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制在实践中的不足与改进策略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成绩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兴趣爱好差异、学习能力差异等几方面。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既制约了前者的个性发展,也加重了后者的负担。基于此,学校开展了“基于学生发展的走班制教师资源整合的研究”课题实践。2016年11月,学校在八年级筹备开展数学和英语两大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将八年级学生按照两大学科成绩分为三个层次:A班为基础班,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欠缺,对学习缺乏兴趣;B 班为普通班,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缺少好的学习方法的引领;C班为提高班,学生基础知识牢固,学习主动性和理解能力较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较好。
  分层走班制的优势显而易见:教学目标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基于目标开展的评价和教学能够更贴合学情;课程难度与内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提高了教学效率;随着课程难度和教学方法的调整,相当一部分学生找回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实践探索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剖析并尝试给出一些改进建议。
  有关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分层依据较为片面。单个学科的分层走班,未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主观意愿。学生的学科分层成绩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层方法较为单一,未考虑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也未考虑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部分学生游离在基础班和普通班之间,既觉得自己没有达到更高一层的水平,又认为自己在基础班里什么都会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不足。
  缺少情感交流,归属感有待提高。在行政班级中,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大家合作交流。他们彼此熟悉,催生出良好的生生互动。分层班的同学来自不同的行政班,更喜欢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聚在一起交流。他们彼此陌生,生生互动的情况较少。课堂上以自主做题、教师讲授为主。
  分层教学班级管理机制不健全。因为没有较好的评价反馈,学生出现上课迟到、课堂违纪等问题。扰乱课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教师“压不住场”。在原行政班级中,班规为班级的有序运转提供制度保障。但是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后,教学班的学生来自各行政班级,每个班级的班风不同,对课堂违纪、作业等问题的管理方法和力度不同,学生的整体学习态度、习惯和能力不同,影响教学班级的管理。
  教学管理的改进策略
  多项考虑,综合选班。分层选班要综合考虑成绩、学情、性格特点和师生双方的意愿。学生可以根据对应层级教学班的教师情况和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教学班的教师再根据学生填报的志愿情况、行政班级教师的评价建议进行录取。
  分层授课教师要在专业上不断精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影响教学效果。分层走班教学的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情,充分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设定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通过评价任务驱动教学和检测目标达成度。分层走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在目标和评价的设定上下功夫,教学的操作和实施过程也同样需要精心设计。在提高班,教师完全可以采取生生互动的形式,以大问题统领、实施探究式学习;在基础班,应以复习巩固为主,可以实施一对一竞争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分层走班班级管理。分层教学班级需要设定班规和班干部团队,班規能够规范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也可以在处理违纪时有据可依。班规和班干部团队共同保障着教学班级管理的有序运行。班规的制定和班干部的评选可以设定在分层班建立后的一个月左右,让学生集体制定、投票选举。分层走班的班级还需要建立小组合作制度,小组成员需要精心编排,小组成员要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讲解展示,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此外,分层班级也需要集体活动。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中学)
  责任编辑:王楠
其他文献
“生命活力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满意场”。从课堂教学系统的构成上看,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这个“整体”之中,“教”与“学”这两个子系统能够优化组合,即教师通过“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热烈讨论”“争论和交流”与“体验领悟”,从而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在“和谐”的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成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从而使课堂变得高效。 
时光散落在生命的细节里,漏下一地碎金。作為一名小学教师,梁燕燕的身边每天围绕着一群孩子,日子平淡清喜,一张张童真的笑脸,便是岁月最好的打赏。人们常说,亲子之爱就像风筝的那根线,飞得再远,线牵在父母手中。老师的爱却如无根的白云,飘走了,便不求归期。风来,花开,老师一直站在原地,向着广阔的天空年复一年地用力托举……  “体育老师”别出机杼的语文课  1997年,梁燕燕从师范学校体育专业毕业,进入威海市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也是高等教育的预备阶段。高中时期的学生,自主发展意识逐步增强,思维更加灵活和开放,想象力和好奇心更加突显,独特个性日益彰显,身心的发展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这决定了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机遇期和关键期,但也同样是挑战期。因此,给学生适宜的环境,信任并解放学生,让天性自由绽放,就成了高中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我始终认为教育从未改变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世界,而不是留在今天
家庭作业,英文是homework,字面意思是说,这部分的“功课”要在“家庭”中完成。而这里我有角度不同的另一个建议——以“家庭”为“作业”。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作为学生成长的基础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家不只是完成学校做不完、拿回来继续做作业的地方,家长也不只是学生作业完成过程的监督者、老师的辅助者,“家庭”应该成为一类有机的、重要的学习、研究内容。也就是说,我建议将家庭作为学生作业(学习)
绘本是由图文共同构成的书籍,通常以绘画为主。大部分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仅仅局限于观察图画,专注于“玩书”,如此阅读并未发挥出绘本的全部价值。成人如何有效帮助幼儿读懂绘本?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锦绣幼儿园在阅读绘本的基础上增加了讨论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个看似简单的讨论环节对幼儿成长有哪些意义呢?  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主思考能力。幼儿通过阅读,对绘本中的故事形成了一定的印象,此时展开讨论,幼儿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运算篇章的最后一个内容,对比内地与香港的課程教学可知,两地都十分强调数学学科的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方式处理和算法指导上,两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学生培养目标、学习能力和方法的指导以及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上,两地课堂可以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从而使两地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灵动、充盈。  两地教学之比较  教材选材均强调联系生活。北师大版小
为了做好“幼小衔接”,通过小学的“测试和面试”,家长“拔苗助长”,育儿焦虑严重,学前班“野蛮生长”、小学一年级“超标教学”……“幼小衔接”变成了“小学化”,“学前班”变成了提前入学。教育部最近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设学前班,特别强调“双向衔接”,并为“双向衔接”提供了具体指
“青春期叛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谈到“青春期”,人们脑海中会立刻呈现“叛逆”两个字,“青春期=叛逆”似乎成了一个不证自明的“公式”。青春期就一定会叛逆吗?“青春期=叛逆”这一认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是生理、心理快速成长和变化的时期,是一个生理性的自然成长过程。而“叛逆”是一种主观判断,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价值认定。“青春期”与“叛逆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线教学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师生一起接受了一次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大培训、大练兵,在社交隔离状态下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是大功一件。但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师生重返教室。在线教学的应用,似乎又回到了疫情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着实有些可惜。在线教学当然不是方方面面都优于面对面的教学,或者说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还没有取得关键突破时,还缺乏那种面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发现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源,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出发点。在活动中教师要珍视幼儿提出的问题,加以判断,引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支持其深入探究。  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儿园的花果山”主题活动,在统计“有多少条上山的路”时,第二小组发现了一条只能延伸到半山腰的轮胎路,“半条路是不是路”引发了幼儿的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