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的辩护等(3 则)

来源 :浙江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b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力的辩护
  文/邓学平
  2014年8月22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判:指控念斌犯有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证据不足,撤销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死刑判决,念斌被当庭无罪释放。至此,这起历经八次审理、十一次开庭,被告人念斌先后四次被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三次被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死刑,三次被最高人民法院撤销判决,六次被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延长审理期限的案件,在长达8年的拉锯式审理后终于画上了句点。
  结果自然皆大欢喜。念斌重新恢复了人身自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用法槌恢复了正义,而辩护律师们则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司法的信心。虽然过程曲折,但念斌案的两位辩护律师还是在案后及时表达了对法院的感谢,并认为此案的判决离不开推动公正司法的大氛围,甚至寄望念斌案能成为纠正冤假错案的一个标本。
  严格来说,念斌案并不能算作是一个冤案。这是因为,念斌案此前的死刑判决在程序上并未发生终局性效力。既然死刑判决并未生效,案件尚在法定诉讼程序之中,那么冤案之说自然就无法成立了。念斌案的准确概括应当是:法院依据疑罪从无的刑法原则,纠正了过去的错误判决。
  如同辩护律师的案后声明所言,念斌案是一次法治的胜利,是一个由众多的良知和坚持汇成的正义判决。但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是什么让这些力量得以汇聚?为什么在其他的案件中,这些力量无法汇聚?这个问题不回答,那么念斌案的影响将很难走出个案情境,产生普遍性的效果。
  笔者认为有力的辩护是念斌案得以逆转和改判的关键。分析过往那些典型的冤假错案,不难发现,辩护力量的缺位和弱小、辩护意见的不被重视、法律程序的流水线操作,导致法庭在查清事实、审酌定罪等方面的作用被严重虚化和削弱。一旦侦查环节“做成铁案”,最终的有罪判决就很难避免。念斌案曾经上演过多年以来的雷同情节,若不是两位尽职尽责的律师参与,恐怕未必会有如今的结局。念斌案证明,只要有强有力的辩护,只要能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很多冤案、错案原本都可以避免。
  律师特别是刑事辩护律师,长期以来是一个不被司法机关“待见”的群体。那些勇于坚守、善于较真的律师往往被冠以“死磕”的名号,甚至有人疾呼“不能让死磕派砸乱公检法”。然而刑辩律师没有任何公权力,作用只是帮助当事人“自我防卫”,全部的手段就是事实和法律。因此,刑辩律师在法律框架内的“较真”和“死磕”不仅无害,而且十分有益和必要。毕竟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科处刑罚,而在于保障人权、伸张正义。念斌案证明,正义的实现不能靠偏听偏信,控辩双方的平等竞技和对抗更有利于发现和接近真相。
  “垃圾工程”是谁的“杰作”
  文/叶青
  有媒体报道:辽宁正经历6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旱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阜新县2011年至2013年为部分村落打的282口抗旱井,因深度不够、缺乏配套的水泵等成了不出水的“真旱井”。该工程由时任当地发改局副局长李洪志负责,而李洪志已于今年7月17日被检察机关批捕。此外,当地农民还反映:深度要求20米的水井只打10多米,村民要给打井队支付电话费等,刚打好一年多井台已塌了,百多口井打好后基本没用过……
  这个消息包含了太多可解读的内容。这批水利工程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累计投资7500万。这不禁让人疑问:这是否是“跑部钱进”的成果?我当过10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曾多次公开指出,一些地方“跑部钱进”得来的钱就是“唐僧肉”,除了“打发”用掉的钱,剩下有多少用于“工程”那就凭良心了。只要能够过关,该“工程”实际效用究竟有多少很少有人关心。
  至于工程质量方面,百多口井打好后基本没用过,这让人瞠目。这种“垃圾工程”是谁施工的?谁监理的?这也道出集结在公共工程的某些积弊。有人曾总结出层层转包“N宗罪”:一是承揽方(公司)没有建设资质和能力,拿项目是为了“剥一层皮”。二是承揽方靠关系获取工程项目,发觉利润不高或难做,便转包甩给下家。三是经过几次转承包后,施工单位发觉利润薄,便大量雇用无技术、无资质的临时工施工。四是承揽方本身就是官员亲属或生意伙伴,其承揽工程的公司不施工,而是个专业“发包公司”。此事件中,用水泵还得交钱,村民连打井队电话费都要打点,正印证了克扣的“层级化”规律:打井队处于利益链末端,获利不多,于是只能打小算盘,雁过拔毛。
  据了解,抗旱井的牵头单位是当地发改局,而工程竣工后也是由其验收。可如今,对抗旱井的口径、深度及工程质量应执行何种标准,验收时是否达标等问题,参与验收的发改局的农业股和综合股工作人员竟表示“不了解”或“记不清”。这背后的责任漏洞,岂能不查?
