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题,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们也充分认识到人的素质是个人乃至国家发展竞争中能否获得持久优势的关键。现代化是需要人的素质现代化,需要人的素质健康、全面的发展。
民族音乐是中华艺术的瑰宝,当我学习民族音乐时,民族音乐正处于低靡时期,我学习的民族民歌,歌曲多数都是来自原生态的民间艺人,很多时候她我都会来到老乡家请教,他们哼唱,我就用笔在她的小本子上整理记谱。我用心学着可心里却不堪理解:“为什么悠扬深情的民族音乐无人喝彩”?
我所在的学校处于偏远落后的民族地区,当我在学习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低落时,心里就想,一定不能随波逐流,要守住民族音乐阵地。做为学校的艺术骨干力量,要承担很多工作,为学校文化建设,为校园艺术氛围忙碌。每年的大型艺术节,小型的文艺节目接踵而至,每一次活动都要好费很多的时间、心血。我并不在意,我更重视的是传播民族音乐。
每年五月的艺术节,要从三月开始做准备。三月份一开学,我就在心中酝酿,仔细观察,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唱、跳、演、拍打节奏,给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放松,尽情施展,我将学生的表现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暇余时,就将有些文艺表演天分的孩子们分别的记载下来,哪些适合唱歌,哪些适合跳舞。是民族的,还是美声的,是通俗的,还是群众的。能单独表演还是群体合作!将学生的情况了与胸中。然后,我在不耽误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利用放学后的一小时时间进行特长生辅导,有意识的将民族艺术,民族音乐逐步渗透给学生。
当学校开始着手筹备艺术工作时,我就全力以赴投入到筹备工作中去。组建文艺队,鼓号队,编排节目、辅导各班级的文艺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专业角度无不煞费苦心。为了使民族音乐的拥护者壮大起来,每年艺术节她都会以民族艺术为主。民歌、民族舞蹈占了艺术节目的主体。为了让学生更记得的理解民族艺术的内涵,我耐心细致的辅导。有一次,我带领学生排练一个舞蹈是藏族的舞蹈《向往神鹰》,开始学生并不了解其内涵,对于老师编排的舞蹈动作常常感觉好笑,影响排练。于是她听着磁带一句一句记录歌词,(学校的条件不好,还是从学生那借来的就磁带,没有歌词)然后向学生讲述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民的环境,讲解歌词中包含的深情,让学生知道艰苦的环境,热切的盼望才会有那么动人的旋律。学生理解了高原人民的心情。对于老师设计的舞蹈动作也有了进一步的领悟。所以排练起来非常认真、投入。这个节目,为校园艺术节带来了一股高原之风,清新之风,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在第五届全旗中小学文艺会演中荣获了二等奖。同时,我获得的十人合唱比过了外校的400多人的合唱,并获得了全旗第一的好成绩。
第一年推广的民族广场舞时,适逢我老师身怀六甲,做为一名高龄孕妇,我完全可以申请照顾,只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即可,可是学校的文艺工作大梁那么容易挑吗?我不想为学校增添麻烦,每天早出晚归,牺牲双休日,加紧排练。筹备艺术节。学校不能停课,很多训练时间都得自己找,排练大型的民族广场舞常常只能在第八节课后,可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能学会多少呢?所以当老师们都下班时,都会看到我和学生在操场上练舞。偌大的广场,嘈杂的音乐声、人声、学生的笑闹声,都压不住我清脆的指挥声。有时,我手把手的教学生,有时为全体学生做示范,有时我干脆站在一把椅子上,纵观排练效果。后来,因为时间紧,早晨也要排练。于是每天我沐浴晨曦踏着露水和学生们一起排练,嗓子哑了,含上几粒金嗓子喉宝,累了,学生休息时,我和学生席地而坐。两个月过去了,全校没有一个师生不会跳广场舞的。看到学校师生同欢共舞,我的疲惫也抛到九霄云外了。可是有谁能知道,我有多少顿早餐吃不上!有多少晚餐几乎在八九点钟才能吃上呢?
