院紧紧依托民政部门,着力开展社会工作职业性人才培养,这使得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工作职业岗位紧密相连。学院密切联系重庆市民政局、市残联、亚健康康复机构,与重庆富侨保健服务有限公司全方位合作,深化完善“专业教育与康复工作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紧依托殡葬行业协会,与重庆石桥铺、仙居山陵圆殡仪馆等单位合作,建立“专业教育与行业培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区街道共建“社区学院研讨会”,共建社区学院成为学社会工作类专业实行“政校企”相结合办学模式的一种全新尝试。
  学院在做好深入调查研究的同时,还请民政部、重庆市民政局的领导,北京大学社会学专家,社区、福利方面的领导、专业人员、毕业生与校内社会工作教育专家一道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践实训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设计,以指导教学、培训的全过程。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认真学院正秉承“敏学致用、厚德笃行”的校训、“和谐共进、求实创新”的校风,按照“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的工作思路,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分析调研情况,反复研究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岗位及岗位群的人才需求规格、知识、能力结构,努力使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具体的职业岗位结合在一起,为指导学院制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社会工作专业在制订具体的培养模式与方案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征求各方面意见。同时,学院还结合西部、重庆和全国经济及本专业的特点制订了教学改革的目标、方案和措施,概括起来就是:“依托行业、校区(社区)联合、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强化素质、个性培养”,这也是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总体原则。
  此外,学院还结合专业特点,针对毕业生岗位及岗位群的应用,制订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模式与方案,处理好“实际、应用、适应”的关系,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培养社会工作从业者的认知能力、生存能力、技术意识等,使学生在适应社区工作的同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张力。
  
  发展“订单式”培养 与行业、企业共进
  根据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积极发展“订单式”培养。学院共与8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这对于企业来说,培养出的学生,岗位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强,企业运营成本减少。对学校而言,该模式利于专业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就业导向的优势。
  学院时刻关注行业、企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积极与行业、企业和谐共进,主动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并做好企业科技创新、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业务领域拓展、互惠互利等工作。
  学生在企业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将培养技术性、技能性人才落到实处。学院积极重视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组织以及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企业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学院推进”的“政校企联动”的示范院校建设机制;以工学结合为主要途径,创新专业培训与服务行业实践相结合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将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相结合,构建“社会行业企业充分参与”的外部循环和校内“三级联动”的内部循环的“双循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
  同时,学院还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整合校园网络,实现全院在教学、科研、对外技术服务、设备及学生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优质保障。
  
  扩展“2+1”模式 实现与行业、企业互利机制
  近年来,学院积极扩展“2+1”模式,积极在社会工作类专业实施“2+1”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先后与民政、社会工作类的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规定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如此一来,学院与社区、企业、行业之间在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方面进行充分地协调,确保培训更贴近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职业能力,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许多毕业生在其实习的社区、企业成功就业。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学生获得广泛的专业知识、跨专业的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和面向国际的职业资格,成为高级实用型人才。这样的产学合作形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缩短了岗位适应期的效果,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的零对接。
  近年来,通过“2+1”模式的深入实施,学院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相当大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职业能力得以增强,连续几年学生的就业率均在96%以上,学院毕业生因基础扎实、思想素质好、实践技能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此外,学院还建立了民政行业特殊工种职业资格鉴定中心,近年来培训量达8000人次,进一步发挥了自身社会服务功能。
  目前,学院正秉承“敏学致用、厚德笃行”的校训及“和谐共进、求实创新”的校风,按照“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的工作思路,面向社会工作行业、现代服务业、IT产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其他文献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博客同样也不例外。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但也导致博客信息良莠不分,泥沙俱下。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
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提升钢丝绳张力的测量系统。本文介绍了系统软、硬件的功能与设计方法。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了钢丝绳张力的在线测量,提高了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能。
接到母亲电话的时候,我正忙得焦头烂额,她在电话里告诉我外公的忌辰在周末,让我无论如何回趟家。我怔了一下,细密的感伤开始冲撞心脏,记忆的门渐渐开启……印象中,外公不苟言
[摘要]文章以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的建设实践为例,主要介绍了其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的结构与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经验,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品课程 建设 任务驱动  [作者简介]徐巧格(1970- ),女,陕西杨陵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及应用。(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
文章针对普及高等教育地区的教育质量现状,用定性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基于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了若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对后续的课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鉴于同学们在学习该课程上的枯燥性和无助性,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