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隐喻的美学价值与文体效应探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d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可以存在于各种文学作品的各个环节中,很多文学家也已经将隐喻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或者是一种修辞方法。隐喻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深化语言内容,规范语言使用,帮助作者顺利表达情感。分析一些文学作品,可以发现很多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都会用到隐喻,然后形成独特的风格,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另外,使用隐喻之后,文章的内容也会形成全新的格局,并且在此基础上产生固定的文体效应。
  《金色笔记》是当代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著作,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读者在该作品中能深刻感受到作者运用隐喻对社会现实中所存在的战争、理想、正义以及道德等问题进行的分析与思考,文中大量使用的隱喻修辞手法也被很多文学家模仿。从某种角度来讲,英美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能够赋予作品极大的美感,并且这种独特的美学价值值得每位学者深入研究与借鉴。
  一、英美文学中隐喻的美学价值
  (一)深化主题,突显文学思想之美
  很多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加入一些联想或者想象,这样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产生很强的代入感,进而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实现文字和艺术的融合。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作为常用的修辞手法,不仅能够展现作者的风格,还能用一种含蓄的方式提升作品的美感。并且在此基础上深化主题,增添一些文学的思想性。以英美文学《金色笔记》为例,作品中多次运用“水”作为喻体来展现主人公安娜和创作之间的联系。在小说作品中,关于“水”的隐喻并没出现在构建主人公的生活现实中,而是以主人公的梦境来呈现,断断续续对“水”进行了生动的描写。“深不可测”“浅浅的一层”以及最后无水,只剩“污浊的空气”等,均含蓄地表现了主人公安娜的写作历程。许多文人墨客都认为水是生命的象征,水也是万物之源,能够滋养一切,因此很多作者也喜欢用隐喻的方式进行创作。在安娜的文学创作发展中,暗指主人公和创作之间的关系,比如从最初的战争边缘创作成功之后又出现了新的灵感,慢慢灵感用尽,直至出现写作障碍为止。作者以“水”的特点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写作状态的发展和变化。另外,作者表达的安娜没有放弃的精神也用“水”来表现,安娜竭尽全力持续创作与“水”的意义不谋而合。作者借助“水”的隐喻,不仅能够深化主题,更用一种含蓄的方式传达了作者的价值观,使整个作品值得细细品味。
  (二)本喻结合,体现语言表达之美
  在文学作品中,很多作者喜欢使用隐喻来体现自己语言创作中的风格特点,比如,有的作者会将不同的事物以本体、喻体的方式进行互相结合,然后充分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中的事件、情境以及人物思想变化等进行深刻描写,使每个人物都能够跃然纸上,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同时也会惊叹于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在《金色笔记》中,作者多次运用“水”“推巨石上山”“老虎”“黑、红、黄、蓝四种颜色”等作为本体,含蓄地表达了不同语境与事件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以作品中的“黑色笔记”为例,将黑色笔记本与安娜的生活情境相结合,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独立事物,通过刻画出安娜在非洲生活时期所经历的失望乃至绝望的情感特征,以具有视觉冲击的“黑”,用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种族歧视、种族战争等的不满和压抑。透过作品,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种族之间的矛盾。作者更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价值观,使读者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除此之外,在小说中有关理查与玛丽安的关系也是用的隐喻方式,简单的几个词语生动地体现出二人婚姻“宽松”的状态,虽然语言含蓄,但是直接分析了婚姻的实质。
  (三)诠释内心,彰显感情渲染之美
  人物情感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尾。以人物情感为线索去勾勒和创作作品是作家们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如果读者仔细研读《金色笔记》这个作品的话,就会发现它蕴含着笔者很多情感,然而,无论任何情感的表达,如果只能以话语的形式将情感干巴巴地体现到纸上或是书本上,将无法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会导致读者丧失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虽然《金色笔记》同样使用了简单的话语和通俗的语言,但与众不同的是,作者能够巧妙地利用隐喻的手法加以辅助,将那些无法用语言去表达和形容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呈现到读者面前。比方说,作者在对安娜感情生活变化进行描写和刻画时,运用隐喻,一边写安娜的胃,另一边写安娜和索伦的婚姻状况,二者相互融合,实质就是用安娜的胃去隐喻安娜的情感,二者暗藏的联系可能有些读者并不会想到,由此引发读者深思,为读者留出充足的想象和联想空间。用人物身体上的病痛和折磨去表现情感和精神上的不顺和缺失,作者敢于打破常规和传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完美地展现了作品的内涵和精髓。
