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菏高速公路是山东省交通“十五”发展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目标“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路段,同时也是国家高建公路网布局中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济南市长清区、平阴县、泰安市东平县、济宁市汶上县、梁山县、嘉祥县、菏泽市郓城县、巨野县。
在山东济菏高速公路沿线互通区景观设计中考虑到山东济菏高速是途径山东西部地区很多县市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在景观设计时应把沿线各县市的地方特色突出集中的表现出来以使其成为展现山东西部地区最靓丽的“名片”,使其成为齐鲁大地历史文化深厚积淀的缩影,而展开设计思路。
1.别具一格之文化长卷齐鲁文化景观长廊
1.1为了打造独具特色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设计,突出齐鲁大地历史文化深厚积淀和近代改革开放山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现山东地块地域性的特色,促进沿途旅游资源的开发;此次7个互通区景观设计以“和谐山东、绿色山东”为主题,创造“车在画中行”的良好行车环境,同时舒缓司乘人员视觉疲劳,以“文化景观为主,绿化为辅”的设计思路展开,以弘扬齐鲁文化,美化济菏高速为目的。运用几种代表齐鲁历史文化、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符号为过渡将各个内容相串连。体现厚重的历史文化感、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在重点景点建立雕塑、壁画和标志性组合景观,以加强深化、升华景点的文化主题。使之成为一道线型、蕴含跳跃性的艺术思考的优美景观风景线。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化为这延续千米的齐鲁风情图,在中外旅客心中缓缓流淌……
1.2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高速公路的行车特点。当人们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经过许多路段,从开始到结束,必然给人一种整体的印象。由于人们在高速路上是处于运动状态的,考虑到速度的因素,高速公路景观是连续的视觉画面的有序展示,所以我们充分考虑动态视觉艺术,设计为一个动态的景观序列布局,整个道路景观形成一个统一体,构筑一个完好的景观布局。其间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协调;既有平缓,又有波折起伏,直至高潮等特征。景观节奏和韵律,以及景观元素的尺度、间隙、色彩、造型等充分根据动态视觉特征进行设计和布置,以便给司机、乘客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立体空间。
2.齊鲁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人文发达,民间艺术瑰宝丰盈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
2.1齐鲁文化,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在当今时代,齐鲁文化之精髓同样对我们有借鉴意义——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上,改革开放的今天“山东要走向世界,世界需要山东”,把先进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相结合,同时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创造和谐山东。利用文化的引导,创造富含地域文化的景观环境,为驾乘人员提供了解历史、具有审美体验和导向意义的文化信息。
2.2齐鲁文化经历着岁月的沧桑并不断发展,其中儒家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她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思想在不断的发展。以齐鲁文化为主脉贯穿7个互通区景观节点。内容分为鲁文化(3、4、5节点)、齐文化(1、2节点)、齐文化和鲁文化交融发展(6、7)三个版块,共由剪影、雕塑(刻)、绿化、水景等表现形式组成 。(结合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地形地貌等特征)具体到各个节点设计中.