现在,每当到了五月,鼓号队训练,文艺队排练的时候,除了全身心投入的训练的师生外,操场上,又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那是我的女儿,她从不打扰母亲的训练,远远的看着,只要母亲在间歇时,抱一抱她就高兴了。可是当集合的哨声响起时,我依然放下女儿,投入到训练当中。一次,面临艺术节的临近,大雨过后天晴,操场上存了很多的水,我依然召集学生在操场上训练民族民间广场舞,3岁的女儿也跟在后面,等放学回家后我和女儿的脚都泡得发白、发皱,第二天女儿住进了医院。我看着乖巧的女儿,看着她陪自己挨饿受罪,挨蚊子咬,挨大雨淋。一颗母亲的心疼痛了,经常心痛得落泪。这一切我不像学校抱怨,不像学校邀功,我凭的是一腔热血,只要为民族音乐进上一份力,个人吃些苦,孩子遭些罪,我还是觉得值了。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1991年起,我就在学校组建文艺队,活跃校园文化生活。2003年,我组织开展了“校园卡拉OK大赛”,热爱音乐的学生们欣喜若狂,纷纷报名,我不愿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每一个学生的询问我都耐心回答,对于音乐天赋稍差的学生,我就和颜悦色的劝解,从不给学生那一颗颗热情的心上泼冷水,大赛在即,要求进行辅导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从不拒绝,我帮助学生选歌,指导学生怎样运用话筒,如何调整气息,有些学生虽然声音条件不错,却几乎从未接触过正规声乐训练,对于从零开始的学生,我付出了加倍的耐心,学生们都喜欢我润泽的嗓音,喜欢我柔婉的声音。喜欢我亲切的笑脸。
第一次卡拉OK大赛,为全校师生打了一针兴奋剂,欢快活泼的R&B,悠扬婉转的民歌,清扬飞跃的甜歌,阵阵歌声,阵阵掌声回荡在校园上空,回荡在师生心中,至今,大家都还记得那个平日最沉默,甚至有些倔强的小男生,一曲《双截棍》节奏分明,吐字清晰,让人出乎意料,看着他手拿话筒,旁若无人,谁能想象出他平日的内向?还有那个假小子,她一头短发,一身休闲服,可是她的歌声那么婉转悠扬,那么具有穿透力,一曲席慕容作词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被她演绎得细致感人,怎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多数时候我会侧重民族音乐的。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歌曲,我会用电子琴伴奏,制作伴奏带,供学生用。如今校园卡拉Ok大赛,成了学生最喜爱的课外活动。
在我的辛勤努力下,学校的文艺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无论是唱的跳的还是器乐的,学生中的艺术人才层出不穷,他们每个人都曾得到过我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多么缺乏音乐天赋,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他都有直接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把施教的对象对准全体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全体学生能在音乐课的学习中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使每人的综合素质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在音乐教学中,我以真挚的关爱,宽容的微笑,对待学生的不足,鼓励多于批评,甚至不使用批评,努力挖掘学生的优点。在学生感到害羞,或没有自信时,我用激励的词语鼓励学生勇于突破自己,详细他们能唱的更好。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爱表露,或是认为自己歌声不美的学生,就以长者的身份对他们进行鼓励。并表示非常乐意和他们合作演唱。给他们以优越感,平时运用课余时间与他们多交谈,赞赏他们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摆脱阴影,走向阳光,自信而歌。
我在音乐课堂上常以小组竞赛形式,让每个组独立自主围绕歌曲组织排练,比一比哪组表演的棒,哪组有新意,最后一汇报演出的形式表演。是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能兴趣盎然的投入其中,克服了原来人多难以让每位学生都开口锻炼的弊端,从而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再以小组为依托中,组建培养对演唱歌曲、对音乐课的兴趣和信心。为他们大胆、自信的演唱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很多的学生在学校的大小型艺术节及音乐活动中敢唱、敢跳。在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唱歌,却认为乐理知识乏味枯燥,不易接受,实际上,唱好一首歌,不仅需要音质、乐感、还需要乐理知识作指导,为了让学生对乐理知识感兴趣,我不光向学生讲解乐理知识的重要性还针对实际灵活教学。在为初二学生讲解倚音、波音、滑音时,理论联系实际,以《西游记》中插曲《猪八戒之歌》为例,这首歌大量运用了倚音、滑音、波音,将猪八戒的滑稽可笑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笑声中牢牢记住了这三个装饰音,同时也对民歌有了一定得了解。