  二、英美文学中隐喻的文体效应
  隐喻在小说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单独出现,而是代表了文章的一种文体效应,通过分析文中隐喻,读者可以对作者的文体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加深了对隐喻的理解,进一步参透作品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一)灵活的架构方法和形式
  隐喻的写作修辞手法,具有灵活性强、针对性高、集中程度显著的特点。因此,许多作家经常将隐喻的修辞运用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不管从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上看,还是从文章的实际所处背景来说,去探究隐喻的内涵和效果都会发现,隐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并包含着美学的情感和价值。《金色笔记》是以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的发展史为背景,笔者详细分析和探讨了当时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表达了自己对那些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见解。特别是对当时人们的情感价值观、思想觉悟等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作者的笔记之所以称为“金色笔记”,是因为作者的写作经历了黑色、红色、黄色和蓝色四种不同的阶段,记录了她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在最后一部“金色笔记”中,则记录的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事情,寓意着她要迎来全新的生活。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正值国家经历压迫和反抗,寻求正确发展和改革道路的时期,作者巧妙地将时代环境的变迁和自己情感的变化融入到五种颜色的笔记里,使创作表现逐渐得到丰富和升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耐人寻味。   (二)隐喻贯穿整部文学作品
  很多作品如果读者单看修辞手法或者文字构成,并不能感觉出隐喻的使用,这是由于在整个作品中隐喻贯穿了全程。比如,五种不同颜色的笔记并不是随便设置的,而是分别代表和象征着主人公安娜五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黑色笔记代表她的作家生活,红色笔记代表政治生活,黄色笔记代表爱情生活,蓝色笔记代表精神生活。而金色笔记,则是一种哲理的表述,一个生活的总结。它的多彩反映着主人公在这个混乱无序的世界里迷失、失重的灵魂。这些不同的颜色实际上就是隐喻了小说《金色笔记》的中心内容。此外,在对文章中主人公一生经历和性格进行塑造时,先是前期生活的落魄,贫困不堪,再是女主安娜不自卑、不放弃,经历各种挫折和磨难,最终赢得了成功,实现了自己当初许下的梦想。将女主人生的起起落落,前后的大反转共同描写,无形之中也是隐喻的体现。安娜抽象的登场情景和具体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达到了隐喻的最高境界。隐喻本身这种独特的魅力,有着相当意义的文体效应,使得其他修辞和写作手法根本不能与之媲美。
  (三)异质同值置换,深化思想内涵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一般都会使用代表词语表现隐喻的手法,这一手法的特点是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形象的特点。比如,人物之间简单或者复杂的关系,通过隐喻,人与人之间会产生情感共鸣,增强作品的文学效果,读者也能产生较强的代入感。《金色笔记》中以黑、红、黄、蓝四种颜色分别展现四类不同的社会问题,均是以隐喻方式来真实表现作者思想与情感的典型示例。作品中主人公以黑色笔记对主人公非洲经历进行描述,蕴含了对种族歧视问题的思考;以红色笔记对主人公的政治生活进行描述,揭示了政治立场与破灭的信仰之间的关系;以黄色笔记对主人公情感经历进行描述,反映了对爱情的渴求以及精神的成长;以蓝色笔记对主人公生活经历进行描述,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出主人公内心的挣扎、矛盾、迷茫。金色笔记本主要记录主人公在绝望之后经过深入反思和总结,最终决定放弃颜色笔记,只保留金色,这一决定也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混乱年代时主人公的坚定意志,最终为主题的升华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四)对比语义特征,增强语言表现力
  在文学作品中也会使用语义特征对隐喻进行对比,通过语言之间的变化,事物之间的差异,让事物与事件之间形成对比,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让读者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从而优化阅读效果。以《金色笔记》中关于“自由女性”的故事描述为例,作品基于第三视角展开,以历史性叙事法对故事情节进行讲述,除主人公安娜外,还断断续续掺杂着摩莉的故事,两位故事人物具有相似的经历与背景,虽然人物不同,但是在家庭、生活以及事业不同的领域中都会面对相同的问题。通过对两个主人公情感压抑和内心纠结的细微描写,读者们能够感受出女性在追求自由过程中的艰难,从侧面反映了尖锐的社会问题,引发读者深入思考。与此同时,在叙事结构的基础上,作者巧妙使用隐喻的方式贯穿整部作品,将深厚扎实的语言功底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终使整部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三、结束语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文体特征的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隐喻的手法逐渐被人们认识并广泛应用,在文学创作中占据着一席重要地位。隐喻的成功运用,对于深化文章主题,渲染人物感情,表达主人公内心情感世界的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金色笔记》中,作者成功地駕驭了隐喻,完美诠释出了隐喻所蕴含的独特美学价值及文体效应,对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也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轻松愉悦的审美感受。
