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俗为雅,弘扬中华姓氏文化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l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其最早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古老姓氏常与“女”字结合在一起,上古八大姓中姚、姜等流传至今。每一个姓氏都包含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在历史中的发展演变是持续不间断的,它揭示了历史进程中中华姓氏体现的血统文化和生命遗传规律。中华姓氏的地域分布反映了同姓人的生活习惯和他们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异姓,或隔至少三代的同姓,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更是把中华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民间有“千里姻缘一线牵”的说法,天南地北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千里万里,一样可以由婚姻的纽带结合在一起,组成家庭。在历史上,常以男方的姓组成一个宗族,而女方的姓只能称“氏”,在当代,从母姓的情形虽然只占少数,但也屡见不鲜。
  王、李、张是当代中国三个最大的姓。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姓氏,他取得的所有成就业绩都是所属姓氏的骄傲,被称为光宗耀祖。
  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一种大众文化,姓氏文化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每个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联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属的姓氏在社会生活中起更大作用,这一需求也是“姓氏组壶”的灵感之源。要创作这样的题材,一般都会选择在光货上进行陶刻。这组作品的创作参考了成书于宋朝的启蒙读本《百家姓》。其集各地姓氏为四言韵语,通俗易诵,宜于启蒙教育,成人读之也备感亲切。
  此组作品一壶对应一姓,一般每壶六列,每列三字,兼备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格局有方有圆,兼顾整体组合的生动变化。陶刻的手法分阴刻和阳刻两种。阳刻采用“戳砂地”刀法,先用阴刻把字形边缘之处的线条刻出,使字形凸现,再用“戳砂地”的方法把方格(或圆格)内的底子剔除。阳刻虽费工费时,但它却能起到画面整体安排的调节作用,相比较而言,阳刻特别醒目。阴刻即用“双刀”的刀法,先把字形的笔画按书法的要求刻出,再清除笔画中残留的底子。本组作品中每一把壶,都刻有象形古文字,这种字体介于书画之间,字中兼有画意。如“张氏壶”(见图1)中的象形 “张”字,左边为一人形,背上插箭,箭尾露羽,右边有一弓,整体字形为张弓射箭状,生动活泼,显示了古人在字形创造上的丰富想象力。
  “姓氏组壶”刀工精到,笔者创作前广临碑贴,具备了娴熟书写篆、隶、楷、行、草各体的能力,每一字都有或古或今明确的碑帖出处,决不生搬硬造。阴刻的各体书法就如古代的碑刻,字形清晰而有力度,显示了各体书法的精神面貌。
  “姓氏组壶”中的每一款都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姓的优秀代表人物,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了不凡的业绩,现以“李氏壶”和“张氏壶”为例进行阐述。
  如图2所示为“李氏壶”。中华民族的优秀李姓代表有李世民、李时珍等。李世民即唐太宗,为治国贤君,其“贞观之治”作为著名的清平之世,得到史家的赞誉。李时珍为明代著名的医药家,所著《本草纲目》记载了多达1892种各类药物,搜集了11000多味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的单方,对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有多种译本在国外流传,为中外学者所重视。
  “姓氏组壶”宣扬了中华民俗文化,由于应用了陶刻装饰,也因此进入了雅文化的行列。清代的陈曼生以其精湛的陶刻技艺,首创了“文人壶”,把文人情趣注入壶中,“壶随字贵,字依壶传”,备受收藏家、鉴赏家的珍爱。“姓氏组壶”在发扬光大曼生的陶刻艺术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相信广大的紫砂爱好者中不乏此组作品的知音。
其他文献
紫砂壶艺是一门全手工创作的艺术,是通过艺人的双手凭空塑造的一门技艺。它承载了深沉的历史和文化,表露出每一个参与制作艺人的文化素养,它是一种心灵之间彼此交流的艺术表现形式。紫砂壶的造型,尤其是紫砂花货的造型,更加趋于随心随性,不受约束的自然塑造,需要创作者极尽巧思,将抽象或是具象的美感包容在一件小小的紫砂壶之中。  有人说,紫砂光货是传统壶艺的一面旗帜,而花货则因为通常表现出趣味性而是对当下的一种反
期刊
中国人将茶视为“国饮”,而饮茶早已成为一种习俗。品茶鉴水,活火新泉,好茶还需美器相配。在众多的茶器中,紫砂壶在茶具中自成一派。其独特性表现在,其一,因紫砂泥材质具有特有的透气功能,使之泡茶极易吸收和发散茶香,盛茶水不易变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二,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历代紫砂壶的设计也展现了紫砂艺人勇于求变的设计思想。色泽淳朴古雅、形式独具匠心、工藝精美绝伦,不管是素面素心,还是古典雅致、繁复华丽
