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生态女性主义研究综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s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生态女性主义的引进之前,中国的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往往处于无意识的状态。直到20世纪90年代,生态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被从西方引入到中国以后,中国学界才对生态女性主义有所关注。之后,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也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概念及在西方的发展,并对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详细阐述,最后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近代文学;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一、生态女性主义概述
  生态女性主义,又被称之为生态女权主义。它是一种将女性解放运动与生态运动结合的产物,通过从性别角度为切入点,结合生态问题,提出父权统治与人对自然的统治,都只是在家长制逻辑之上的一种认识,并要求对这种认识提出批判。生态女性主义最早于1974年提出,法国学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在《女性主义·毁灭》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一词,并阐述了“对妇女的压迫与對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关联”这一观念,这也是生态女性主义的开端。其后,生态女性主义中“性别与生态”的关联便被学者们广泛重视,在之后的短短数十年之中,形成了众多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流派。在這一发展过程,生态女性主义逐步建立起了“构建女性文化来解决生态危机”的观点,提倡最终多样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切关联,并通过解构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倡导非等级观念的形成。最终达到两性和平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的。
  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壮大,对当时的西方文学也造成了很大影响。首先,部分生态女性主义者以女性视角和生态原则作为新的文学评价标准,对文本中的女性及自然形象做出了分析和梳理,并对许多文学作品中以“父权制”为基础的二元思维进行了批判,尤其是反对对妇女的压迫和对自然的掠夺。这样的思潮为很多文学作品带来了新的视角和解读,《简·爱》、《呼啸山庄》、《红字》、《虹》、《丧钟为谁鸣》等文学名著都在这一视角下,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同时,生态女性主义发展,也影响了当时一些文学作品的创作,如英国的《玛拉和丹恩》、美国的《常常回家》以及加拿大的《浮现》等作品,都在文章中表达了鲜明了生态女性主义色彩,不仅对充满同情、关怀、爱与互惠的价值观予以了歌颂,也对自然掠夺和性别统治表达了不满。
  二、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中国对生态女性主义的接受,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国外的生态女性主义译作开始进入中国,生态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也由此开始进入中国,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1996年,关春玲写的《西方生态女权主义研究综述》在《国外社会科学》上获得刊登发表,论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流派及各自特点。这也是中国国内最早关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性文章。随后,国内学界纷纷撰文,探讨了妇女与环境的关系,并从多个角度对生态女性主义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仅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判方面就有所成效,如赵媛媛、李健珊的《生态女性主义:地域视角的解读———欧美生态女性主义与亚洲生态女性主义之比较研究》及李慧利《儒学与生态女权主义》等,都具有十分浓重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之后,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具有生态女性主义观的各种文学及学术作品。生态女性主义开始在中国茁壮生长。
  2.1女性与自然密切关系的中国生态女性主义作品
  在表现女性与自然密切关系的文学作品中,迟子建的散文《女人的手》中描述到:“女人大都爱水,米浆、洗衣水的每一次浸泡都使得手获得一次极好的滋润。”这一句充分阐述了女人对水的依赖,亦是对自然的依赖。而作家琦君的作品《水是故乡甜》中描述了一位在乡间自然环境下的孕妇和母牛相互帮扶的景况,充分体现出了女性与自然和谐行处的生态女性主义观念。
  2.2充分关注生态关注的中国生态女性主义作品
  1999 年毕淑敏发表的散文《女人与清水、纸张和垃圾》中就通过对“男女殡葬民俗”的不同,点出了“水是女人天生和谐的盟友,水是女人与自然纯真的纽带”这一生态主题,同时其也在之后将观点更加明晰的曾现在读者眼前,“在生活用水的耗竭上,女人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可见,毕淑敏已经敏锐的认识到了女人与自然密切联系。此外,还有作家朱天文的《世纪末的华丽》描画处理一个就高度生态意思的女性,她的生活处处充满着生态环保主义,衣食住行甚至身体都是生态环保性质的。另外,朱天文的《巫言》也表现了女性情怀下对世间万物的体恤与平等关爱。
  2.3社会生态之上的两性和谐共处
  这一类型的中国生态女性主义作品,主要探讨了两性的和谐共处问题。前期的作品中,两性的对立形象较为明显,典型的有张贤华的《远方》,其讲述了女性环保主义工作者在协调事业与家庭矛盾中的各种痛苦挣扎。在小说中,女性一直借助自然与男权形成对抗,推动整部小说的走线,使生态女性主义的理念得到了发扬。此外,方方的《奔跑的火光》、池莉的《云破处》都是此类作品的典型代表。之后,生态女性主义的理念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逐渐向着两性和谐共处的方向过度,讲求两性和谐共处与两性彼此关爱,唯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生态与两性的大和谐。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如迟子建的《第三地晚餐》,作品中马每文与陈青经理了层层矛盾和冲突之后,最终达到了和解,也建立其了相互扶助,互相关爱的家庭。而池莉的作品《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中,小瓦和豆芽菜也在他们的小豆腐坊中,相互关怀依偎,虽然屋外寒霜飞雪,但是屋内女人和男人却一起过着和谐美妙的生活。
  三、生态女性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在生态女性主义进入中国后,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诸多的影响。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的运用,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众多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能够开始从“自然”与“女性”这两个角度去重新解读文学作品。并通过对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关系的重新审视,将文学作品中一直被作为陪村,也一直被都市所忽略的女性形象得以凸显。使得作品更加富含生态观念和男女平等意识。
  同时,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的运用,还树立起了“生态原则”和“女性美德”的新标准,对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也具有新的意义。使得很多文学作品中所隐藏或被忽视的生态及两性和谐等问题被重新发掘,也使得获得了新的文学意义。
  此外,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的运用,还推动了文学中新的伦理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了以往男权主义下的文学审美观念,也提供了新的文学批评尺度,丰富了文学批评家们工作。也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有价值的新色彩。
  参考文献:
  [1]邹璐. 中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的意识源流探析[J]. 名作欣赏,2014,11:86-90.
