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88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掌握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作乡未来信息时代的需要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电脑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何应对这种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个老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分层教学前的准备
  在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之前,我曾经思考过,分层教学应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认知过程,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所以上课之前的充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我呢,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哪两手呢?
  1、学生的分层准备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差异在于先前的计算机知识水平。首先,要有的放矢,做好课前摸底准备,这对每学期的新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让我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方便的一件事情。那怎么个摸底法呢?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在课时的安排上是足够的,所以要舍得花上一两节的时间和学生交谈,做一些调查。调查的形式可以是调查表、集体讨论、个别聊天、谈心之类的,并且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调查的内容可以涉及到:你是什么时候接触电脑的?家里有电脑吗?电脑上有哪些东西啊?平时上过网吗?
  调查虽说只是一个基础,但至少给了我不少的参考价值,这就和后面的备课分层有了一定的联系。在图表的参考下,我就暂且可以把学生分为特长生,普通生和急需帮助的学生。
  2、备课的分层准备
  备课的思路直接关系到你上课质量的好坏,一堂45分钟的课往往要花上我7、8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份满意的教案,有时还要好些天收集资料后才能完成,有了大量的试题做基础,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地提高教学质量。
  有了前面的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就更明确了(大前提,特长上要对基础知识已经了解的透彻,而且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也是需要你进行课前调查摸底)。对于特长生,我就寻找一些在竞赛类,具有开发智力,超出课本之外的知识,但是,不能太难,特别是一些自己心里都没谱的题目不宜拿来当作学生的作业或者习题,没必要,这样反过来被学生问倒了;对于普遍的普通生来说,我对问题的设计就大致没有脱离课本,像课后的习题可以当作是课堂中的小练习,但这部分学生还要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也应该适当的加些提高型的练习,象课本中的“想一想,练一练”之类的题就可以交之完成;最后剩下的那一批学生的大前提是一般没有接触过电脑,所以在刚上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需要帮助,如何帮助呢?一个,我是利用课余的时间给他们补补差,先让他们从最基本的怎样使用鼠标学起,当然这要安排的妥当,不能太占用他们的时间,也不能让他们没有收获而回。这样,在统一上课的过程中,不至于连最基本的也不会,在那里干瞪眼;另一个,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把先前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操作加以重点,但这些学生中也不乏能出现天才型学生,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使“之”不漏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备课中的练习的设置也是相当基础型的。
  有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后,给我的备课增添了相当大的难度,一个课时的备课相当于三个课时,但最终还是很好的为分层上课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上课分层的大前提是有一个较好的机房条件,至少能让学生分组操作。因为如果穿插座位后,会让一些处在第三个层次的学生有种紧张感:我怎么不会做?我的速度怎么这么慢?这就更影响了他的接受情况。我校的机房虽然不象一些其他的学校是六人圆桌电脑,可机子还是总共可以分成五排的,10人/排,每一排或者两排安排同一个层次的学生,这样让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能互相帮助,互相纠正。
  把不用的学生安排下来后,上课的内容首先是要能保证大纲的要求,落实大纲中的基本操作,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我事先准备好的适合他们的练习,“放”要“放”的适度,“放”中要有“抓”,“抓”一些高水平的学生的离题,“抓”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会产生厌恶的感觉的现象。
  在上课的分层上我们还可以引用这么一些资源,因为课堂中只有一个教师,所以有时候会忙不过来,这时候,我会让一些特长生在完成题目的前提下,帮助第三批学生,这样既可以让特长生巩固基础知识,华而不实,又可以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能从中受益,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达到了一个同学之间互相协作的现象。
  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的宗旨是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段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优势和需要的不同,选择一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个体需要的最优化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里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并有所收获。
  三、分层评价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其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
  学生在我的指引下完成了分层的教学任务后,我会有相应的作业分发给他们,以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一项指标,那么学生在完成了任务后就通过教学软件提交到我的机子上以供我检查。这项对于学生的任务分层评价是有一定的必要的,你的评价以及下堂课或者课后给学生的矫正、调整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通过评价能够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及时发现学生优势,若有必要,及时调整,允许层间流动。
  做好反馈工作: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以交谈的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备课组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以坐谈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对分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期末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调研,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分班的依据是否合理﹑分层教学是否赞同﹑各层次的教法是否合适自己﹑有何补充建议等。
   分层教学应本着为各类学生提供最优质服务的思想出发,给学生提供各种选择的机会,不要把着眼点局限于在一定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应从长远考虑,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分层教学的尝试对于我或者大家来说都是很辛苦的,可是我觉得这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使信息技术能帮助大家完成其他的任务,值得。
  
  
其他文献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后进生,可如何对待他们呢?首先做到不厌弃他们,然后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做好转化工作。在我班后进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因为是小学生,大多数不是道德观念上的,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出于一时糊涂做出的不正当举动,有的是由于自控能力差造成的。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毛病是班主任份内的责任,因此,我是这样对待后进生的:  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即初中化学新教材已注重从书本走向生活;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
班主任工作的最高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营造一个学风优良、班风校正、蓬勃向上的良好环境,让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成长。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和服务者,怎样才能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呢?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情绪、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
说起幼儿的常规管理,首先要了解常规的意义。常规是指幼儿的日常行为规则。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一系列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科学的生活秩序。如,幼儿早操、进餐、睡眠、起床等都有固定的时间;幼儿看完图书后应该放回原来的地方;入厕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水杯应该放在贴有标志的地方等等  在二十多年的幼教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在实施常规管理时主要存在着
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
反思有效教学法: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反思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反思实际是对本质的追问;反思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例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长公式
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当知识与经济结合起来的时候,无疑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力量。而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正在转向知识经济。所以,无论是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看得相当重要,这是很好的现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这样又给学生们的压力很大,整天就是“三点一线”“教室—寝室—食堂”,根本没有时间再发展其它方面。因此,现在,无论是办公室听老师们说,还是开家长会时家长们的埋怨:“现在小孩怎么