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之创新构想

来源 :教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现如今的语文教改强调生成性,在设计方法上要求设计能够有生成性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多数生成性问题(能够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设计起来很难。既然我们想让学生生成性的畅所欲言,为什么不再进行更大胆的变革,彻底摒弃过去设计问题学生探讨的教学模式,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成语文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场呢?
  首先,提出这一设想的理论依据是这样的:
  1、语文教学的性质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我们在学习文章时对文章的品评是很重要的。以往的教学模式,只要是设计问题就必然让我们的文章失去美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类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发地品评文章,完成活动要求。
  2、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往我们无论如何利用设计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这一目的时,感觉学习的面都很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学习主动性不够,没有任何能力的提高,收到的是高时间量的付出、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听了许多节语文课都是这种感觉。如果让语文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那么收到的效果就会有所不同。这样,每一堂课的语文活动都能起到锻炼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3、学生的天性也希望能够在愉快中学习。
  过去的教学模式无论怎么变学生都不太喜欢,因为它毕竟是在剖析文章,是理性的解读。但如果是语文活动就会有所不同,我想这样的活动学生一定都乐于参与。既然参与了,那么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
  教师对于设计语文活动的把握一定会比设计有预设性的问题要灵活机动得多,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还有,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设计活动中来,学习主动性会更高。
  其次,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诸如演讲、导游、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表演课本剧、赛诗会、游戏、书法品评、习作品评、名人访谈等等活动。有人会说:“我们平时也在用这些方法。”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过去我们只是偶尔用或很短的几分钟用,现在我们却是用它来代替了整堂课的教学。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在教学课文时,第一课时的阅读过程我们可以用写悼词纪念总理为活动的开端,让学生扮演不同身份的人来向总理告别。再请学生朗读课文,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学生已经能够体会到人们的心情、课文的内容了。再谈谈作者哪里写得好,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因为他们有心理上的体验。
  我们不是一直在说好的文章能让读者的心理产生共鸣吗?我们的设计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产生共鸣的平台,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有所收获。
  第二课时的识字教学可以开一个书法品评会。
  不难想象,这样的活动无论是在读文还是学文,也包括认字、书写、写作方面,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日积月累,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极大的提高。
  再次,如何来开展语文活动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
  在教学一年级语文时,我上过一堂“趣味识字课”,方法是让学生在他们精心布置的教室中找自己想学的字来学习,学生找了将近120个字,除了过去认识的大约还有七八十个是生僻的字。然后我让学生画苹果,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学生特别高兴。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根据字义做动作让大家猜(当然这个活动要先在小组里表演,这样准备才充分),结果学生很快就认识了这些字,而且还会轻松地组词呢!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还有一堂识字课,在学完词语后我让学生编故事,学生兴趣也很浓。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雨铃铛》一课时,我开展的活动是诗歌朗诵会,学生有感情,有动作,背得还相当熟练呢!诗歌的意境美全展现了出来,又有什么必要再分析呢?结尾的时候让学生续写诗歌,一年级的孩子同样写得很棒。这不是语文素养是什么呢?
  有人会认为那都是识字、诗歌等简单内容的教学,我们的习作、阅读是没有办法进行活动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学习老舍的《草原》一课时,我让学生当导游,虽然仓促,效果不尽如人意,但草原的几个特点学生还是找到了,而且,文章写得好的部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用上了,能写出导游词,难道不是学生的进步吗?《一夜的工作》,我们开展的活动是评价周总理,结果越评到最后学生越感动。《小抄写员》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讲故事,这样,叙利奥的心理活动、品质不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吗?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抓住重点,对缩写文章还很有帮助呢!声情并茂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也同样是一种语文素养吗?
  对阅读教学用活动方式进行有时确实感觉像蜻蜓点水,文章分析不透。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过去我们分析得很透,学生仍然不会写文章,不会读、不会用。既然这样,我们何不让它彻底成为扩展知识的范畴、写作能力提高的工具,让它彻底把过去的指导写作这一包袱放下来,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它的束缚呢?那毕竟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思想!
  口语交际就更不用说了,《竞选班长》、《我最敬佩的一种行为》、《小记者模拟采访》、《说说什么样的人是英雄》等等活动,哪一项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没有帮助呢?另外,我在作文教学时,除了告诉学生写人、写物、写事、写景要注意的顺序还有表现方法外,从来都不讲这个题目怎样写,学生想怎样写见仁见智。“第一次“ ”、“ ”我想对你说”、“我的小家”等等,只要层次不乱,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每次写完的作文我都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修改,选出最好的或无法修改的在班里读,大家品评或修改。另外,我还鼓励学生给校广播站投稿,或给其他儿童刊物投稿。不管结果如何,参与就是进步,就有提高!当然,语文教学的活动还有很多,如表演课本剧、续编故事、与名人网上聊天、赛诗会、写字比赛,这一切都可以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当然,开展之前的方法指导还是很重要的。
  过去,我们一直在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除了思想上存在着惰性之外,还有就是,在心理上没人去用我们也不敢尝试。既然教学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平台,我们为什么不大胆尝试呢?以上是我的一种设想,希望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预习”“交流”“课题”“文化”“评价”五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问题意识;发问;突破口  现今,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倡导“自主
期刊
我在初中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下面谈一谈我近几年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做一名好的数学老师,首先要热爱数学教学、甘愿奉献  人们常说教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要上好一节数学课,教师付出的心血确实无法用文本材料来衡量。为了上好一节数学课,为了思考一个数学难题,真要昼思夜想。其它职业都有严格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现在,学校实行五天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每堂课的时间的减少和每门课总学时的减少,确实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给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实践,针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新模式进行了阐述,探索与实践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体育;快乐体育;教学主体;地位措施  快乐体育是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体育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下面笔者
期刊
新课改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学科全方位落实科学素养教育,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改革的浪潮中,重视学生为主体,强调人文、创新开放的教学趋势要求历史教学模式必然改革。现今,我们在历史教学中的指导原则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角地位。“教师搭台”有多种形式,其中包括:多媒体平台、学案平台、研究性学习方案、情景设计、习题设计等,本文主要谈一下学案教学。所谓“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
期刊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后,历史课程体系变化很大,向地方高师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地方高师院校只有结合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实际,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世界史课程建设,强化师范特色课程,才能构建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的历史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地方高师院校;历史课程体系  自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来,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在全国陆续展开。此次高中历
期刊
【摘要】中学历史新课标的制定,对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教师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提高实践水平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拥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这实际上是对高师历史教学发出的呼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学习;教师教育  新世纪的历史课程标准确立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倡导把学科知识融人生活主题。大学与中学的历史教学在培养目标、方向、
期刊
【摘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十分严峻的生存挑战。保护环境,重建和谐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不仅要采取措施提高各阶层公众的环境意识,尤其要重视提高青少年一代的环境意识。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对于重建和谐环境、确保生态平衡具有长远的意义,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青少年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十分严峻的生存挑战。在我
期刊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
期刊
【摘要】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对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农村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农村;学习能力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是其重心所在。近年来,关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著述颇多,在物理教学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