  [2]郝岚. 女性主义视角下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2014,02:136-142+168.
  [3]吴琳. 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述评[J]. 世界文学评论,2011,01:293-295.
  [4]曾繁仁.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J]. 艺术百家,2009,05:67-71+132.
其他文献
【摘要】:沦落风尘的秦淮八艳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由于她们的美貌与才华,更与她们斗霜傲雪、不折不挠、生死无贰、尽节竭诚的气节有关,经历明清易代动荡的她们,在家国、情感之中,谱写了自己的壮歌。  【关键词】:气节;爱国情怀;刚烈;奉献  秦淮河源自于今江苏省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入长江,是中国河流中最具脂粉气的一条河,静静流淌着的秦淮水仿佛也有着缠绵的味道。在秦淮河水的哺育之中诞生了一个个有气节的女子
期刊
【摘要】:80年代,一群女性作家异军突起,她们在创作中对于女性的形象心理的刻画独具女性的特色,首先作为女性这个性别本身来描写女性,这个是男性作家无法跨越性别这个隔膜所能做到的,而陈染就是这一群女性作家中独具个性的一位女性作家,她以细腻流暢的笔致表现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困境,并且以个人的微弱的力量企图达到对强大困境的反叛与对抗。  【关键词】:陈染;枷锁;女性;对抗  陈染的小说创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
期刊
【摘要】:本文意图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并结合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尝试探讨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中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幻想破灭的原因。根据拉康的理论,个体的身份形成于镜像阶段,是主体不断通过对他者的形象进行确认,从而形成对自我的认识。  【关键词】:《死者》;拉康镜像理论;主体意识;他者;误认  一.引言  《死者》是《都柏林人》的压卷之作,篇幅也最长,其内涵的复杂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日关系降到冰点以下,日本大有走向军国主义的倾向。为防止日本再一次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有必要看透日本,提前做好战略准备。本文从美国作者露丝本尼迪克的《菊与刀》一束中分析日本人的极端性格。  【关键词】:日本文化;极端性格;菊与刀  自2012年中日钓鱼岛事件争端升级以来,日本一直试图修改和平宪法,再加上最近有相关消息指出日本正考虑引进萨德反导系统部署本土。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让
期刊
【摘要】:宋庠、宋祁、叶清臣、郑戬号称“天圣四友”,仁宗天圣二年同榜进士。“四友”在文学上受到西昆体不同程度的浸染,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被动的“共沉浮”。以庆历元年遭贬为界,“四友”在文学上的交游唱和分为宝元、康定和庆历两个阶段。  【关键词】:天圣四友;交游唱和;庆历  田况《儒林公议》有记:“宋庠、叶清臣、郑戬及庠弟祁同年登第,皆有名称、康定中,庠为参知政事,戬为枢密副使,清臣任三司使,祁为天章
期刊
杜甫一生刳心于儒志,汲汲功名扬才浪漫。 诗人承继儒家学志,以辅佐贤明之君实现尧舜之道为其人生理想,青年时放言壮志登要津,中年之后哀黄鹄何所投,晚年蹉叹生涯相汨没。诗人言志放情于诗,诗歌跟随诗人的命运或张弛有度,或抑郁浪漫。  杜甫,天生的诗人,生于没落的官宦世家,自幼抽象地接受儒家社稷经纶的熏陶。“儒术”影响中国千年社会,儒学之上功名相辅,才子心怀天下、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理应据全,士人为此忙碌于心
期刊
【摘要】:张恨水的小说既有大量中国传统小说的成分,又吸收了许多新鲜元素,从而转化成一种现代化的章回体小说模式。作为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金粉世家》在传统的现代化上表现突出。本文从张恨水的创作与家庭背景以及《金粉世家》中的叙事、人物塑造以及精神内涵入手,探究张恨水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继承与改造。  【关键词】:《金粉世家》;张恨水;传统小说;继承;改造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也被一些人
期刊
【摘要】:李德裕,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一生经历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八朝, “牛李党争”中为“李党”领袖。是晚唐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又遭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会昌年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实现了会昌中兴。而这些显赫的功绩与其在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细读沈复的《浮生六记》和朱文颖的《浮生》,尝试探讨《浮生六记》和《浮生》中共存的东方式的暧昧激情表达方式通过展示暧昧的古典式爱情想象、苏州的阴影姿态而形成的东方玄妙诡异的智慧帶来的人性的压抑和孤独。  【关键词】:《浮生六记》;《浮生》;东方式暧昧激情;压抑;孤独  一、暧昧的古典式爱情想象  沈复笔下描画的妻子芸娘,是他的表姐,大沈复十个月,二人青梅竹马,情深意厚,一对佳人美眷
期刊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上海 201600)  1.1导言  当前住宅金融市场的发展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新阶段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住宅金融体系也在不断的发展,继续研究中国的住宅金融体系的发展对当前经济的稳定平稳发展尤为重要。国际上各国的住宅金融体系的发展也是千差万别,同时又有其共性的地方,恰恰是这种共性和特点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各国住宅金融体系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