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反抗,还是回归?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7301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不是反抗,而是回归封建礼教。主要理由有:其一,杜十娘筹备百宝箱,实现从良心愿,实质是为了改变人们对她的看法,得到当时社会价值观的认可。所以一开始她就将自己放在了封建礼教的规范之下;其二,面对李甲的变心,她仍有其它路可走,但她选择了投江,表明自己的“贞烈”,从而完成了封建礼教的认可。
  【关键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封建礼教 回归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这一人物形象,与我国古代小说中的大多数女性形象有很大的不同。她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震撼着历代无数读者的心,而她在江流之上对李甲的一番痛骂和最终的毅然投江,也被认为是杜十娘反抗封建礼教的最后宣言。但是,笔者认为,从社会环境和故事的实际情况来看,杜十娘不仅不能算是封建礼教的反抗者,相反的,她一直渴望着被封建礼教所接纳,努力地把自己融入那个礼教社会,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礼教的回归。
  我们来简单地梳理一下,杜十娘那短暂又壮丽的一生:
  杜十娘刚登场,就是京城的名妓,如何流入青楼的,小说中没有交代,总之不会是自愿的。成为京城第一名妓之后,生活虽然还算不错,表面的风光也有,但是杜十娘心里很清楚,混迹青楼的生涯不能过一辈子,于是她开始了人生中的最大的计划:就是挑选良人,早日从良。为了这个计划,她有意注意着身边的王孙公子,最终选中了李甲。在对自己的人生的规划中,最出色的一步就是——暗中筹备百宝箱。有了人选,有了经济保障之后,杜十娘决意从良,完成了自己从妓女到良家女子身份的转变。她没有想到的是,“一日为娼,终身为娼”的观念在当时那么根深蒂固,自己在他人眼里仍然是妓女。在种种压力打击之下投江自尽。正是投江自尽,成全了她刚烈的名声。
  为什么说,杜十娘不是在反抗封建礼教,而是在不断向礼教回归?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她种种行为的动机。
  杜十娘所生活的年代,在明代中期万历年间。那是一个思想极为禁锢的年代。南宋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在明代被极端地扭曲,尤其在女性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的要求全落在女性身上,女性必须遵守这些条条款款,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很显然,杜十娘没有受到这些礼教的要求,换句话说,她不属于封建礼教内的人,根本没有资格被封建礼教要求。
  而杜十娘的所有规划,都是为了获得封建礼教的承认,为了成为礼教规范下的人。我们可以在小说情节中找到很多证据。
  杜十娘最大的愿望就是落籍从良,把自己人尽可知的妓女身份丢掉,成为正经人家的妾室。她不想做妻子,成为正室吗?当然不是,只因礼教不允许。正经人家娶妻,必须是门当户对,身家清白的,杜十娘缺乏这样的条件,而娶妾就没有这么多讲究,只要喜欢就可以。所以,一开始,杜十娘就完全将自己放在了封建礼教的规范之下,丝毫没有反抗的意思。
  再看杜十娘给自己留下的最大退路和保障——百宝箱。在百宝箱的保障下,杜十娘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落籍。但这时的她,名义上虽然不再是妓女,但她还需要得到礼教的承认。所以,接下来,她需要用自己的百宝箱去获得李甲父亲——代表着礼教的那个人的认可。我们且看看小说中对此的描写:
  “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韫藏百宝,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
  即使是在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明代中后期,“不下万金”也不是一个小数目。那个时代,十两银子就够一户普通人家过一年,万金之资,完全可以富足地过一辈子。杜十娘没有考虑过拿着这一笔钱去安身立命,而是决定给李甲做妾,把自己的“终身之计”拿来做拜见公婆的“投名状”——她没有想过自立,而是自觉成为男人的附属。我们看不出来她对礼教的反抗,而是完全的、自觉的顺从,甚至讨好。
  从良的杜十娘陪同李甲返回故乡,本是琴瑟相和,但变故很快出现:孙富将李甲说动,准备把杜十娘卖掉。杜十娘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危机,并且演出了人生最高潮的一幕——怒沉百宝箱。很多人评价,杜十娘拒绝被卖,选择了投江自尽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其实不然,投江恰恰完成了她对礼教最后的回归。
  当时的杜十娘,可以有这样的几个选择:
  第一,把百宝箱的事情告诉李甲,让李甲回心转意,回绝孙富的要求,带杜十娘回到家乡。这是一条看起来很合理很自然的路,但是杜十娘没有选。她已经意识到,这样一个软弱的、优柔寡断的男人,不能帮助自己获得礼教的承认。
  第二,顺从李甲的安排,跟从孙富做妾。这个更不可能,既然已经跳出火坑,就不愿意自己再被作为一件货物转让。
  第三,带着百宝箱离开,自谋生路。也没什么可能,封建礼教下的女性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存在的,杜十娘从头到尾就没有过这样的打算。
  那么,就剩下最后一条路,用自己的生命,来获取礼教所赞颂的“贞烈”,完成对礼教的最后的回归。看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路人的表现:
  于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幸。
  当时旁观之人,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
  众人对李甲和孙富的唾骂,暗示了他们对杜十娘的承认:这是一个刚烈的女子,即使她曾经误落风尘,也不是她的错误,她最终用自己的生命,表明了自己的贞烈,也最终获得了封建礼教的承认和接纳。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项脊轩是归有光当年潜心读书的地方,也是他对亲人——祖母、母亲、妻子等留有深刻印象的地方。文中,作者借对“百年老屋”几经兴衰的记述,对家庭琐事的回忆,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关键词】景物 细节 抒情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将作者对坎坷人生的深切体验与亲情交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文章之所以感人,其魅力便在于一个“情”字,文中一字一
