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想说爱你也容易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_8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一说到隔代教育,有部分家长就会将其和“问题教育”划等号。一些年轻父母迫于来自工作等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让自己的父母帮忙带孩子,但发现“爷爷奶奶带孙子”问题多多:祖辈体力衰退。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活动,容易溺爱孩子,与自己在养育观念和方式上会发生冲突等等。但隔代抚养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祖辈在照顾孩子方面有更多的经验和耐心,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不仅有助于孩子的父母兼顾家庭与事业,而且可以让祖辈在舍饴弄孙中事受晚年乐趣。在我国,素有“几代同堂,其乐融融”的传统家庭文化。加上独生子女政策以及激烈的竞争与广泛的人口流动,隔代抚养就更为普遍。既然隔代教育在所难免,我们何不努力去爱它。从而实现三代共赢呢?
  
  三代同堂家庭:一致性尤为重要
  
  镜头一:这个周六一大早,爷爷和小雨祖孙二人便出门了。原来这周末小雨的爸爸妈妈都要加班,没空带他去学国际象棋,只好由爷爷带他去。可一出门,小雨就变卦了:“爷爷。我不想去学下棋了,你带我去欢乐谷玩好不好?”爷爷有点犹豫。可经不住宝贝孙子软磨硬泡,终于还是答应了。“爷爷。回家我爸问,你就说我去学下棋了啊,别告诉他咱们去欢乐谷的事。”小雨补充道。“好好好,我不说。我要是说了。你爸又该生气了。”爷孙两人达成一致后。便坐车去欢乐谷了。
  分析与对策:小雨生活在一个三代同堂之家。三岁前。妈妈全职在家照顾他。入园后。妈妈上班了,小雨更多的由爷爷奶奶来带。自此。问题也一点点显露出来。妈妈带小雨外出,要求小雨自己走,他不会和妈妈“讨价还价”;可是等到奶奶带他出门,奶奶不但不会让小雨自己走,反而会一路抱着他,生怕孙子累着。现在小雨上二年级了。学习成绩还不错。可类似前述祖孙合谋撒谎的事却时有发生。小雨的爸爸妈妈很生气。但又不知怎么去和老人沟通,怕说了老人生气。引起家庭矛盾。
  其实很多年轻父母都面临和小雨爸妈一样的问题:三代同堂。祖辈对孙辈很骄纵,很多在自己那里行不通的事情,在自己父母处却是一路绿灯。这种祖辈与子女在孙辈教育方面的角色错位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弊端:祖辈大包大揽。是在鼓励孩子的爸爸妈妈当“甩手掌柜”;影响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容易与儿女产生矛盾;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等。
  老人充当抚养孙辈的主角,有的是自愿的,有的是迫不得已,但无论如何。只要儿女具备抚育孩子的条件,主角就应该是他们。老人的任务是当好配角。怎么当好配角呢?有这样几个要点:
  发挥优势。积极参与,不要大包大揽:尊重儿女,讲究科学,不要惟我独尊;帮儿爱孙。促进和谐。不要激化矛盾;珍爱自己,量力而行。不要过度操劳。
  作为身处三代同堂家庭的父母,最重要的在于与自己的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一问题的态度和方式上达成一致。年轻父母可以这样做:
  让老人了解。不同时代的教育观念是不同的。而且,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容易因为爱孙心切,而帮孩子做太多事情,间接剥夺了孩子的一些学习机会。因此,如何让老人了解当前教育的新理念。并请他们配合,是教育孩子的关键。
  当年轻父母与老人在教育观念上发生差异时,可尝试如下办法:
  老人有时候会固守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只要不是严重的观念问题。就可以先听从或借鉴老人的意见,以后再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和风细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果父母的意见与老人存在重大分歧,也不要针锋相对,可采取“曲线救国”的战略,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通过别人的例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毕竟,父母和祖辈都是为孩子好。两辈人硬碰硬伤感情。也不能达成预期的目的。
  
