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989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在“翻转课堂”理念下,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指出实施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分析实施中的重点和瓶颈问题,提出“翻转课堂”适用的课程特点及有效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受校级教改项目支持。项目名称:基于“翻转课堂”的《办公自动化与多媒体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Y201412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21-01
  引言
  在互联网与计算机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时代,熟练使用计算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所以,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需要深入探索,寻求更易于学生掌握的方式方法、寻求更利于体现数字化时代学习特征的教学模式。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文化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目前的授课形式多是在机房进行广播式“一对一”教学,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这种方式由于讲的比重很多,动手的时间不多,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并不明显。
  学生“非零基础且不平衡”的现状难解决,学生在初高中就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各个省市、各个学校重视程度不同以及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导致“非零基础且不平衡”的现状,现有的上课模式无法兼顾个体差异。无法与学科专业有力地相结合。目前,老师们的精力都在知识点、技能的传授上,学生也是多停留在点的学习上,缺乏大任务的完成能力,更无从谈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解决的方法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教师的备课将集中于项目与案例的设计,课上采用探究等方式协作学生完成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提升实践应用能力,起到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翻转课堂实施的必要条件
  “翻转课堂”理念下,学习主要靠学生在课前完成,课程不能太难,否则学生是无法通过课前完成学习过程的。同时,课前学习需要准备丰富的资源,如果让学生只是捧着一本书来看、来操作的话,有效的学习也很难进行。概况来讲,有两个条件,一是课程不难,易于自学。二是课程数字资源丰富,再开发难度也不能太大。而本课程学习内容难度不大,采用课后学习,学生可以完成。并且网上学习资源很丰富,能满足“翻转课堂”实施的条件。
  三、实施细节
  学习活动的组织模式发生了变化,根据“翻转课堂”的思想,学习从原有的课上学习,课后做作业变为现在的课前学习,课上解决问题。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下,课前给予学生指定的视频资源与文字资源,让学生来完成自学过程,并提供几个小的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学习后及时完成并email给老师,在上课前老师已经通过email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到了课堂中,教师出示较复杂的现实任务,将学生分组,完成任务,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协作学习的作用。
  在这种模式下关键环节是: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甄选出学生课前需要学习的知识单元;二是建设和开发出合适的案例与项目,是课上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前提,学生从单一技能的学习转化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环节;三是优化学习评价体系,重点强调过程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并行。由于大项目的完成需要合作完成,评价主体应从教师一人发展到组员之间互评,角色要多元化。
  四、实施难点和实验效果
  实施中的难点是学生课前学习完成度较难把控,依赖于学生的自律性。因为学生是否完成课前学习,老师只能通过email到的结果来查看,但无法杜绝学生的作业是来自于复制而非自己亲自动手的结果,教师很难判断他是否真的在课前熟悉了操作技能。所以,当课上开展复杂问题解决时,有些学生明显是在准备不充分下完成的,课上顺利完成任务就出现了问题。
  实验效果。本次实验使用了两个实验班,两个平行对比班级,从实验效果来看,学生的平均成绩较对比班级高出4分,成绩分值差距不大,但是在学生对整个教学活动反馈评价与课上积极参与、活跃程度上要远高于对比班级,学生对问题的全面分析,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当然,教育的结果有时是要经过教长的时间才能显现。
  总结
  “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适用的收效也较好,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如何进行课前监控,如何更好发挥教师的协作作用,以及如何优化评价体系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等。
  参考文献:
  [1]杨九民,邵明杰,黄磊. 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2]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4,(01).
  [3]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09).
  作者简介:
  卢凤(1977.12-)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68-02  唐朝诗人杜甫曾写过《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绵绵春雨,会一点点的渗透到土里,使庄稼茁壮成长。风雨要是太大了,还有可能伤害庄稼。对学生的教育也应如此。工作中,我十分注重并灵活运用教师的“三爱”,即宽容的爱、真诚的爱和细微的爱,转化后进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67-01  小雨,男孩,6岁,是一年级的学生,他在学校不和任何人交流,也不和同学在一起玩,即使下课也静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让他回答问题时,只见张嘴却听不见声音。班主任老师从教近30年还从来没遇到像小雨这样的学生,于是建议我给小雨做心理辅导。  第一次辅导,为了减轻小雨的心理压力,我请班主任陪他一起来。
期刊
【摘要】本文总结了光电检测技术这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对煤炭行业的《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煤炭行业实际应用的结合,使理论教学工作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培养煤炭行业创新性人才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光电检测技术 煤炭行业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由中国矿业大学教改项目(2013G11)资助完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学质量评价主因子的内涵的探讨,结合黑龙江省民族预科教学质量评价的主因子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构建黑龙江省民族预科教学质量评价主因子。  【关键词】民族预科 教学质量评价 主因子  【基金项目】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省民族预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JG2013020036)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