3.1:胡同店(长清归德镇)因与济南大学城毗邻,着重表达她勇于革新、开放的学术氛围,这也是齐文化的精髓表现。还是济菏高速的山东段的起始点,应用大的体快表现她的开放、气势。另外长清本地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灵岩寺等古迹,南接泰山。结合用地现状多平地,无水流,可用本地石材,和植物用暗喻的手法来具体表现。
3.2胡林(长清孝里镇)因有齐长城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修筑的军事防护体系,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旅游价值。可用浮雕的形式来表现有气魄的军魂。
3.3孝直(平阴县)“礼”字在《荀子﹒大略》里这样记载:“欲近四方,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在这里可以看出它有着王者的风范。发展到现在它已经有了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等新的用法和解释。
3.4东平 (泰安) “谦”字是劝诫人们虚心好学,进取向上。论语有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本地有东平湖、腊山旅游资源,东平八景中的摩崖石刻极富盛名,另外历史上鲍叔牙和管仲的识人荐贤的故事以及柳下惠的智退齐军的典故都发生在这里。而这些本地传说故事则可以表现儒家思想的“谦”。
3.5梁山(济宁)“义”字在论语中只是六艺里面的一部分。结合当地水浒的民间故事和现场条件湿地,用水景表现为主。梁山是《水浒》故事的渊源所在,以此名扬海内,水浒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义”。
3.6郓城(菏泽)在儒家文化主线中,郓城体现的是“仁”的主题,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湿地景观的营造,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面积较大的匝道内为主要景观。用植物与水体相结合,营造层次丰富的湿地景观。雕塑并非面向一个方向,考虑到互通立交桥景观视线的特殊性,雕塑采用环绕的形式布置,其中雕塑与植物相互错落,互相掩映。
3.7王官屯(菏泽巨野)菏泽牡丹举世闻名,象征富贵吉祥。作为济广高速山东段的起始点或结尾点,理应有他的盛世景象,另外菏泽自古地理位置重要,用当地工笔牡丹的表现形式作为景观节点的创作素材。
4.展现千年历史画卷互通立交匝道区是济菏高速公路线性景观的一个亮点,就像镶嵌在项链上的钻石,对于提高整个高速公路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设计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综合审视。
4.1绿化方面: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保证互通立交桥的使用功能和交通安全,绿化设计在互通区匝道上下口的重点部分起到一定的交通导向性。
4.2生态建设:尊重自然,生态要求,弥补和修复因主体建设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4.3视觉特征:体现景观的大尺度、大色块、大效果,用红、橙、白、绿色明亮的色彩来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
4.4文化景观:结合并展示沿线的地域文化,尊重民俗、民风,弘扬齐鲁盛世文化,成为司机与乘客的视觉兴奋点,同时起到互通区节点的标志性。
4.5开拓创新:开拓艺术、创新思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道路景观的美学效应和艺术魅力,开发景观资源。
5.结束语
互通区绿化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突出诱导种植、标志性种植、时代特色种植、美化绿化功能等种植的特点。绿化整体上追求大的层次变化,绿化景观完全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其层次变化,并非是乔木、灌木的简单组合,也并非是各种植物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简单排列在高速公路的互通区内、而是更注重自然界大范围内的绿化空间,以体现自然界植物生长特性。
同时,把道路置于现代大地景观范畴中,将功能和景观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满足现代生活行为需求,有时代特色与个性的道路空间,使高速公路既具备现代交通的基本功能,又能成为一件完美的大地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及美学水准,是这次济菏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最终方向。
在山东济菏高速公路沿线互通区景观设计中考虑到山东济菏高速是途径山东西部地区很多县市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在景观设计时应把沿线各县市的地方特色突出集中的表现出来以使其成为展现山东西部地区最靓丽的“名片”,使其成为齐鲁大地历史文化深厚积淀的缩影,而展开设计思路。
1.别具一格之文化长卷齐鲁文化景观长廊
1.1为了打造独具特色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设计,突出齐鲁大地历史文化深厚积淀和近代改革开放山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现山东地块地域性的特色,促进沿途旅游资源的开发;此次7个互通区景观设计以“和谐山东、绿色山东”为主题,创造“车在画中行”的良好行车环境,同时舒缓司乘人员视觉疲劳,以“文化景观为主,绿化为辅”的设计思路展开,以弘扬齐鲁文化,美化济菏高速为目的。运用几种代表齐鲁历史文化、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符号为过渡将各个内容相串连。体现厚重的历史文化感、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在重点景点建立雕塑、壁画和标志性组合景观,以加强深化、升华景点的文化主题。使之成为一道线型、蕴含跳跃性的艺术思考的优美景观风景线。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化为这延续千米的齐鲁风情图,在中外旅客心中缓缓流淌……
1.2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高速公路的行车特点。当人们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经过许多路段,从开始到结束,必然给人一种整体的印象。由于人们在高速路上是处于运动状态的,考虑到速度的因素,高速公路景观是连续的视觉画面的有序展示,所以我们充分考虑动态视觉艺术,设计为一个动态的景观序列布局,整个道路景观形成一个统一体,构筑一个完好的景观布局。其间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协调;既有平缓,又有波折起伏,直至高潮等特征。景观节奏和韵律,以及景观元素的尺度、间隙、色彩、造型等充分根据动态视觉特征进行设计和布置,以便给司机、乘客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立体空间。
2.齊鲁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人文发达,民间艺术瑰宝丰盈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
2.1齐鲁文化,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在当今时代,齐鲁文化之精髓同样对我们有借鉴意义——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上,改革开放的今天“山东要走向世界,世界需要山东”,把先进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相结合,同时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创造和谐山东。利用文化的引导,创造富含地域文化的景观环境,为驾乘人员提供了解历史、具有审美体验和导向意义的文化信息。
2.2齐鲁文化经历着岁月的沧桑并不断发展,其中儒家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她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思想在不断的发展。以齐鲁文化为主脉贯穿7个互通区景观节点。内容分为鲁文化(3、4、5节点)、齐文化(1、2节点)、齐文化和鲁文化交融发展(6、7)三个版块,共由剪影、雕塑(刻)、绿化、水景等表现形式组成 。(结合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地形地貌等特征)具体到各个节点设计中.
