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孩子有一双慧眼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dongx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感觉到学生很会揣摩老师的意图,想方设法地寻找老师所要的问题答案,一堂课看似很热闹很圆满,但总感觉课堂缺少活力。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不敢质疑,不会质疑。只有会质疑的学生才会学习,学生只有在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中,把自己的感悟与在阅读中发现的疑问暴露出来,让他们的独立见解层出不穷,他们的语文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一、创设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质疑
  课堂上,教师不是太阳,不是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引导者,要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充满爱心的交流,并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教师要循循善诱,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只有师生之间和谐、平等地对话,学生思维才活跃,才富有创造性,才可能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才能让他们在与文本对话后敢大胆质疑,大胆发问。在教学《小小的船》时,我问弯弯的月儿像什么?有个孩子说:“像西瓜皮。”我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像西瓜皮呢?他说:“把西瓜切成小瓣吃了后,西瓜皮就像弯弯的月儿。”我夸他特别会观察,会思考。所以,我的课堂上,人人都是主角,谁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质疑的天性被激发,他们就会逐步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会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逐步培养孩子质疑的能力。敢问不难,善问不易。每一个孩子的知识水平不一样,思维角度不同,所想和所问也不同,要提出有见解的疑问就难,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联系课文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1.根据课文题目来质疑
  如:《自己去吧》可以这样质疑:这句话是谁说的?它们为什么这样说?
  2.根据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来质疑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咱们娘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母亲说这些话时,想到了什么?母亲的话里有话吗?作者当时明白吗?你怎么知道的?由此重点问题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读、议、思、再读,理解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3.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字词质疑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抓住“半跪”一词,这样发问: 这一个像电影中特写镜头的“半跪”,印证了先生一颗怎样的心?孩子们,假如你是车夫,当时你在想什么?假如你是鲁迅,你又在想什么?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角色转换,更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体会人物的心理。
  4.引导学生咀嚼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来质疑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两个“清清楚楚”,这里连用了两个“清清楚楚”,小周晔当时“清清楚楚”的是什么?(伯父的面庞)此刻,鲁迅先生可能在想些什么呢?有了这样的体会,你再想想,当小周晔长大成人之后,直到现在,她“清清楚楚”的,难道仅仅是伯父的面庞吗?她“清清楚楚”的还有什么?
  5.利用课文中的反义词来质疑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中,抓住“精彩”和“糟糕”引导学生这样质疑:精彩的是什么?糟糕的是什么?这一对反义词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是什么?
  6.利用生活经验来质疑
  《心中那一盏灯》一课,学生问:“为什么一盏冰灯就能代表父亲对我的爱?”有的孩子就联系生活实际说:“那么冷的天,父亲却熬夜为我做冰灯,手冻成那样也不管,哈口气又做,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他对我的爱吗?”
  三、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能启发学生思维,但是满堂问不仅不会启发学生思考,反而让很多学生变成了“应声虫”,所以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让教师的“问题”抛砖引玉,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其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风》一课中,我让孩子用笔勾出在哪些地方找到了风娃娃?读完课文后,王俊卜问:“老师,我们在学校能找到风娃娃吗?”得到肯定回答后,孩子们就积极行动起来,有的还和同桌表演起来了。学习《树叶》时,我问:“大家把树叶当什么?”回答问题后,兰梓钦的小手高高地举起来了,他说:“老师,你知道大雁把树叶当什么吗?”我说是当电报,可孩子们不知道电报是什么。有的孩子说大雁把树叶当贺卡,有的孩子说大雁把树叶当风筝,有的说当玩具……我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他们的思维是多么的活跃。有了这样的问题引路,孩子们哪有不会质疑的?
