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贸后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人世贸对我国而言,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近一年半的时间,在此之前,对于我国加入世贸的利弊大家评论不一,许多人以为加入世贸后我国的经济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被冲垮。现在,让我们用我国这一年半所取得的成绩来说明一切。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科学院专家的分析与预测,我国在2002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了7.8%,预计2003年增长率为7.9%。这其中第一产业2002年增加值增长率为2。6%,2003年增加值增长率为2.8%。第二产业2002年增加值增长率为9.5%,2003年增加值增长率为9.4%。其中重工业2002年增加值增长率为10.1%,2003年增加值增长率为10%;轻工业2002年增加值增长率为9.3%,2003年增加值增长率为9.1%。第三产业增长率:2002年为7.2%,2003年将为7.3%。由此可见,加人世贸后,我国的经济不仅没有被冲垮,反而在乎稳中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这一年半来,我国主要行业盈利水平都有所提高,对外经济贸易总体运行平衡,出口情况比预想的要好。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为3060
  3246亿美元,而进口总额为2790
  2860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70—386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2001年亚洲金融危机已墓本过去,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从而使国际上对劳务等的需求有所上升,而且美元走软电使得我国商品在欧洲、日本的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据分析,推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和出口,而投资增长是由国债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带动的,这些正是我国加入世贸后带来的好处。
  当然,我国加入世贸带来的挑战也是不可小看的。例如,我国加入世贸的第一年,关税由原来的平均15.3%下降到12%,降幅为21.5%。因此而带来的关税收入减少超过600亿美元。而出口由于外国技术壁垒、环保壁垒及反倾销调查和一些发达国家所歧视性限制而进一步加剧。例如:2002年由于我国蟹农不按照国外要求,为了眼前利益,给螃蟹喂促长剂,从而导致国外对我国螃蟹需求直线下降,蟹价大跌,跌幅达30—40%。
  在国内,我国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近年来,我国通货紧缩压力正在增大,虽然我国2002年GDP上升了7.3%,但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GDP)却下降了0.8%,经济成螺旋下滑趋势,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供过于求的画面。二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基本系数已远超美国等发达国家并接近于巴西等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97年的46.4%降到2001年的37.9%,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从1997年的55%降到47.7%。由此可见,城市居民消费已近于饱和,而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极大。三是我国就业问题沉重。本来按照经济学原理GDP高速增长,失业率应当下降,但是我国的失业人口已超过12%的国际警戒线,而接近于14%。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以上是加人世贸后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与压力,我们应当好好的分析与解决。
  我国的经济学家们通过研究,找到了一些解决的方法。首先,我们应当学好用好WTO以及其它的国际法规。我国现阶段应当从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渐淡出并转向积极的货币政策,并且进行一定的产业调整与优化,进一步完善经济体制,有效地保护国内市场。其次,我们应当切实保证农民增加收入。这就需要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并且进行税制改革,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税收的力度,切实为农民减负,使得农民可支配性收入上升,扩大农村消费和需求。最后,应当扩大就业。我国现在主要是结构性失业,必须大力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只有全民素质上去了,才能达到高的就业率。我国还应大力发展非农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用以增加就业机会。
其他文献
洛阳北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北企集团)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公司,是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大型军工企业。1984年开始生产摩托车,是全国首批19家摩托车定点生产企业之一,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营业绩,现已成为摩托车及摩托车零配件为主,产品涵盖通讯、电器、建材、包装、三产、陶粒砂、传感器等领域拥有24个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北企集团的产品多次被评为省优、部优、国优,经济效益连年名列全国兵器行业前茅,
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不仅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经营策略和管理经验,加快了中国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因此,本文从产品、定价、渠道、促
人们常说:"人才的流动体现人才的价值."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发展迅速,国家及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表现在人才的较量上,这为人才的流动创造了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和
著名管理学家PETER DRUKER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提到:"今后50年内,能最系统最成功地提高知识工人生产率的国家将占据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这就是说,知识工人将成为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