期刊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崇尚茶道,茶作为国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直至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日,饮茶依然是国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对茶器的研究与创新从未间断过,宜兴紫砂壶便是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紫砂壶已成为集实用、艺术和人文于一体的高雅手工艺品,是当之无愧的茶器首选。  紫砂艺术创作的核心是追求人与壶的共鸣,作为品茗之器具,紫砂壶具有得天独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做工精致,具有不菲的收藏价值。在闲暇之余,使用一款心爱的紫砂壶泡一壶好茶,感受紫砂壶泡茶的独特感,学习茶道的知识,体悟生活、回归生命的最初形态,且让时间暂停在这一刻,是一种极大的放松与享受。  关键词 紫砂;孕育壶;生命  亲近紫砂壶的方法,最好是用它来泡茶,紫砂壶的透气性十分理想,紫砂有气孔,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越久,泡出的茶味道就越好,还能空壶留香。利用闲暇的时光,使用一把
期刊
摘 要 本文设计了关于婚庆瓷质茶具需求的调查问卷,具体包括:外观(造型与装饰)、功能、工艺、售后等方面的内容,用网上参与的方式对广东青年消费者进行调查。设计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消费者对婚庆瓷质茶具外观、功能、工艺上的喜好,通过调查潜在用户的有关生活及行为方式,确定该婚庆瓷质茶具的概念,挖掘信息,最终确立产品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 婚庆瓷质茶具;青年消费者;需求;调查问卷;分析  0 前 言  在中
期刊
中国人的饮茶习俗推动了茶器的发展,而宜兴紫砂壶便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紫砂壶形象万千、变化无穷,在世界工艺品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陶瓷艺术品中的一朵奇葩。它的用料为宜兴丁蜀黄龙山一带的紫砂泥,并且经由全手工制作成型,其可塑性极高、透气性极强,泡茶隔夜不馊,并且越泡越光润醇厚,有诸多好处,是世人公认的极品茶器,数百年来始终深受大众喜爱。  在紫砂壶的发展历史中,各种经典器型层出不穷,不断
期刊
摘 要 雕塑自从融入紫砂艺术以后,它是艺术工作者有意识地把具有约定俗成寓意的形象作为作品的造型,从而表现出紫砂雕塑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紫砂雕塑质朴、安静而从容,它的形体造型在表现壶意的同时,也产生了审美价值与人文艺术价值。  关键词 雕塑;造型;紫砂  雕塑艺术作品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形象屹立于艺术之林。紫砂与雕塑的结合是一种归宿,更是一种默契,柔软、多情的紫砂泥料赋予了雕塑作品独特的气质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在古今茶具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实用价值独特,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殊功能,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极富文化内涵,是一种耐人寻味、惹人宠爱的手工艺术珍品。  关键词 亚明四方壶;设计理念;国粹  由于紫砂泥材质独特,给紫砂壶增添了理想的实用性。紫砂壶大多手工制作,紫砂壶的从业者充分利用了紫砂泥可塑性强的优势,赋予了作品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紫砂壶作为艺术陶瓷的
期刊
鲤鱼跃过龙门就能化身为龙,遨游于天地间。这一传说与宜兴紫砂结合,造就了一把经典壶的造型——“鱼化龙壶”。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内就藏有一把“鱼化龙壶”,作者为清代末年的制壶高手黄玉麟。黄玉麟擅制“鱼化龙”,他与“鱼化龙壶”之间还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1 鱼化龙的传说  传说中,黄河中的鯉鱼只要跳过龙门(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就能化身为龙,凡是跳不过去的,从天上摔下来磕到额头都落个黑疤,所以现在黄河的鲤
期刊
紫砂壶是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传统手工艺,无论其精湛的制作技艺还是丰富的装饰内容,无不体现出这一艺术的独特风格。与此同时,紫砂壶本身又往往成为情感的载体。因此,一件完美的紫砂壶作品,必须能够充分展现出其美学价值的语言和取向,既要满足实用需求,还要陶冶情操、开悟心性,带给人美的感悟和精神上的愉悦。  紫砂泰斗顾景舟曾将紫砂壶艺的境界十分精妙地总结为“形、神、气、态”四字,意即只有形神气态俱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