  四、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我教导学生不要迷信老师,不要迷信书本,要善于从书本中去发现问题,去求证问题。在《我在街上识汉字》一课中,我让孩子勾画生字,有的孩子一下就发现了:“中”字在课文中没有,只有图上有。《聪明的小白兔(二)》中,“和”字也找不到。在《将相和》一课中,我让学生合作学习,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有的小组就有了新发现:“宾馆”一词战国时期就有了吗?那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叫“驿站”?我让孩子们自己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书上是对的还是错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孩子质疑的能力非一日之功,要靠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让他们用一双双慧眼去观察和发现,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找到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因此,只要我们把保持学生对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成为有生命力的课堂,我们的学生也就会成为个性鲜明、富有创造力的人。
其他文献
摘 要: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实现我国特殊教育创新与变革的重要举措。鉴于特殊教育信息化区域、校际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缩小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鸿沟成为实现我国特殊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文章采用综合评价指数等研究方法,对H省各区域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究影响区域特殊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H省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各区域资源建设情
BOTTEGAVENETA私人定制服务项目  BottegaVeneta现推出私人定制服务项目致敬其品牌格言:When Your Own Initials Are Enough。不满足于logo加身的浮华高调,Bottega Veneta自20世纪70年代起创立了“忠于自我,形随心动”的理念,以卓越的设计为挑剔而富有时尚品位的客户匠心呈现低调奢华的产品,彰显Bottega Veneta忠实拥趸特有
椭圆面具  “保持距离。保持距离。保持距离。行驶在路上的车辆,距离是安全的保证,车距太近要出车祸。人也一样,拥挤的地铁车厢,人和人之间距离的消失,让我感觉到恐慌和不适。保持距离才能获得安全感。我想对每一个靠近我的人说,STOP!请跟我保持距离。”  ——“椭圆面具”的博文  一  易嘉禾,你完了。撒谎容易圆谎难,你要到哪里去找一个男朋友来圆谎?而今,男朋友可是珍稀品,顷刻间便没了倒有可能,短时间找
【前情提要】陈琤和母亲李玉芳的关系紧张,从小到大,母亲对自己的过分关注使陈琤逐渐产生心理问题,发现女儿异常的李玉芳请来心理医生胡可,不料引狼入室,胡可介入了她和丈夫的婚姻。虽然李玉芳赢得了婚姻的胜利,却意外地将女儿陈琤推向胡可的怀抱。陈琤高考成绩优异,却为了追随暗恋的男孩儿,填报了一所普通大学,父亲也在赶往学校的路上死于车祸。母女二人是否还有机会解开心结?她们将如何走出困境,去获得幸福人生?请继续
摘 要:本文基于EDUCAUSE(美国大学信息技术协会)发布的《高等教育中的信息技术领导力:专业共同体发展状况》报告,全面勾画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共同体的状况,并对报告进行了深度解读,提出忠诚与奉献精神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共同体发展的思想保障,其专业人员的专业地位和待遇有所改善但存在隐忧,他们的专业发展途径独具特色但知识和能力却需要持续更新,尤其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不足影响着美
互动发展理论与认知发展理论均强调,自主的活动选择是幼儿建构、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我园近两年尝试开展幼儿自主游戏,希望给幼儿营造一个自由、自主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尽情展现自我。然而,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困惑,比如“如何提供游戏材料”“教师怎样观察游戏”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阅读了《小游戏大学问》一书,以下就“自主游戏情境中教师是否充当游戏者”这一困惑,谈谈我的读书体会。  现场—— 我当游戏
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清晨冉冉升起的朝阳,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 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The Circle-Measurements   By The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ians  As we know that the ancient Chinese employed for π the value 3.14, o
【摘要】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主导,注重劳技教育基地的开发与利用、实践与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得到锻炼、学到知识、形成能力。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搭建学生展示个性和才情的舞台,以此传承和发展元和传统工艺。  【关键词】基地建设 生活教育 传统工艺  民间传统工艺根植于本乡本土,来源于劳动与生活,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繁衍生息的脉络,它是在长期的创作、积累、传承、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但在当前的社会环
案例中,教师一开始计划开展的班级微课程具有现实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就更偏向于课程的“计划性”,而忘记了课程内容产生的初心——追随幼儿的兴趣。当突发事件来临时,教师只要多一些问题意识,就不会为“课程无法继续”而惋惜,反而会生发出更有趣、更有深度的课程内容来。  问题 :真的有蛇吗?  一个孩子喊“这里有条蛇!”所有的孩子立刻“四散逃开”。这样的情景,在幼儿园并不少见:蚯蚓、蜘蛛、癞蛤蟆、毛毛虫
新冠疫情给幼儿园的日常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学习和成长的契机。以前家长每月都要将幼儿的被褥拿回家清洗晾晒,月末时,爸爸妈妈可以到班里帮孩子打包、搬运棉被。但是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现在家长不能进入幼儿园。9月份时,孩子们的被褥是由老师们一个一个搬送到大门口的。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他们纷纷说:“老师要拿那么多的被子,好辛苦,我們能做些什么呢?”“老师,我们都长大了,可有劲儿了!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