3.1:胡同店(长清归德镇)因与济南大学城毗邻,着重表达她勇于革新、开放的学术氛围,这也是齐文化的精髓表现。还是济菏高速的山东段的起始点,应用大的体快表现她的开放、气势。另外长清本地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灵岩寺等古迹,南接泰山。结合用地现状多平地,无水流,可用本地石材,和植物用暗喻的手法来具体表现。
3.2胡林(长清孝里镇)因有齐长城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修筑的军事防护体系,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旅游价值。可用浮雕的形式来表现有气魄的军魂。
3.3孝直(平阴县)“礼”字在《荀子﹒大略》里这样记载:“欲近四方,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在这里可以看出它有着王者的风范。发展到现在它已经有了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等新的用法和解释。
3.4东平 (泰安) “谦”字是劝诫人们虚心好学,进取向上。论语有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本地有东平湖、腊山旅游资源,东平八景中的摩崖石刻极富盛名,另外历史上鲍叔牙和管仲的识人荐贤的故事以及柳下惠的智退齐军的典故都发生在这里。而这些本地传说故事则可以表现儒家思想的“谦”。
3.5梁山(济宁)“义”字在论语中只是六艺里面的一部分。结合当地水浒的民间故事和现场条件湿地,用水景表现为主。梁山是《水浒》故事的渊源所在,以此名扬海内,水浒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义”。
3.6郓城(菏泽)在儒家文化主线中,郓城体现的是“仁”的主题,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湿地景观的营造,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面积较大的匝道内为主要景观。用植物与水体相结合,营造层次丰富的湿地景观。雕塑并非面向一个方向,考虑到互通立交桥景观视线的特殊性,雕塑采用环绕的形式布置,其中雕塑与植物相互错落,互相掩映。
3.7王官屯(菏泽巨野)菏泽牡丹举世闻名,象征富贵吉祥。作为济广高速山东段的起始点或结尾点,理应有他的盛世景象,另外菏泽自古地理位置重要,用当地工笔牡丹的表现形式作为景观节点的创作素材。
4.展现千年历史画卷互通立交匝道区是济菏高速公路线性景观的一个亮点,就像镶嵌在项链上的钻石,对于提高整个高速公路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设计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综合审视。
4.1绿化方面: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保证互通立交桥的使用功能和交通安全,绿化设计在互通区匝道上下口的重点部分起到一定的交通导向性。
4.2生态建设:尊重自然,生态要求,弥补和修复因主体建设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4.3视觉特征:体现景观的大尺度、大色块、大效果,用红、橙、白、绿色明亮的色彩来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
4.4文化景观:结合并展示沿线的地域文化,尊重民俗、民风,弘扬齐鲁盛世文化,成为司机与乘客的视觉兴奋点,同时起到互通区节点的标志性。
4.5开拓创新:开拓艺术、创新思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道路景观的美学效应和艺术魅力,开发景观资源。
5.结束语
互通区绿化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突出诱导种植、标志性种植、时代特色种植、美化绿化功能等种植的特点。绿化整体上追求大的层次变化,绿化景观完全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其层次变化,并非是乔木、灌木的简单组合,也并非是各种植物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简单排列在高速公路的互通区内、而是更注重自然界大范围内的绿化空间,以体现自然界植物生长特性。
同时,把道路置于现代大地景观范畴中,将功能和景观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满足现代生活行为需求,有时代特色与个性的道路空间,使高速公路既具备现代交通的基本功能,又能成为一件完美的大地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及美学水准,是这次济菏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最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