其他文献
李健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独特存在,他吸收了中西方印象批评的共同之处,在文学的世界中,看透了人生的凉薄与困境,表达了自己对当时一批作家及其作品的判断,体现着“咀华”式批评的艺术魅力,充分体现了作为批评家的深刻意义与独特思考。  一、在中西方批评张力中的自我提升  李健吾的批评观,是一种印象主义式的批评观,他是一个把文学看作纯美之生命的批评家,强调批评必须与这种生命情调保持一致。
作者简介:杨千乐(1999.2-),女,保定人,河北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2--01  安东尼奥尼是电影史上一位伟大的导演,他的惊喜之处在于,尽管在如今这个电影发展得很快的时代,再看他的电影不仅没有过时,反而还有更多的启发与探索,并且每看一遍都有所收获。在《一个导演的故事》中,看似
摘 要: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文学中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他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赢得了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赞誉,被誉为后现代小说的永恒经典。围绕福尔斯对女主人公莎拉人生经历的精彩描述,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讨论。本文试图从女性追求自由的角度对《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性主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女性主义;自由  作者简介:杨丹(1994.9-),女,汉族,辽
尖锐的哭声  刺破苍穹  卻无法抵达,你的梦境  羊群奔跑  花草妖娆,而  黄土下的父亲,却无力  抓住一缕春风  我对你的仇恨,来自于  你的暴躁  贫穷和隐忍  后来,我们不再说话  像两个陌生的人  只保留着户口本上的情分  直到你,满头白发,疾病缠身  直到你,发呆,  长夜呻吟,才让我彻底抛弃  怨恨,和与你  决斗的野心  来,让我们,这两个  苦大仇深的男人  喝杯酒吧  然后,握
雾里 云里  家里 心里  游荡眼睛  寻找丝丝缕缕  不是七七  架桥何处  垒就彩虹  倒在废墟之中  于是 问责月亮  怪罪星星  在胸口挖一眼深井  葬下圆镜  不是拔脚奔跑的时期  没有理由闯灯  再急的驰骋  也要叫停  于是 守候孤独  开始厨艺  烹饪事先约定  爆炒一桌爱情  丰富食材涌进心房  大勺开始沸腾  炸锅是彼此加油  拼盘是五味叮咛  咸了 淡了  只有一同品尝  哪
一棵松,在山崖上突兀而立,伟岸的身躯浸染着绚丽的憧憬,浓缩着绿色的情愫。  既然选择了山顶,便选择了吃苦。你第一个迎接日出,也必然第一个迎击风雨。  大自然的雪压霜欺,反而使你更加紧握镌满信念的旗帜,用镰刀似的针叶刺破乌云,托起沉重的天空,向广袤的天地竭力拓展绿的意志。  你那铁锤般强有力的枝丫冲出云层,残枝败叶纷纷飘落,将那翡翠般的色彩向太阳抖擞开去,给华夏平添了独具特色的绿。  松的四季都是绿
杜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过科举落第、穷苦无依、寄食友朋等悲惨经历,也有过漫游吴越、皇上亲自授官等辉煌经历。有些经历甚至是杜甫人生的转折点,对他的人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担任左拾遗期间就是其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在此期间,杜甫进行了许多诗歌创作,记录了他任职期间的心态变化,但只单独讨论杜甫在担任左拾遗时期的诗歌创作并不能较为明显地完整表现其前后的变化,因此,本文通过讨论杜甫担任左拾遗期间及前后的诗歌创
纵身一跃  用生命谱写  美丽且悲壮的决绝  吶喊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朽誓言  一根端午的绳结  系着不屈的民族魂灵  一片片粽叶  包裹千年厚重的文化情结  一条龙舟  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此凝聚集结  离骚的绝响  化成丝丝缕缕的香甜萦绕舌尖  用艾香去燃點绵绵思念  氤氳着记忆点点  古老的故事穿透千年  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田  有股力量流动涓涓
林语堂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创作了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也将各类经典文学名著带到了国外,在其学术生涯中,中西方文化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曾经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他非常擅长讲述中国文化,其中国叙事策略的应用对于中国人和西方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语言研究转型、文学描写的改革上,林语堂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林语堂的中西文化观  林语堂是一名非常多产的翻译家,他翻译了《老子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秋季,  温热的天气有太阳雨的陪伴,  云朵也玩起来躲猫猫,  此时的我,  站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门口,  只为迎接你的到来。  你拉着爸爸妈妈的手,  悄悄地躲在身后,  怯怯地偷偷瞄我,  终于,爸爸妈妈挣脱了你的小手,  你发出了雷鸣般的哭声。  我用纸巾拭去你腮边的泪水,  我用双手轻轻抱住你,  我用和风细雨的声音安慰你。  你哭累了,睡着了,  我用胳膊给你当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