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因材施教是践行现代教育理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先对因材施教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应用的意义,之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对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划分了几个层次,以期待能为初中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同时他与当代教学理论也是高度吻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探究其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1.认识因材施教原則,明确应用因材施教的意义
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教师和家长在进行知识与技能教学时,要尊重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差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的公正性、公平性,教师在对学生的初中语文进行教学时,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是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状况,其中包括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行为等,从而精准的根据每个同学的情况来进行因材施教;第二是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具体分析,教师要严格遵循教学公平性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是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初中语文学习风格,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之设计适宜的学习方案。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化初中语文教学
根据每个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基本环节,也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只有保证学生基本水平的分层准确性与科学性高,才能保证因材施教的可行性和教学方法应用的有效性,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针对存在差异的学生有侧重的进行教学。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在对《雷雨》一文进行教学时,先给每一个小组的学生布置一个任务:细读《雷雨》全文,然后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十分钟的话剧表演。在学生准备一个星期后根据他们所选片段和表演的效果可以大致分出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时教师就可以紧接着布置下一个任务:以原小组为团体,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选取课文中大家比较感兴趣的片段,将其改写成剧本,其中可以添加自己的创新,小组成员中每人一份。这样自然而然就可以对每位同学的想象能力和写作水平进行划分,进而确定每个学生应该所处的层次。
3.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分层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可以以长期和短期两个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分层结果,联系教材、教学内容和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改革要求,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设计。
以对学生语文素质知识教学目标为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可设计如下所示的长期目标:兴趣高、基础好的学生在达到课程标准与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增加阅读量,并要求这个层次的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所学习的表现手法于自己的文章中;学习兴趣和基础知识都一般的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阅读水平,能基本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到自己的文章中;对于学习兴趣低下、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对于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学的文章中的表现手法能够基本了解,达到课程标准阅读、识字的基本要求。短期目标可以根据每天上课的内容来确定,更具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教学目标细化。
4.个性化设计教学活动,实行差异化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也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中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个性化教学方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桃花源记》进行作业布置时,第一层是必做题,要求学生背诵全文,认证学习并记忆文章中的生僻字,同时摘抄自己最喜欢的五个词语和三句话,并写出喜欢的原因;第二层是选做题,让学生收集对桃花源里面的景象进行具体描写的句子;第三层是思考题,让学生以“假如我来到桃花源”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样的作业布置法,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对老师的作业进行选做,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
5.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初中语文素质教学不可缺少的成分,在教学反馈、教学方式调整、学生不同层次的再划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来自其他教师、不同层次的学生等多种途径的教学评价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审判和作出适当调整。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结果、学习方法等进行了解,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的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小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时刻关注着每个学生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素质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货,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晶晶.插上审美的翅膀,创设美育氛围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操作[J].新课程·中旬,2017,(6):219.
[2]李化.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高效运用分层教学法的策略研究[J].文存阅刊,2019,(20):122.
【关键词】初中语文;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同时他与当代教学理论也是高度吻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探究其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1.认识因材施教原則,明确应用因材施教的意义
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教师和家长在进行知识与技能教学时,要尊重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差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的公正性、公平性,教师在对学生的初中语文进行教学时,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是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状况,其中包括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行为等,从而精准的根据每个同学的情况来进行因材施教;第二是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具体分析,教师要严格遵循教学公平性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是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初中语文学习风格,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之设计适宜的学习方案。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化初中语文教学
根据每个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基本环节,也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只有保证学生基本水平的分层准确性与科学性高,才能保证因材施教的可行性和教学方法应用的有效性,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针对存在差异的学生有侧重的进行教学。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在对《雷雨》一文进行教学时,先给每一个小组的学生布置一个任务:细读《雷雨》全文,然后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十分钟的话剧表演。在学生准备一个星期后根据他们所选片段和表演的效果可以大致分出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时教师就可以紧接着布置下一个任务:以原小组为团体,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选取课文中大家比较感兴趣的片段,将其改写成剧本,其中可以添加自己的创新,小组成员中每人一份。这样自然而然就可以对每位同学的想象能力和写作水平进行划分,进而确定每个学生应该所处的层次。
3.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分层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可以以长期和短期两个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分层结果,联系教材、教学内容和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改革要求,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设计。
以对学生语文素质知识教学目标为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可设计如下所示的长期目标:兴趣高、基础好的学生在达到课程标准与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增加阅读量,并要求这个层次的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所学习的表现手法于自己的文章中;学习兴趣和基础知识都一般的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阅读水平,能基本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到自己的文章中;对于学习兴趣低下、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对于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学的文章中的表现手法能够基本了解,达到课程标准阅读、识字的基本要求。短期目标可以根据每天上课的内容来确定,更具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教学目标细化。
4.个性化设计教学活动,实行差异化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也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中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个性化教学方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桃花源记》进行作业布置时,第一层是必做题,要求学生背诵全文,认证学习并记忆文章中的生僻字,同时摘抄自己最喜欢的五个词语和三句话,并写出喜欢的原因;第二层是选做题,让学生收集对桃花源里面的景象进行具体描写的句子;第三层是思考题,让学生以“假如我来到桃花源”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样的作业布置法,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对老师的作业进行选做,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
5.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初中语文素质教学不可缺少的成分,在教学反馈、教学方式调整、学生不同层次的再划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来自其他教师、不同层次的学生等多种途径的教学评价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审判和作出适当调整。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结果、学习方法等进行了解,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的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小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时刻关注着每个学生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素质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货,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晶晶.插上审美的翅膀,创设美育氛围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操作[J].新课程·中旬,2017,(6):219.
[2]李化.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高效运用分层教学法的策略研究[J].文存阅刊,2019,(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