【摘要】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应该是个性化的。鉴赏中,调动、运用自己独有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才能真正完成作品的再创造,形成能让自己信服的体悟和解读。  【关键词】阅读鉴赏个性化再创造    文学作品的鉴赏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这是由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这一性质决定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该如何鉴赏呢?这是语文教师必须重点把握的内容。特别是
【摘 要】高考作文出题的理念、形式与平时的写作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希望高考作文题能够体现一定的原则,并保持其原则的连贯性:原则之一即让学生的写作侧重于理性,原则之二是让写作教学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原则三为引导学生的写作内容与语言趋向个性化。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 理性 思辨 个性    高考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不容置疑,高中学生的写作训练更是受高考作文出题原则的制衡。在某
一、文本定位  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是《孟子》选文专版,其选文章依次为:《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这几个课面就内容简单复杂层次而言,应该是由复杂到简单。如果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依序而教,这恐怕很难收到效果,如果改变现有顺序,这倒可以收到板块教学整体之奇妙。  二、操作过程  孟子善用故事说理,其文章多取譬设喻。基于此,我们先完成《弈秋》、《齐人有
【摘 要】笔者以为将内容分析的教学方式应用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能真正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以任务分析方法运用《雷雨》一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分析 《雷雨》 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由“教的过程”向“学的过程”的转向真正体现了“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始有意识地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到教学流程的设置都进
【摘要】作文材料有着丰富的来源,语文课本、课外资料或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选材的无尽宝藏。只要用心去发现和感受,就会有“涓涓细流”的材料汇集,也定有“波涛”般的惊人篇章。  【关键词】作文;选材    十几岁的学生,正是草尖上挂着露珠的年纪。每一位少男少女都是一首诗,都是一座储量丰富的矿藏。他们个性鲜活,个个怀着对生活热烈的爱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他们用心灵彩笔抒写作文,扬起生命的风帆,苏霍姆林斯基说
【摘 要】《项链》是高中语文中经典的传统课文,它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典型形象,在玛蒂尔德生动形象和精彩故事的背后,丈夫路瓦栽对她形象的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项链》 路瓦栽 形象塑造 情节发展  《项链》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主人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在创造目标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创造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创造的高层次的阅读审美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适应语文教学改革,全面体现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改变制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创新能力 创造思维    阅读过程中,读者对阅读文本作主观审视,进行创造性、批判性理解,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或有新意的见解和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的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弊端,并论证只有做到抓好诵读、突出精讲、注意积累这三个方面结合,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文言文阅读分析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  【关键词】文言文教
【摘要】在高考作文评分的“发展等级”要求中,“有文采”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有文采”不只是体现在抒情类的写作体式上,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仍然可以通过对称句、反复句、假设句、比喻句、排比句、引用句等句式的运用及词语的选用来达成。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有文采 句式运用    今年高考作文评分,特别规定了“发展等级”,该等级的重要一项便是“有文采”。“有文采”其实就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得当,意蕴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