同学们喜欢上音乐课,喜欢音乐老师。每到音乐课学生非常高兴,主动为我做力所能及的事,音乐课上都认真配合,他们的举动让我坚信,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始终是做音乐教师的责任。
每年学生到初三时,就面临着人生第一次选择。许多喜爱文艺的学生,往往会选择报考音乐院校或是高中学校的艺术班,期望能走上艺术之路。此时,为了学生的人生之路更宽广些。我认真辅导这些热爱音乐的学生,让他们以优越的成绩步入高等学府,04年,有一个叫吴茵的女孩,音质相当不错,流行音乐唱得很受欢迎,但是没有受到专业训练,只凭感觉唱。我发现她的鼻音重,口腔打不开,声音虽清脆,却像含在嘴里吐不出来,我针对这一点进行训练,让她练开口音,练气息调换,渐渐的吴茵的声音逐渐明亮,音域越来越宽,一年下来,俨然一个小小的女高音歌唱家,一曲《草原情》,她唱起来轻松自如,深情款款;郭晨雪同学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可是胆小,上台就紧张,而且没有自信。在我的鼓励、赏识、熏陶下,喜欢民族艺术,民族舞蹈跳得精妙动人。07年考上理想的艺术学院(包头舞蹈学院)。家长没想到他这个女儿考得这么好,非常高兴,为此还特意到学校来感谢我,含着眼泪对我说:“如果没有你的细心辅导,孩子是不会考得这么好的成绩”。看到我辅导的学生考出好成绩,我很欣慰。
每年高中招特长生时,吴维玲老师的弟子都高居榜首,每年高考过后,总会有她的弟子考上专门的音乐类院校。这时也是她辛苦施教的回报。08年已调到鄂伦春中学教高中音乐,并承担学校的鄂伦春民族歌舞的工作任务。我坚信只要认真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正如我所料,学生多了,环境好了。在我的指挥和辅导下成立了学校“阿雅库汗”歌舞团,在09年我旗呼伦贝尔市两个文明现场会上,我们的合唱团演唱的《高高的兴安岭》,《新鄂伦春小唱》,《阿里河哟,母亲河》等一系列歌曲,得到上级和各界人士的好评。市级领导专门在我们合唱团的前面聆听了很久,并给与高度的评价。08—11年全旗中小学文艺汇演中,我指导训练的“百人合唱团”均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11年6月,在唱响“呼伦贝尔”合唱节比赛中荣获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在我的带动下孩子们更爱学民族民歌了,为民族传承文化尽力!
从教二十年,我一直默守着心中的信念,为民族音乐教育尽心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把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当作民族音乐的传承者,而我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播者。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一代又一代传承,发扬光大。
民族音乐是中华艺术的瑰宝,当我学习民族音乐时,民族音乐正处于低靡时期,我学习的民族民歌,歌曲多数都是来自原生态的民间艺人,很多时候她我都会来到老乡家请教,他们哼唱,我就用笔在她的小本子上整理记谱。我用心学着可心里却不堪理解:“为什么悠扬深情的民族音乐无人喝彩”?
我所在的学校处于偏远落后的民族地区,当我在学习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低落时,心里就想,一定不能随波逐流,要守住民族音乐阵地。做为学校的艺术骨干力量,要承担很多工作,为学校文化建设,为校园艺术氛围忙碌。每年的大型艺术节,小型的文艺节目接踵而至,每一次活动都要好费很多的时间、心血。我并不在意,我更重视的是传播民族音乐。
每年五月的艺术节,要从三月开始做准备。三月份一开学,我就在心中酝酿,仔细观察,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唱、跳、演、拍打节奏,给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放松,尽情施展,我将学生的表现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暇余时,就将有些文艺表演天分的孩子们分别的记载下来,哪些适合唱歌,哪些适合跳舞。是民族的,还是美声的,是通俗的,还是群众的。能单独表演还是群体合作!将学生的情况了与胸中。然后,我在不耽误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利用放学后的一小时时间进行特长生辅导,有意识的将民族艺术,民族音乐逐步渗透给学生。
