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春光 好读书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b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完廖一梅的《恋爱的犀牛》和《琥珀》,一直在念叨,怎么有人能把剧本写得这么好。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琥珀》。
  《恋爱的犀牛》台词惊艳,结局让人忍不住唏嘘,像看见了鲜血淋漓的刀口一样难受。
  可那样的爱情,更像是鸡同鸭讲的自我挣扎和对爱情观的拷问。
  对我来讲,多少会觉得不可理喻。
  用尽全力证明“我爱你” “证明我多爱你,你就會爱我”的思维方式,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下来的传统糟粕,徒增人的可怜和怨怒。
  我有时想不明白,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多人,喜欢徒劳无功。
  《琥珀》更像是爱情的必然。
  多花花公子,就有多纯洁。
  多纯情无辜,就多冷漠理智。
  人心里的坏心思,谁都不会比谁少,看你往哪儿使劲儿。
  所以,我格外珍惜那些坦荡和真实,也格外珍惜那些不造人设的深刻。
  突如其来的爱情,是世界上最纯洁的琥珀。
  把它封在那儿,享受当下之欢。
  爱情是永恒的意外,别贪心。
  这本书好像又为我推开了一扇门,我开始找各种剧本来读。杜拉斯的、万芳的,又在旧书店淘来孟京辉的《先锋先锋戏剧档案》,把压箱底的莎士比亚也翻了出来,连《牡丹亭》和《西厢记》都没放过。
  上一次这么认真,还是看梁思成的《古拙》。之后找出一堆营造法式、建筑史和佛寺宫殿的书,中国的、日本的,最后看到《西方玻璃艺术发展史》的时候,停下来了,因为那本破书,又贵又无聊。
  看书分两种,一是打发时间、浅尝辄止,另一种是感兴趣的书。感兴趣的书要系统看,比如对一个作家感兴趣,就要看他的杂文、散文、小说和别人对他的文学评论,这样能串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偏颇,也少很多一厢情愿的幻想。
  钻研,看似笨拙,其实是捷径。
  光生活是不够的,不然拥有自由和时间,也不知道怎么用。
  编辑/围子
其他文献
[1]  在QQ空间征稿时往往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比如,在2019年末,我就捕获到一枚12年的骨灰级读者,是个活泼开朗、直率爱笑的女孩子。她会跟我分享她所在的城市里走过的每个地方;一起感叹小博的神奇——学生时代的她通过这本杂志,收到了上百封來自全国各地博览读者的来信;在时隔多年后还能在小博上找回写文的乐趣……  她说,小博带给她的美好太多太多,它是很多人的青春,也是她年少时期必不可少的一本伴读杂志
本来对这本书是没什么兴趣的,可当我在“当当网”看到它感人的销量时,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好奇的内心买了下来。书拿到手以后,我惊喜地发现扉页上竟然有大冰的签名。  书中的八个主人公都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个体,可“不凡也正是来自于平凡”——在当时不通公路的西藏墨脱县为了能继续读书,12 岁就去做背夫的朴实弟弟白玛;起早贪黑照顾医院里的老年人却累出了白血病,和男友蠢子惺惺相惜的护士小蓝;因身为军人没能殉国而经常
四川一中学发布禁止发型,头像画风奇特让人忍俊不禁。  这份禁止发型的说明包括“偏头痛型”、“垂帘听政型”、“精神崩溃型”等13种禁止发型,大家看完后不仅佩服绘画之人,更佩服取名之人!  迷惑1:我寻思这些发型这么丑,不禁止也没人用吧?  迷惑2:确实该管。要不然等他们长大了,回想当时的发型会尴尬到死的!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迷惑3:这都是有相当的发量才能支撑起的发型啊!我不配!震惊!某学校竟出现
不知道什么时候,教学楼后面的草地上长出一棵向日葵。  其实,它早就拔地而起,不过却没能引起我们的注意,直到某一天它长出了一个花蕾,表明了自己向日葵的身份。  夏朵朵的座位临窗,她最先发现了向日葵的秘密。  她经常在大课间灌满一瓶水,一个人绕路从教学楼后面走到那棵向日葵面前,给它浇水。  我们都不喜欢夏朵朵,她总是和我们格格不入,不过老师们都喜欢她,因为她是尖子生。  夏朵朵好像也不在乎我们是否喜欢
每次一打开朋友圈,总能看到一些朋友在打卡。  英语学习的,分享每日单词打卡页面;制订计划的,把必做事项洋洋洒洒罗列出来;专注健身的,会把跑步里程以及完成次数都写上。  这些看起来都很好,也不乏坚持者,但更多的是发着发着,突然某一天就再无下文。  朋友云云和我曾经都有“每逢假期定计划”的热血劲。在假期到来前,踌躇满志地把每天的时间都分割好。等到假期真的到来时,又发现除了在床上玩儿手机,似乎没有更心怡
天空湛蓝,草木葱绿。郭宇穿着一身黑进了教室。讲解卷子的老师扫视了他一眼,说:“明天给我换回校服。”他不吭声地把自己塞进拥挤的痤位里,仿佛那话不是说给迟到的他听的。他也不听讲,打开自己买的“五三”埋头做起来,对周围的一切都置若罔闻。1  他生在小地方,心里却装着个巨大的梦——走出去,看看世界。其实这个梦很空泛,但却是支撑他学习的动力。他不爱打游戏,也不去操场上打篮球,日常只有学习和思考两件人生庞大的
升初三的第一个月,我忽然喜欢上了数学。在初一、初二两年里,我的数学几乎没有超过100 分,可初三之后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做完了三本数学综合练习册。在那个月里,我几乎无法控制自己停下笔来,只要看到数学题我就想拿起笔把它做出来,于是算题的速度越来越快,有时刚读完题目,我的脑海里就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从那以后,我的数学成绩一路开挂到中考。  到现在我依然没有弄明白究竟是什么让我发生了改变,我把让我发生这种改
[1]  记不清是哪一年,学校在升旗仪式结束时,通报批评了个总爱逃学去网吧的男生,和橙子同名同姓。  班里有人笑起来,我站在队伍的前列回头看,橙子白嫩的脸猛地通红,染上一丝夹杂着无奈、害羞又好笑的表情。  不够活泼爽朗大气,也不阴霾烦闷,那时候橙子是个像夏天的雪糕般的女孩。[2]  我和橙子的关系有点复杂,如果物化,应该是漂在河上的一叶舟,顺着水流自然而上下,也蜿蜒歪扭。  和她同桌是在我很容易被
做英语阅读理解时一般会遇到这么几个问题:1. 文章里有生词,影响了理解文意;2. 曲解了作者的意思;3. 掉进了选项中出题人挖的坑;4. 阅读理解速度较慢,考试时时间紧张,答不完。  第一个问题是很常见的,哪怕词汇量再多,牢记高考大纲里的单词,在阅读理解里也会遇到生词。但得低分者和得高分者的差距就在于,前者对生词束手无策,只能干瞪眼,一个词卡了壳,导致一句话读不懂,而且这句话可能就是文章的关键,很
整理自己的书桌,为隔壁家的小孩儿找几本资料,竟从角落里找到了高三时做的数学笔记。一个厚厚的黑色笔记本,上面写满了笔记,红的、蓝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图形、直线、曲线。我甚至已经记不起椭圆的标准公式是什么,只记得考试时总有一道这样的压轴题,而我也总会卡在这道题。  我的高三很平凡,没有遇到《匆匆那年》里那种让我心动的男孩,也没有收到过书本里夹的表白信,甚至没有人告诉我甜言蜜语要讲给“左耳”听。厚厚的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