  当然,涉事发改局副局长李洪志已被捕。现在尚不清楚是否跟工程腐败有关联,但如今旱灾验出工程问题的所在,在对涉事官员追责时显然不能疏忽这点,而且这也是查系统化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切口。
  看来这批工程是完全废了,但即使这样,也不能白废。这时候,责任制、追责制要起作用,估计又会“网”到不少“大鱼”。就眼下看,很多问题指向当地发改系统的责任失守。就此而言,显然应就其从牵头到验收的全过程展开责任查究,不能让国家项目资金被轻易套取、侵占。
  电视问政的尴尬
  文/ 楠平
  前不久,湖南经视《经视问政》节目曝光了衡阳县西渡木材检查站站长和副站长涉嫌执法犯法,违规经销木材。在节目录制现场,衡阳市市长周海兵当场决定将二人停职,舆论自然又起热议。
  电视问政这事儿,不新鲜,时不时总会有地方上演类似的剧目。地方领导力主创办,相关节目红极一时,往往火药味十足,针对节目曝光的具体民生议题,领导往往当场表态,甚至不惜直接免掉责任人职务。矛盾冲突集中,现场效果好,观众看了解气,一举多得。湖南经视的这期电视问政节目,衡阳市市长也当场决定对执法犯法的两位工作人员先停职,而且会“依法、顶格处理”。
  在一个电视节目现场,市长有没有权力做出这样的处理决定,这是除了为市长点赞的观众之外,另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疑问。表面合乎程序的决定背后,是否有调查、追责走过场的情况。
  电视问政节目所带给社会、民众的冲击,并不仅是这一点点程序上的尴尬。电视问政给人们的观感,源自政府官员与民众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的直接对话,“刺耳的问题、主持人的追问和嘉宾的直谏,官员的紧张尴尬写在脸上,语无伦次会引来嘲笑,回避问题会招致不满,并通过直播被无限放大”,确实刺激。但这种电视问政的光鲜背后,却更多是民众常态参与城市治理、表达权利诉求的机会不足与渠道不畅。
  事实上,这种真刀真枪的对话、责问,原本可以不仅是电视节目里的“秀一场”,正如一位当地人大官员所言,“对政府行政作为,我们有人大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有纪检监察、党委政府的督办系统……但这些监督很容易演化成形式主义”。细想,以电视节目的形式直播出来的问政场面,远不及较真的人大有力量,而且电视节目观众遴选的随机性,本无法与常态民意代表机制相提并论。同样的道理,不少地方热衷于组建公咨委、临时性征集民意听证代表,以期达到尊重民意的社会效果,却无心致力于真正激活制度性民意代表机制。如此,大路不走走小路的选择,才是电视问政最大的尴尬。
其他文献
9月11日上午,浙江省暨杭州市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出席会议并讲话。夏宝龙强调——  关于制度自信  要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  我们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中关
期刊
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于5月3日解放浙江省会杭州。随着解放战争胜利前进的步伐,全省各市、县相继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人民政府。1949年7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  在各地人民政权相继诞生之初,中共中央多次指示,新解放的城市应一律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为人民政府和各界人民群众发生密切联系的机关。遵照中央指示和规定,从1949年8月起,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市和杭县、余姚
期刊
2014年9月11日,浙江省人大工作研究会正式成立。研究会将专门从事人大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作为一个有效平台加强全省各级人大的工作交流。  在成立大会上新当选的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茅临生从法律角度强调了新时期人大工作研究的重要意义,“人大及其常委会既是制定法律法规的主体,也是监督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的主体,在推进依法治国中担负着无可替代的职责。加强人大制度理论和人大工作研究
期刊
2014年,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认真贯彻台州银监分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提升信用品质 服务实体经济”主题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并结合行内“转型升级深化年”要求,扎实推进“支实支农支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探索专营化发展之路  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年中会议上,该行再次确立小微市场定位的战略核心地位。会上指明了全行发展模式的专营化、业务管理的精细化、客户群体的微型化、营销方式的批量化和服务流程的便
期刊
浙江素称“东海鱼仓、中国渔都”。海洋捕捞也是浙江沿海45万渔民、近100万渔业人口赖以生存的“生计产业”。千百年来,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勤劳的渔民撒网,捡拾,挖掘,捕捞。在接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也温柔的对待海洋,“猎杀不绝”,生生不息。  但近20多年来,随着捕捞业持续、快速、无序发展,这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被破坏殆尽。鱼仓竟然闹起鱼荒。如今,东海无鱼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一个日益迫近的严峻的
期刊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我省地方立法将进一步发挥引领推动作用,发出时代强音。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立法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换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改革步伐,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健全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从制定《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到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从制定《浙江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到通过《
期刊
专题询问是近年来各级人大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的积极探索。省人大常委会结合审议决算、审计报告和食品安全议题,多次组织开展专题询问,为探索监督工作有效途径积累了有益经验。  自2011年9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就2010年度财政决算报告首次开展专题询问,这一崭新的监督形式随之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人大监督工作的一大亮点。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专题询问合法合情合民意  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
期刊
《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可谓家喻户晓。人们在为悟空的耿忠和唐僧的迂腐而感叹之时,却忽略了棒打妖精的“程序要件”。从这个意义而言,此经典故事,留给我们不少法律智慧和启发。  悟空三棒下去,都打中了妖精,实现了实体正义。然而从程序正义的角度而言,悟空则没有做到,甚至可以说根本没顾及,这也是他被唐僧“炒鱿鱼”的祸根所在。  读罢《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人们会为悟空忠心耿耿、忠于职守却被固执、迂
期刊
人大工作的本质决定了人大天然地需要听取和吸纳民意。近几年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广开门路,在坚持公民旁听、网络视频直播的同时,通过召开公听会,组织网议、治水面对面等活动,扩大公众参与,回应百姓关切,不断“加码”民意在人大工作中的分量。  2014年6月26日下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基层联系点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会上,宣布了立法基层联系点名单,向各联系点颁发了证书。  “建立立法基层联系点是一件有意
期刊
秉承开门立法的优良传统,省人大常委会拓展民意诉求表达渠道,从立法程序上确保公众对立法工作的深度参与。同时,更加注重立法质量,把每一件法规成为精品,经得起实践检验作为责任、担当和追求。  2013年以来,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开拓创新、探索实践,出台了《关于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省人大代表分专业有重点参与立法工作的若干规定》、《立法基层联系点工作制度》等,进一步完善覆盖立法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