当学校开始着手筹备艺术工作时,我就全力以赴投入到筹备工作中去。组建文艺队,鼓号队,编排节目、辅导各班级的文艺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专业角度无不煞费苦心。为了使民族音乐的拥护者壮大起来,每年艺术节她都会以民族艺术为主。民歌、民族舞蹈占了艺术节目的主体。为了让学生更记得的理解民族艺术的内涵,我耐心细致的辅导。有一次,我带领学生排练一个舞蹈是藏族的舞蹈《向往神鹰》,开始学生并不了解其内涵,对于老师编排的舞蹈动作常常感觉好笑,影响排练。于是她听着磁带一句一句记录歌词,(学校的条件不好,还是从学生那借来的就磁带,没有歌词)然后向学生讲述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民的环境,讲解歌词中包含的深情,让学生知道艰苦的环境,热切的盼望才会有那么动人的旋律。学生理解了高原人民的心情。对于老师设计的舞蹈动作也有了进一步的领悟。所以排练起来非常认真、投入。这个节目,为校园艺术节带来了一股高原之风,清新之风,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在第五届全旗中小学文艺会演中荣获了二等奖。同时,我获得的十人合唱比过了外校的400多人的合唱,并获得了全旗第一的好成绩。
第一年推广的民族广场舞时,适逢我老师身怀六甲,做为一名高龄孕妇,我完全可以申请照顾,只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即可,可是学校的文艺工作大梁那么容易挑吗?我不想为学校增添麻烦,每天早出晚归,牺牲双休日,加紧排练。筹备艺术节。学校不能停课,很多训练时间都得自己找,排练大型的民族广场舞常常只能在第八节课后,可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能学会多少呢?所以当老师们都下班时,都会看到我和学生在操场上练舞。偌大的广场,嘈杂的音乐声、人声、学生的笑闹声,都压不住我清脆的指挥声。有时,我手把手的教学生,有时为全体学生做示范,有时我干脆站在一把椅子上,纵观排练效果。后来,因为时间紧,早晨也要排练。于是每天我沐浴晨曦踏着露水和学生们一起排练,嗓子哑了,含上几粒金嗓子喉宝,累了,学生休息时,我和学生席地而坐。两个月过去了,全校没有一个师生不会跳广场舞的。看到学校师生同欢共舞,我的疲惫也抛到九霄云外了。可是有谁能知道,我有多少顿早餐吃不上!有多少晚餐几乎在八九点钟才能吃上呢?
现在,每当到了五月,鼓号队训练,文艺队排练的时候,除了全身心投入的训练的师生外,操场上,又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那是我的女儿,她从不打扰母亲的训练,远远的看着,只要母亲在间歇时,抱一抱她就高兴了。可是当集合的哨声响起时,我依然放下女儿,投入到训练当中。一次,面临艺术节的临近,大雨过后天晴,操场上存了很多的水,我依然召集学生在操场上训练民族民间广场舞,3岁的女儿也跟在后面,等放学回家后我和女儿的脚都泡得发白、发皱,第二天女儿住进了医院。我看着乖巧的女儿,看着她陪自己挨饿受罪,挨蚊子咬,挨大雨淋。一颗母亲的心疼痛了,经常心痛得落泪。这一切我不像学校抱怨,不像学校邀功,我凭的是一腔热血,只要为民族音乐进上一份力,个人吃些苦,孩子遭些罪,我还是觉得值了。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1991年起,我就在学校组建文艺队,活跃校园文化生活。2003年,我组织开展了“校园卡拉OK大赛”,热爱音乐的学生们欣喜若狂,纷纷报名,我不愿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每一个学生的询问我都耐心回答,对于音乐天赋稍差的学生,我就和颜悦色的劝解,从不给学生那一颗颗热情的心上泼冷水,大赛在即,要求进行辅导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从不拒绝,我帮助学生选歌,指导学生怎样运用话筒,如何调整气息,有些学生虽然声音条件不错,却几乎从未接触过正规声乐训练,对于从零开始的学生,我付出了加倍的耐心,学生们都喜欢我润泽的嗓音,喜欢我柔婉的声音。喜欢我亲切的笑脸。
第一次卡拉OK大赛,为全校师生打了一针兴奋剂,欢快活泼的R&B,悠扬婉转的民歌,清扬飞跃的甜歌,阵阵歌声,阵阵掌声回荡在校园上空,回荡在师生心中,至今,大家都还记得那个平日最沉默,甚至有些倔强的小男生,一曲《双截棍》节奏分明,吐字清晰,让人出乎意料,看着他手拿话筒,旁若无人,谁能想象出他平日的内向?还有那个假小子,她一头短发,一身休闲服,可是她的歌声那么婉转悠扬,那么具有穿透力,一曲席慕容作词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被她演绎得细致感人,怎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多数时候我会侧重民族音乐的。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歌曲,我会用电子琴伴奏,制作伴奏带,供学生用。如今校园卡拉Ok大赛,成了学生最喜爱的课外活动。
