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借鉴和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可以在情、趣、法等方面发挥作用。
一、着眼于情,可发挥感染力
假如把语文素养比作恶多端一座大厦,它由三维目标构成,其中“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或许仍有人文性不足之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课程“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涉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我们知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意大利表现主义美学家克罗齐说,艺术即直觉,是“抒情的表现”。而各种艺术是“用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人”,它们满蓄着感情。有经验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引入一些音乐、图画资料,利用它们的情感因素,创造一种情与景、情与理相融的艺术境界,从而奠定课文讲读的情感基调,叩击学生的心扉,把学生引入课文情景,为学生准确深刻地去理解课文、陶冶性情打下基础。
如教《安塞腰鼓》时,我找来了阎学敏的《第一鼓》作为文本第一节课的导入,当那激越的鼓点响起时,学生的神情特别的庄重、专注,他们的眼睛时而凝视着,时而寻觅着,仿佛在捕捉那“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的声响,又仿佛在感受着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安塞腰鼓在挣脱、冲破、撞开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的同时,也撞醒了学生年轻的心扉,撞开了一片充满生机的教学绿地。由于激动人心,4分钟的音乐播放,显得很短促。接下来的朗读中,激情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澎湃、燃烧……在音乐的催化下,学生与作品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整节课下来,学习效果出奇地好。
二、着眼于趣,可增强吸引力
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歌德也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课堂教学研究也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重点,这是水之源,木之本。各种艺术以其生动性、直感性,与学生好奇喜新的心理特点相契合,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课堂中,增补一些富有知识性和吸引力的艺术材料,然后去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文学原则,往往能使难懂的知识易学,枯燥的内容有趣。同时,因为兴趣的激发,学生心智大开,思维活跃。
在教学语言的艺术处理中,我曾使用过词语飞白,收到较好效果。词语飞白利用的是用词上的错误进行调侃,目的是调节气氛,活跃心情,兴起学习热情。如:——大家要严重地听!——你们来得很茂盛。——敝人也实在是感冒。——今天到这里讲话,真是使我蓬壁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就像……对了,对牛弹琴(据说是民国时韩复榘的话)。每每在学生学习倦怠的时候,这样的一两句话,往往换来学生会心的大笑。心灵的交汇、幽默的语言使得新的学习热情又兴起了。
三、着眼于法,可培养创造力
人的本质在于创造,在语文审美创造中,学生要成为创造主体,获得内在自由,就必须掌握语文审美创造的规律。各种艺术形式形象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美,以及是怎样构成的等方面的问题,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向各种艺术形式借鉴方法,是获得审美创造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文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也将激发学生无穷的创造力,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借鉴绘画艺术中的烘云托月、横断云峰、点染摹色等技法,学生作文中所写的人事景物,本质特点突出,艺术感染力强;汲取小品相声中“寓庄于谐”的语言特点,许多学生的作文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移植摄影艺术中“相片显影”的过程来进行构思,先写总体——画上铺叙——着力写点,这种借用镜头描写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使得学生在描写外貌、写景叙事时,浓淡相间,疏密相宜,层次感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和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为语文教学所用,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化繁难为简易。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着眼于情,可发挥感染力
假如把语文素养比作恶多端一座大厦,它由三维目标构成,其中“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或许仍有人文性不足之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课程“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涉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我们知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意大利表现主义美学家克罗齐说,艺术即直觉,是“抒情的表现”。而各种艺术是“用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人”,它们满蓄着感情。有经验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引入一些音乐、图画资料,利用它们的情感因素,创造一种情与景、情与理相融的艺术境界,从而奠定课文讲读的情感基调,叩击学生的心扉,把学生引入课文情景,为学生准确深刻地去理解课文、陶冶性情打下基础。
如教《安塞腰鼓》时,我找来了阎学敏的《第一鼓》作为文本第一节课的导入,当那激越的鼓点响起时,学生的神情特别的庄重、专注,他们的眼睛时而凝视着,时而寻觅着,仿佛在捕捉那“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的声响,又仿佛在感受着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安塞腰鼓在挣脱、冲破、撞开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的同时,也撞醒了学生年轻的心扉,撞开了一片充满生机的教学绿地。由于激动人心,4分钟的音乐播放,显得很短促。接下来的朗读中,激情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澎湃、燃烧……在音乐的催化下,学生与作品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整节课下来,学习效果出奇地好。
二、着眼于趣,可增强吸引力
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歌德也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课堂教学研究也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重点,这是水之源,木之本。各种艺术以其生动性、直感性,与学生好奇喜新的心理特点相契合,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课堂中,增补一些富有知识性和吸引力的艺术材料,然后去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文学原则,往往能使难懂的知识易学,枯燥的内容有趣。同时,因为兴趣的激发,学生心智大开,思维活跃。
在教学语言的艺术处理中,我曾使用过词语飞白,收到较好效果。词语飞白利用的是用词上的错误进行调侃,目的是调节气氛,活跃心情,兴起学习热情。如:——大家要严重地听!——你们来得很茂盛。——敝人也实在是感冒。——今天到这里讲话,真是使我蓬壁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就像……对了,对牛弹琴(据说是民国时韩复榘的话)。每每在学生学习倦怠的时候,这样的一两句话,往往换来学生会心的大笑。心灵的交汇、幽默的语言使得新的学习热情又兴起了。
三、着眼于法,可培养创造力
人的本质在于创造,在语文审美创造中,学生要成为创造主体,获得内在自由,就必须掌握语文审美创造的规律。各种艺术形式形象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美,以及是怎样构成的等方面的问题,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向各种艺术形式借鉴方法,是获得审美创造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文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也将激发学生无穷的创造力,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借鉴绘画艺术中的烘云托月、横断云峰、点染摹色等技法,学生作文中所写的人事景物,本质特点突出,艺术感染力强;汲取小品相声中“寓庄于谐”的语言特点,许多学生的作文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移植摄影艺术中“相片显影”的过程来进行构思,先写总体——画上铺叙——着力写点,这种借用镜头描写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使得学生在描写外貌、写景叙事时,浓淡相间,疏密相宜,层次感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和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为语文教学所用,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化繁难为简易。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