  留守儿童家庭:让缺位父母归位
  
  镜头二:放暑假了,乐乐拿着成绩单回到家。低着头、小声对爷爷说:“爷爷,这次期末考试,我没考好,考了全班……”“考好考坏都无所谓”,还没等乐乐说完,爷爷就打断了她的话。“一个女孩,考那么好干吗?将来上不了大学也没事。不上大学一样能打工赚钱。再说你上大学。咱们家哪出得起学费啊……”听爷爷这么一说。原本因为考试失利而满心委屈的乐乐更难过了。便哭着跑开了。
  分析与对策:12岁的乐乐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几年前,父母双双去外省打工,把她留给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照看。自从父母出去打工后。原本成绩优秀、活泼开朗的乐乐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爸爸妈妈希望乐乐好好学习,将来能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不至于像自己现在这么辛苦。而对于爷爷奶奶来说,只要孩子能吃饱穿暖,不出大事就行。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不同的期望和管教方式,让她感到很茫然。
  随着一批又一批农民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每天守护在他们身边的就是祖辈。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有留守儿童5800多万。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由于受传统家教观念影响,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对许多事情不能正确对待。适应不了孩子成长、发展的需要。他们年纪一般比较大。大都没受过很好的正规教育。有的还体弱多病,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老人则对孙辈过分宠爱。管教不严。他们多数人认为,带好孩子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至于教育问题,则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更重要的是。有的祖辈在教育孙辈时带有补偿心理,认为过去由于条件所限,在物质和精神上亏欠子女。现在可在孙辈身上补上;况且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对孙辈的要求更是言听计从,即使孩子犯了一些过失。也认为“树大自然直”。渐渐使孩子深陷溺爱之中。正因为祖辈的教育失当。才使得许多孩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缺位,要解决好这部分孩子的隔代教育问题,一方面要着重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和所在区域的作用,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孩子的父母要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要让缺位的父母归位。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为了子女的未来,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双方都外出务工。至少要留一人在家,做好教养子女工作。即使双方为了生计确需外出,在外出前应向子女交待清楚。讲明道理,告诉子女在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在外务工切勿忘记在家的子女,如果有条件,可把孩子接到务工地八学;若不能让孩子和自己在一起,就要经常和孩子联系。多打电话多写信,与孩子进行各方面交流;也可与孩子的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近况,听取老师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其二,沟通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孩子 年龄较小,不懂得如何更好地与父母沟通,那么父母就应扮演沟通的主角。父母沟通的对象有两个:孩子和老人。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一方面应向孩子表达自己对他的爱和想念,了解孩子生活、学习的状况,询问孩子遇到的困难,想办法帮助他解决;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了解自己在外工作、生活的情况,包括生活的艰辛、所见所闻等等,让孩子看到一个真实的父母。在与老人沟通时,可以将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识、信息以老人能接受的方式拿来与他们分享,敦促老人多与孩子交流;有时,老人或许会在子女面前告孙辈的状。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在安抚老人的同时。一定要对老人的话加以甄别。不可偏听偏信,了解清楚后再做处理。或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孩子。
  其三,外出的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有选择性地给孩子购买一些书籍、报刊和学习用品。父母还应利用打工淡季。尽可能回家与孩子团聚,或者在孩子假期时,尽可能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周末放松派”家庭:两代人协同配合
  