在我的辛勤努力下,学校的文艺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无论是唱的跳的还是器乐的,学生中的艺术人才层出不穷,他们每个人都曾得到过我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多么缺乏音乐天赋,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他都有直接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把施教的对象对准全体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全体学生能在音乐课的学习中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使每人的综合素质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在音乐教学中,我以真挚的关爱,宽容的微笑,对待学生的不足,鼓励多于批评,甚至不使用批评,努力挖掘学生的优点。在学生感到害羞,或没有自信时,我用激励的词语鼓励学生勇于突破自己,详细他们能唱的更好。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爱表露,或是认为自己歌声不美的学生,就以长者的身份对他们进行鼓励。并表示非常乐意和他们合作演唱。给他们以优越感,平时运用课余时间与他们多交谈,赞赏他们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摆脱阴影,走向阳光,自信而歌。
我在音乐课堂上常以小组竞赛形式,让每个组独立自主围绕歌曲组织排练,比一比哪组表演的棒,哪组有新意,最后一汇报演出的形式表演。是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能兴趣盎然的投入其中,克服了原来人多难以让每位学生都开口锻炼的弊端,从而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再以小组为依托中,组建培养对演唱歌曲、对音乐课的兴趣和信心。为他们大胆、自信的演唱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很多的学生在学校的大小型艺术节及音乐活动中敢唱、敢跳。在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唱歌,却认为乐理知识乏味枯燥,不易接受,实际上,唱好一首歌,不仅需要音质、乐感、还需要乐理知识作指导,为了让学生对乐理知识感兴趣,我不光向学生讲解乐理知识的重要性还针对实际灵活教学。在为初二学生讲解倚音、波音、滑音时,理论联系实际,以《西游记》中插曲《猪八戒之歌》为例,这首歌大量运用了倚音、滑音、波音,将猪八戒的滑稽可笑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笑声中牢牢记住了这三个装饰音,同时也对民歌有了一定得了解。
同学们喜欢上音乐课,喜欢音乐老师。每到音乐课学生非常高兴,主动为我做力所能及的事,音乐课上都认真配合,他们的举动让我坚信,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始终是做音乐教师的责任。
每年学生到初三时,就面临着人生第一次选择。许多喜爱文艺的学生,往往会选择报考音乐院校或是高中学校的艺术班,期望能走上艺术之路。此时,为了学生的人生之路更宽广些。我认真辅导这些热爱音乐的学生,让他们以优越的成绩步入高等学府,04年,有一个叫吴茵的女孩,音质相当不错,流行音乐唱得很受欢迎,但是没有受到专业训练,只凭感觉唱。我发现她的鼻音重,口腔打不开,声音虽清脆,却像含在嘴里吐不出来,我针对这一点进行训练,让她练开口音,练气息调换,渐渐的吴茵的声音逐渐明亮,音域越来越宽,一年下来,俨然一个小小的女高音歌唱家,一曲《草原情》,她唱起来轻松自如,深情款款;郭晨雪同学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可是胆小,上台就紧张,而且没有自信。在我的鼓励、赏识、熏陶下,喜欢民族艺术,民族舞蹈跳得精妙动人。07年考上理想的艺术学院(包头舞蹈学院)。家长没想到他这个女儿考得这么好,非常高兴,为此还特意到学校来感谢我,含着眼泪对我说:“如果没有你的细心辅导,孩子是不会考得这么好的成绩”。看到我辅导的学生考出好成绩,我很欣慰。
每年高中招特长生时,吴维玲老师的弟子都高居榜首,每年高考过后,总会有她的弟子考上专门的音乐类院校。这时也是她辛苦施教的回报。08年已调到鄂伦春中学教高中音乐,并承担学校的鄂伦春民族歌舞的工作任务。我坚信只要认真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正如我所料,学生多了,环境好了。在我的指挥和辅导下成立了学校“阿雅库汗”歌舞团,在09年我旗呼伦贝尔市两个文明现场会上,我们的合唱团演唱的《高高的兴安岭》,《新鄂伦春小唱》,《阿里河哟,母亲河》等一系列歌曲,得到上级和各界人士的好评。市级领导专门在我们合唱团的前面聆听了很久,并给与高度的评价。08—11年全旗中小学文艺汇演中,我指导训练的“百人合唱团”均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11年6月,在唱响“呼伦贝尔”合唱节比赛中荣获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在我的带动下孩子们更爱学民族民歌了,为民族传承文化尽力!
从教二十年,我一直默守着心中的信念,为民族音乐教育尽心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把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当作民族音乐的传承者,而我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播者。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一代又一代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