  镜头三:周六这天,聪聪来到奶奶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见动画片里的人物拿着一个小木棒惩罚坏人,聪聪哈哈大笑。笑着笑着,只见平时乖巧的聪聪突然攥起拳头开始在奶奶身上、脸上不停地捶打,奶奶的脸被聪聪打红了一块。而奶奶并未指责聪聪,只是笑着说:“好乖乖,不闹不闹……”
  分析与对策:8岁的聪聪是独生子,也是老师心中的乖孩子。父母都经商。没有时间照顾他。今年奶奶退休了,聪聪父母就决定每周末把孩子送过去,让老人帮着带,自己也乐得轻松。而奶奶觉得自己年轻时带孩子太严格,想在孙子身上好好补偿一下,就对聪聪百依百顺。慢慢地。一到周末。聪聪就从平时的“懂事小绵羊”变成了“霸道大魔王”。
  我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至老,可见幼年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改变起来就很困难。有的年轻父母图省事、怕费神。贪图享受二人世界,乐得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推给父母,加上老年人孤寂难耐。更是乐得溺爱孙子。二者一拍即合,就很容易造就一个“分化”的孩子——自私、任性、娇气、依赖、自我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等;还会形成惟我独尊的思想。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像都是为他而准备的,随时会听候他的差遣。等到需要融入社会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好像“疯狂”了,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再也不像以前自己设想的那样了——当他们遇到哪怕是很小的挫折时,就会反映出他们心理素质差的特点——自卑、懦弱、幼稚、不坚韧、不能耐受挫折。这样的孩子从小又没有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然会习惯性地怪怨他人。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到父母和他人的身上。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此类家庭中孩子的祖辈和父辈应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相互配合,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对于这种家庭孩子的父母而言。要让孩子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习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把孩子接回自己家中后。不要让代际冲突影响孩子。避免孩子提及祖父母时。被孩子的言语激怒,把原本就存在的婆媳不和变成争夺孩子认同的斗争。孩子的父母在每周将孩子送到祖辈家时。与祖父母进行交流沟通,统一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认识,避免因教育观念分歧而影响孩子成长。
  此外。两代人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规矩:爷爷奶奶应和孩子的父母商量,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地为孩子立规矩。如孩子的玩具柜、小书架、抽屉等都让孩子自己整理,如果孩子做到了,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二、坚持不懈,严格要求:作为家长,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例如。说好了不能随便吃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心软。常常迁就、退让、直至“败下阵来”以妥协告终。对于类似情况。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都应始终坚持对孩子的要求。不论是周末还是平时。都应是一个标准。孩子再哭再闹。也不能放松要求。
  三、施教者要求一致: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特别需要家庭内部成员(父母、祖辈及家中的其他人)对孩子的要求一致。如果父母严格要求而爷爷奶奶放纵。那是不可能培养出好习惯的。两代人要统一认识。择善施教。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首先维护孩子父母的威信。
  四、老人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
  五、老人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懂得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英国祖父母:做参谋不做保姆
  
  ●不做孩子的保姆
  英国老人认为。祖父母不是保姆,他们应享受晚年的快乐;而且老人的教育观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年轻人;老人也不能剥夺孩子的母爱,孩子应该有更多时间与父母在一起。
  
  ●不和孩子腻在一起
  在英国,祖父母很少和孙辈住在一起。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视,会经常打电话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过节或孩子生日会送礼物给他们。祖辈的想法是,喜欢孩子并不一定要整天与孩子在一起。过段时间见一次面反而会更亲切。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老人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有时忙碌起来顾不上孩子,又没有老人可以依赖,孩子就必须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当年轻妈妈的参谋
  当孩子出生之后。年轻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老人便威了他们的育儿参谋,不但教给他们具体的细节。还要做示范。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老人会提醒年轻父母注意对孩子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如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
其他文献
在大多数的人印象中,父爱是默默无声的,养育孩子就更多成了母亲的责任。如此,很多父亲虽然在努力赚钱养家,在情感上却跟家人疏远,这让妻子和孩子有越来越多的不满,父亲就逐渐成了一个被家庭边缘化的身份。  最近热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以豆瓣9.2的高分深得影迷喜爱,不得不说,当我们羞于表达时,电影就成了一个内心情感流露的出口。  父爱的远见  让我们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电影是根据印度真实的故事改编,
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中发挥的重要基础作用,帮助家长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全国妇联组织编写了《儿童家庭德育指导手册(3-6岁)》,在专家指导下,由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团队编写完成。该书于2019年11月入选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联合中国出版协会推荐的“百部家庭教育指导读物”。  该书共分为三章:儿童家庭德育指南、儿童家
尿布里的大学生  很小很小的时候,也许是在我真正懂事前,我就有了一个“要上大学”的梦想。我记得母亲总是用一种非常自豪和喜悦的口吻说道:“我家小平,将来是要上大学的……”寫下这几个字,我脑子里立即显现这么一个场景:年轻美丽的母亲,一边在家里忙前忙后,一边喜气洋洋、十分自豪说着这句话。好像那个还裹着尿布的我,已经接到了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母亲具有一种非常乐观明亮的性格。我很少记得母亲在我小时候对我
兒童药匮乏、滥用成人药……  儿童安全用药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有数据显示,因为用药不当,  中国每年有约3万儿童陷入无声世界,  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  如何安全给孩子用药?孩子不配合吃药家长如何引导?  现在就通过本专题寻找答案吧!
我是不怎么喜欢伺弄花草的,但是儿子不随我,常常被各种花草吸引。所以,每次在街道上遇见卖花草的摊子,他就不愿意走,非得停下来“欣赏”一番。  这不。星期日路过城南路口时,又见花摊。儿子眼尖,就喊:“爸爸,去看花,去看花吧。”  得,去吧。  花摊摆放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有红的,有黄的;有的枝繁叶茂,有的花朵簇簇;有的清香怡人,有的浓妆艳抹。  儿子“窜”到花摊前,然后蹲下来看看这盆,闻闻那朵,很是投入
编者:为了孩子更受老师关注,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三个优秀孩子的好母亲、年轻女性的“妈妈导师”——蒋佩蓉,参与了这次讨论,并对妈妈们的疑惑进行了解答。希望这些讨论内容对家长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R妈妈:妈妈们,请教一下,你们给幼儿园老师都送礼吗?我家孩子入园至今什么都没送,感觉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越来越差……昨天去接孩子时发现,对比另一个此前已经两三周没去且始终不肯午睡的孩子,老师态度
我的女儿是一名护士,也是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前不久,女儿下班回家,一进家门,顾不上抱起蹒跚跑来的外孙女便对我说:“爸,我报名参加支援武汉医疗救援队了,我准备一下,就要奔赴武汉了。”  我看了女儿好一会,說道:“这事你考虑清楚了吗?到了那里,会与风险同在,而且不是代表你个人,是代表你们医院的整体形象。”女儿说:“考虑清楚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看着女儿坚定的神色,一种无
家长该做哪些准备  要先于孩子学习,做孩子的引导者  博物馆展厅里摆放的文物作为承载深厚而悠久历史的表象工具,往往蕴含了很多历史知识和典故,家长们要做的功课就是对博物馆和展览的内容、主题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先去看一遍,能听到讲解是最好的,熟悉展览的线索和脉络,把历史的内容和文物很好地联系起来,如果是外地陌生城市的博物馆的话,很多资料也都是可以查找到的,建议是以书籍为载体,很多博物馆
儿子的星空初体验  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带他去天文馆看天文节目。在天象厅大大的球幕穹顶之下,儿子坐在座椅上,荡着两条小腿儿,很好奇地到处张望,我跟他说,“今天我们要看星座节目,特别漂亮。”他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节目开始了,四周黑了下来,突然大大的屏幕上出现了宇宙的模样,随后令人眼花缭乱的星空映入观众的眼帘,“哇!”四周响起了孩子们的喊声,而我的儿子却呆呆地望着球幕,他似乎不曾见过
穆拉德是孟加拉国达卡大学建筑系的大学生。大四那年,他来到距离达卡市80多公里的沙瓦村小学支教。沙瓦村地势较低,每年6月到10月的季风季节,由于暴雨天气频发导致洪水泛滥肆虐,村庄道路被洪水淹没,村民房舍被洪水围困。每每这时,沙瓦村人被迫到城市里去打工挣钱,孩子们则中断学业待在家里。  学生们无法上课,穆拉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天,穆拉德急着要回母校交毕业论文,但沙瓦村被洪水围困,他根本出不去。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